馬立峰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人們越來越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和素質的提高。中學化學實驗是學生獲取知識、形成技能的重要途徑,也是學習和研究化學不可缺少的方法。用實驗方法探求知識,可以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并且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下面就實驗教學對學生能力的培養,談我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激發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興趣是發展能力的前提,是推動學習的內在動力。學生只有對化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才會樂于接觸它,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和探究化學知識中。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可根據具體內容,合理挖掘其趣味因素,巧設問題情景,以滿足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從而促使學生積極認真地觀察,達到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目的。例如,傾倒二氧化碳的實驗,教師展示一瓶二氧化碳,讓學生認真觀察它的顏色、狀態,并聞氣味,然后提出問題,現在我要把瓶中的二氧化碳轉移到燒杯中,想一想,如何轉移?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并促使積極思維。進行實驗時,學生就會非常認真細致地全面觀察。當二氧化碳像水一樣從集氣瓶慢慢倒入燒杯,并且使低的蠟燭先滅,高的蠟燭后滅的現象出現時,學生的興趣達到了高潮,注意力高度集中,觀察的積極性及認真程度是前所未有的,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該實驗不但訓練了學生認真細致有目的性地重點觀察,而且學生對二氧化碳的性質理解透徹,記憶深刻。
二、做好實驗記錄,培養學生的比較分析能力
記錄是一種有效的信息儲存方式,也是學習和研究化學的科學方法,它可以督促學生堅持觀察的客觀性、全面性、系統性、思維性和目的性。例如,探究酒精燈火焰溫度的實驗,教師要提醒學生仔細觀察,做好記錄。記錄三支試管中的水量(必須是等量水),開始加熱至沸騰的時間,試管受熱時所在火焰的部位。實驗完畢將三組記錄進行比較發現,用外焰加熱水達到沸騰需要的時間最短,進而分析得出,外焰的溫度最高,加熱應該用外焰。又如,比較不同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的影響情況,只有認真記錄每一不同溫度下溶解度的值,然后進行比較分析,才能得出不同物質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的不同,以及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規律。由比較找出不同,經分析發現問題的關鍵,這正是實驗教學應該培養的,學生應該具備的能力。
三、關注整個實驗過程,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
實驗教學的目的是通過實驗和觀察,獲得豐富的事實材料,經過科學抽象,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因而,不能孤立地關注某一變化、現象或某一步驟,否則會使認識停留在不連續的感性階段,不能獲得全面規律性的知識,必須對整個實驗過程通過邏輯思維、歸納總結,把握物質共同的本質的屬性,達到更深刻的認識。例如,將四朵用石蕊試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第一朵小花噴稀醋酸;第二朵小花噴水;第三朵小花直接放入盛二氧化碳的集氣瓶;第四朵小花噴水后再放入盛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其現象,第二和第三朵小花仍是紫色,第一和第四朵小花由紫色變成了紅色。如果把四朵小花的顏色變化孤立地對待,就不能揭示其本質,達不到教學的目的。教師必須根據這一系列現象,引導學生把整個實驗過程聯系起來進行統一思維,最終揭示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使石蕊變紅的反應實質。
可見,化學實驗是學習化學的重要途徑。通過實驗、觀察、記錄分析、歸納總結,不但可以發現和驗證化學原理,得出結論獲得規律性知識,而且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能力,以及科學的探究方法和科學態度,這是學生終身發展的需要,是實驗教學的目的和任務。因而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化學實驗,充分利用化學實驗進行教學,培養具有高能力,全面發展的學生。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