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濤
備受關注的國企改革總體方案終于在9月正式公布。
最近股市動蕩嚴重打擊了市場情緒,一份可信有力的國企改革方案本可以提振投資者信心,但多數人并不買賬。
負面評價主要來自于:1)方案將國企視為公有制和社會主義制度的關鍵基礎,排除了進行大規模私有化的可能性;2)方案強調要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鼓勵國有資本入股非國企公司,這降低了市場對國企引入民營資本的預期,也增加了市場對國企會進一步擠出民營資本的擔憂;3)方案要求加強國企監管和黨對國企的領導,市場擔心政治因素對國企運作和企業決策的影響可能會增強;4)決策層需要在眾多利益群體中尋求平衡,因此國企改革步伐很可能漸進且較為緩慢。
市場預期的與政府推出的國企改革方案之間的顯著偏差可能源于雙方對于什么是目前國企部門面臨的最大問題上存在分歧。此外,市場可能也無法完全理解決策層在當前政治和意識形態框架下面臨的諸多限制因素,以及協調不同利益群體需求的壓力。
盡管此次出臺的國企改革總體方案并沒有公布具體細節(之后會陸續出臺相關配套改革方案以及地區和行業層面的改革方案)、也存在不足之處,但其中一些亮點不容忽視,主要包括:國企改革方案與被市場廣泛認可的三中全會的改革藍圖基本一致,方案堅持以市場為核心導向,重申了政企分開、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必要性并指明了對應的改革方向,同時強調了提高國企經營效率和國有資本回報率。
主業處于充分競爭行業和領域的商業類國有企業,原則上都要實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大力推動國有企業改制上市,創造條件實現集團公司整體上市。通過關閉、破產、在資本市場上處置企業資產等方式使一批國企退出部分競爭性行業,加快處置低效無效資產、淘汰落后產能。提高國有資本收益上繳公共財政比例,到2020年提高至30%,加快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 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并授權其對授權范圍內的國有資本(如國企)履行出資人職責,國資管理實現從管企業為主轉向以管資本為主(類似淡馬錫模式)。
此外,國企將采用更靈活的用人制度和薪酬分配方法,這會有助于完善國企激勵機制。方案還要求國企及時準確披露國有資本整體運營和監管、企業公司治理以及管理架構、經營情況、財務狀況、關聯交易、企業負責人薪酬等信息,這將有助于提高透明度和治理水平。
總體方案重要原則之一是將國企劃分為商業類和公益類,商業類國有企業又進一步分為主業處于充分競爭行業和領域的商業類國有企業,以及主業處于自然壟斷或關鍵戰略性行業的商業類國有企業。方案指出,所有類別的國企都需要推動市場化改革,即便是公益類國企也以通過購買服務等方式鼓勵非國有企業參與經營。
隨著決策層推進混合所有制、改善國企激勵機制,行業/公司層面可能會存在具有吸引力的投資機會。例如,決策層已宣布國企改革將首先從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通信、軍工等重點領域推進試點示范。從宏觀經濟視角而言,鑒于改革步伐可能漸進且相當緩慢,國企改革方案對未來一年的經濟增長影響有限。盡管長期來看淘汰過剩產能、國企重組、核銷壞賬等措施可以改善企業部門表現,但這些措施將會一定程度上拖累短期經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