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建哲
【關鍵詞】 農村高中;語文教學;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3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19—0068—01
長久以來,農村高中學生的語文學習一直處于被動接受、備受冷落的境地,讓教師和學生苦不堪言。結合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本文對學生學習語文的被動現狀及其成因作了一些分析,并試圖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一、農村高中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1.語文教學本身存在的問題
語文教學脫離實際,尤其脫離農村實際,脫離學生生活,一切為著應付升學考試,重背誦記憶、輕思維訓練的現象比較普遍,比較嚴重。
2.語文課堂上合作時間不夠充分,討論不夠深入
在農村高中語文學習共同體的實踐中,由于合作時間不夠充分,受每堂課45分鐘及教學進度的限制,許多小組合作活動還是局限于分角色朗誦、情境表演、小組討論等形式,合作學習活動注重形式的居多,關注內容的偏少,注重結果的居多,關注過程的偏少。
3.教學條件落后,造成學生學習積極性難以調動
當多媒體、網絡走進越來越多的學校時,農村學校采取的依然是黑板加粉筆的最原始的教學方式,課件、投影儀對教師來說只能是奢侈品。教學條件極為簡陋,上課只憑借教師的一張嘴。教學條件的落后、教學手段的單一也難以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二、農村高中語文教學的對策
1.制訂農村高中學生學習語文規范
①預習常規——上新課前必須預習,預習時要細看注釋,參考“思考和練習”,勤查字典;預習課文要做到讀懂詞句,初步理解課文,并提出疑難問題;預習要養成邊讀邊記的習慣,把生字新詞、疑難問題等記在筆記本里,為上課作好準備。②上課常規一一上課要準備好課本、筆記本和工具書等;上課要認真聽老師講解和同學發言,積極思考,不懂要問;養成獨立閱讀以及默讀、快讀的習慣,要仔細聽同學的朗讀,并能提出意見;回答問題和討論問題,都要踴躍發言,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上課要記筆記,記要點,記得準確。③作業常規——作業必須在復習的基礎上進行;做作業要明確要求,獨立思考,按時完成;作業本必須按照規定的格式書寫,字要寫得規規矩矩,題目和引文必須認真核對;做完作業以后,要認真檢查、修改;作業本發還后,要仔細看看,認真領會老師的批改意見,并及時訂正錯誤。
2.完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的基本特征是“積極互賴、直面互動、責任到人、人際技能和小組建設”。每個學習共同體有4~6人,每學期調整一次,重新劃分學習共同體,形成一種互動和交流,以便讓成員有更廣泛的交流空間。同時為了體現競爭的公平性,各個學習共同體總體實力應基本保持一致,而不是根據學生在教室的座位前后4人簡單地組合。在構建學習共同體的過程中,“責任”先于“權利”,“共存”先于“競爭”,“享受”先于“所有”,“團結”先于“自由”,“異質”先于“劃一”,“尊嚴”先于“救贖”。
選用的設組辦法照顧到以下幾方面:(1)協調設組。教師應綜合多方面的意見,特別是應與其他學科老師進行溝通,讓形成的合作小組具有一定的協調性,每門學科基本可以通用,每個學生能與自己的小組同伴很容易地在一起活動。這樣不會出現每節課都有變化的現象。(2)交友設組。分組時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在此前提下適當照顧自愿并兼顧互補,使進入同一個組的學生都成為朋友,和睦共處,坦誠相待,民主平等,互幫互學,共同進步,能夠把小組的成績和進步看做自己的成長與光榮。
3.結合實際,就地取材
農村學生生活區域很廣。農村日新月異的變化引發學生思考、議論。針對這一情況,如果創設條件,讓他們反映情況,發表看法,就能逐漸消除畏懼心理,暢所欲言。有的教師為此安排“農村情況反映課”,分四步:①只要求如實敘述——把所見所聞的人與事在頭腦里或書面上整理好,然后在課堂上舉手依次發言;②先敘后議一一敘述一件事后,如有所感,可盡情表達;③議后加評——某一學生對所敘之事加以議論之后,其他學生可據此加以評論;④評后成文——把反映的事情記錄下來,或就某一事例寫議論札記,或把本節課的實況寫成報道,等等。在教學過程中,反映問題要相對集中,發言學生要面廣,教師要疏解、引導。
結論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進,目前農村高中語文教學中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本文通過針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期望能夠對農村高中語文教學的現狀有所幫助和借鑒。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