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婕 張芳榮
摘要:本文以“全國高職高專英語寫作大賽”備賽為例,探討從學習能力、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三個方面展現高職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高職院校學生 可持續發展能力 英語寫作大賽
在高等職業教育中,高職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是立足于體現高職教育特色,突出實踐應用能力,反映未來工作崗位對高職學生綜合能力的要求和個人職業規劃發展的需求。
全國高職高專英語寫作大賽是教育部職業院校外語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為深化高職高專英語教學改革,進一步促進全國各高職高專學院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整體提升所舉辦的比賽,該比賽已經成為高職外語界最有影響力和關注度的賽事之一。
一、“第五屆‘外研社杯全國高職高專英語寫作大賽”的簡介
“第五屆‘外研社杯全國高職高專英語寫作大賽”(甘肅賽區復賽)的情況是全省共有9所高職高專院校報名參賽,共選派23名選手參賽。全國決賽共有679所高職高專院校的1700多名選手報名參賽。
根據大賽實施方案,初賽和復賽的題型為應用文體寫作和主題作文。應用文體內容包括備忘錄、便條、邀請函及回函、通知、商務函電、簡短傳真和電子郵件、會議記要、報告和簡短廣告、產品介紹、廠家介紹及簡短產品使用說明等文體。主題作文內容包括看圖畫或圖表(柱形圖、線形圖、餅圖、表格)作文。決賽是增加一個關鍵詞寫作。
二、寫作大賽中高職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具體體現
2014年,我院學生首次參加了“第五屆‘外研社杯全國高職高專英語寫作大賽”。經過在英語作文框架、構思、修辭、語法、書寫等諸多方面的精心指導以及自身的刻苦努力,兩位選手在比賽中均取得了優異成績。一位選手在甘肅賽區復賽中榮獲特等獎,并在全國總決賽中榮獲三等獎;另一位選手榮獲甘肅賽區復賽二等獎。本文結合本屆寫作大賽的備賽過程,探討在高職院校常規英語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
高職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是指高職學生在完成學校階段的教育之后,所達到的知識、能力、素質,既可滿足當前就業需要,又能滿足今后個人自身繼續發展需要的能力。此大賽是以“應用+職業”為導向的英語寫作競賽活動,喚醒了高職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培養了學生職業實踐能力,從而有效地促進高職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提升。高職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集中體現為學習能力、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本文結合大賽從以下三方面討論高職院校在常規英語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
(一)高職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核心——學習能力
學習能力是指運用科學的學習策略去獨立地獲取知識、技能的一種能力,是所有能力的基礎。高職學生的學習能力是其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核心。因此,為了滿足當前社會的需要,高職教育的重心是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高職學生的學習能力重在激發培養學生的求知欲與樹立終生學習觀念。
大賽準備期間,指導教師和選手一起搜集并整理前四屆的比賽樣題和真題,了解了大賽的命題原則和題型后,選購了大賽組委會的推薦的相關參考書籍。通過備賽期間的模擬練習,參賽選手在一定的提示下自主探索應用文英語文體的特征和寫作規律。另外,根據我院選手的實際英語水平和需求,在甘肅賽區復賽備賽時,選購了《大學英語6級寫作范文背誦100篇》《大學英語新6級詞匯周計劃》,在全國總決賽備賽時,選購了《2015版考研英語寫作160篇》和《考研英語寫作高分突破熱點話題80篇》等資料。
備賽期間,兩位參賽選手每天規定自己進行詞匯的記憶、句型模仿、經典朗讀背誦、寫作練習和語法知識的掌握。每一次的模擬寫作,指導教師、選手們在限定時間內規定自己寫不同題材的英語作文,寫完后將練習的相關題材的英語作文,互相逐字逐句地進行分析和修改。這種師生間共同寫作、生生間的批改、師生間的批改,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習積極性。根據命題作文的主題互相探討,擴展了思考問題的角度,培養了發散性思維。教師的“身教大于言傳”激勵了學生樹立終生學習的理念。
(二)高職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重心——適應能力
適應能力是指面對新環境的一種心理承受能力。高職學生的適應能力主要包括社會適應能力、崗位適應能力及自身發展適應能力等,是高職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重心。
大賽的應用文文體寫作的強調文體的規范性、程式性和時效性。批閱時,各種文體對標題、稱呼、日期、地址、正文、祝福語、結束語、落款等有固定格式并且要求較為嚴格。大賽備賽期間,對各類英語應用文進行全面概括,分類整理,并對每種文體配以實例詳細介紹寫作內容與步驟,理清了寫作思路,規范了寫作格式。精心的備賽,選手們了解并規范了各種應用文文體格式,對未來職業的崗位有了初步的認識,提高了崗位適應能力。同時,豐富了以往英語的寫作學習,提升了自身發展適應能力。
(三)高職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動力——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是指人在創建新事物活動中表現出來的一種能力。關注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激發高職學生可持續發展的潛力。因此,創新能力是高職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動力。
以往的英語演講比賽、英語口語大賽,在輔導時除了關注選手的英語水平、心理素質、音質、發音、應變能力等,還會關注選手的形象氣質、舉止儀表等給大賽的評委留下深刻的印象。與這些比賽不同,寫作大賽的選手和評委沒有面對面交流的機會。為了給評委留下良好的印象,從校內選拔賽時,選手的書寫工整程度也作為選拔標準之一。選拔出來的選手在備賽期間每天堅持練習寫英語。賽區復賽結束后,監考教師反饋:“從卷面的工整、干凈、整潔度來說,我院的選手給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大賽的其他兩個題型:主題作文和關鍵詞作文,考查選手分析能力、發散性思維以及對社會熱點問題的洞察力。結合我院教學的特色,在備賽期間,讓選手把公務員課程《申論》和《公務員面試技巧與訓練》中的“三三制”答題模式運用其中,加強選手有關社會時事熱點的理解、綜合分析、邏輯思維等能力的培養,注重主題作文思考時客觀性與辯證性、部分與總體之間的相關性、邏輯層次性。
總之,以寫作大賽為平臺,通過大賽備賽期間的努力,更大的收獲是高職院校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更好地滿足未來工作崗位對高職學生綜合能力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全國高職高專英語寫作大賽及初賽樣題[DB/OL].
[2]胡輝平, 陳傳海.高職學生可持續發展的五維度文化育人模式[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3).
[3]江晗. 高職高專英語寫作大賽對職業寫作課程建設的作用[J]. 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12).
作者簡介:
楊婕(1978— )女,甘肅警察職業學院副教授,西北師范大學2005級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英語教學論。
張芳榮(1985— )女,甘肅警察職業學院講師,畢業于西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研究方向為英語教學論。
基金項目:
2014年度外教社——甘肅省普通高等學校英語教學改革研究課題《可持續發展教育理念指導公安高職高專警務英語教學的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