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占昀,李源源*,楊曉文,方奮,魏曉玲
(1.昌吉職業技術學院,新疆昌吉 831100;2.昌吉市民政局,新疆昌吉 831100)
昌吉市養老機構入住老人費用狀況調查
賈占昀1,李源源1*,楊曉文1,方奮1,魏曉玲2
(1.昌吉職業技術學院,新疆昌吉 831100;2.昌吉市民政局,新疆昌吉 831100)
目的對養老機構入住老人的費用狀況進行調查與分析,為養老機構費用收取的合理化提供系統、全面的流行病學基礎資料。方法選擇昌吉市10家養老機構作為調查點,將793名入住老人和10名養老機構主要負責人作為研究對象,資料的收集主要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獲得。統計學方法主要有統計描述、Kolmogorov-Smirnov檢驗、t檢驗、Chi-Square檢驗和Mann-Whitney檢驗。結果(1)部分入住老人費用支付有困難;(2)入住老人費用支出與服務水平不匹配;(3)部分養老機構費用收取不透明。結論養老機構費用收取機制還有待完善,應該進一步加強入住老人收費制度建設,推動養老服務事業發展。
養老機構;入住老人;費用狀況
人口老齡化是當今世界人口發展的趨勢,正廣泛而深刻地影響著人類的社會生活,“十二五”期間到2051年,我國老年人口規模急劇擴大、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1]。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受到嚴峻的挑戰,很多老年人愿意選擇養老機構安享晚年。因此,養老機構的收費是否與其提供的服務相匹配、有無統一的標準及是否合理、入住老人能否接受等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該課題組于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對昌吉市10家養老機構的793名老人和10名養老機構主要負責人進行了調查,并對養老機構的費用情況進行了分析,希望對養老機構費用制度建設提供理論依據,現介紹如下。
1.1 調查對象
昌吉市共有10家養老機構,本調查對所有養老機構進行調查。一是通過“簡易智力狀態量表”篩選,排除具有認知障礙、交流障礙和因身體狀況不能完成調查的老人,并獲取老人同意,經統計共有793人作為研究對象;二是以10名養老機構主要負責人為研究對象。
1.2 調查方法
本研究通過自制“昌吉市養老機構入住老人費用情況調查表”來獲取老人入住機構的費用情況。問卷分兩部分,老人部分主要獲取費用支付情況和滿意度情況。調查前對20位老人進行預調查,根據其理解程度對問卷予以修正,然后發放修正后的問卷793份,調查員面對面訪談并核查問卷填寫情況后,回收有效問卷793份,有效問卷回收率達100%。養老機構部分主要獲取養老機構收費內容、收費標準和收費制度等信息,由10名養老機構主要負責人填寫。
1.3 統計學方法
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正態性分析采用Kolmogorov-Smirnov檢驗,用(±s)進行描述。兩組均數的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比進行描述,率或構成比的比較采用Chi-Square檢驗,等級資料的兩樣本比較采用Mann-Whitney檢驗。
2.1 入住老人費用支付情況(見表1)

表1 昌吉市養老機構入住老人費用支付情況[n(%),人]
公辦養老機構入住老人的費用由老人自己支付的占64.16%,由家人支付的占20.07%,由家人和老人共同支付的占8.60%,由政府支付的占7.17%;民辦養老機構入住老人的費用由老人自己支付的占66.34%,由家人支付的占15.56%,由家人和老人共同支付的占14.79%,由政府支付的占3.31%。在費用支付方面,老人支付的比例較大。在政府支付方面,公辦養老機構的政府支付比例較民辦的大,主要原因是公辦養老機構入住了很多無力支付費用的“三無”和“五保”老人,政府部門要保證他們能夠老有所養。在共同支付方面,民辦養老機構的共同支付比例較公辦的大,主要的原因是民辦養老機構的費用較高,需要老人和家人共同承擔。昌吉市公辦養老機構和民辦養老機構入住老人費用支付情況的總體構成比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2養老機構費用收取情況(見表2)
表2 昌吉市養老機構每位老人每月主要費用收取狀況(±s,元)

表2 昌吉市養老機構每位老人每月主要費用收取狀況(±s,元)
性質床位費護理費伙食費300.0±0.0 500.0±104.1 -5.084 -0.002公辦民辦tP介護特護自理自助單人間雙人間500.0±0.0 1397.1±78.7 -19.080 0.000 700.0±0.0 1707.1±127.2 -13.245 0.000 498.0±0.0 991.4±105.7 -12.346 0.000 1000.0±0.0 2250.0±155.5 -13.455 -0.000 1300.0±0.0 3492.9±192.4 -19.070 -0.000 610.0±0.00 1 185.7±69.0 -22.073 0.000
養老機構的費用構成基本上包括床位費、護理費和伙食費。床位費方面,公辦養老機構單人間每人每月610元,雙人間每人每月498元;民辦養老機構單人間每人每月(1 185.7±69.0)元,雙人間每人每月(991.4±105.7)元。對于不同自理能力的老人,其護理收費的情況也不一樣,公辦養老機構自理老人每人每月500元,自助老人每人每月700元,介護老人每人每月1 000元,特護老人每人每月1 300元;民辦養老機構自理老人每人每月(1 397.1± 78.7)元,自助老人每人每月(1 707.1±127.2)元,介護老人每人每月(2 250.0±155.5)元,特護老人每人每月(3 492.9±192.4)元。在伙食費方面,公辦養老機構老人每人每月300元,民辦養老機構老人每人每月(500.0±104.1)元。
民辦養老機構在各項費用收取方面都要高于公辦養老機構(P<0.05),主要原因是公辦養老機構執行政府定價標準,主要以公益服務為主;而民辦養老機構是市場標準,定價需要參考盈虧狀況。
2.3 入住老人收費滿意度情況(見表3)

表3 昌吉市養老機構入住老人收費滿意度情況[n(%),人]
調查發現,養老機構入住老人普遍對于收費不是很滿意。床位費方面,公辦養老機構27.60%的老人不太滿意,17.20%的老人極不滿意,不滿意程度高于民辦養老機構(P<0.05)。護理費方面,民辦養老機構27.63%的老人不太滿意,20.04%的老人極不滿意,不滿意程度高于公辦養老機構(P<0.05)。不滿意的主要原因是收費太高,所提供的服務和收費不相匹配,個別老人認為養老機構收費存在收費項目繁多、不夠公開透明、有亂收費現象等問題。伙食費和其他費用方面,公辦養老機構和民辦養老機構的滿意度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
2.4 養老機構床位利用情況(見表4)

表4 昌吉市養老機構床位數及入住情況
通過對10名養老機構主要負責人的調查發現,目前,昌吉市10家養老機構擁有床位總數為1 073張,入住老人809人,平均入住率為75.40%;占用床位數825張,床位占有率為76.89%,有部分老人包房并占有多張床位的現象。3家公辦養老機構擁有床位數為302張,入住老人286人,平均入住率為94.70%;占用床位數286張,床位占有率為94.70%。7家民辦養老機構擁有床位數為771張,入住老人523人,平均入住率為67.83%;占用床位數539張,床位占有率為69.91%,公辦養老機構和民辦養老機構在床位利用方面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調查顯示,個別公辦養老機構出現“一床難求”的情況,而有些民辦養老機構大量的床位空置,造成入住率低的原因主要有收費偏高、設施簡陋、人員不足和服務水平低下。
3.1 部分入住老人費用支付有困難
調查結果顯示,養老機構入住老人費用的支出主要由老人支付,其來源主要是老人的養老保險金、退休工資和多年積蓄。對于“三無”和“五保”老人的費用,主要由政府承擔。由于現代社會競爭激烈,子女壓力大,很多老人表示愿意自己支付費用,減輕子女負擔,但是個別老人身患慢性疾病,需要長期服用藥物和體檢,必然影響養老費用的支付。家人應該主動承擔部分費用,緩解老人的經濟壓力。
近年來,昌吉市民辦養老機構的發展比較迅速,他們在承擔社會養老責任、減輕家庭養老負擔的同時,也要考慮養老服務市場調節和自負盈虧的問題。有調查數據顯示,目前建成運營的民營養老機構,能夠自負盈虧略有盈余的占9%,基本持平的占51%,虧損的占40%。因此,很多民辦養老機構面臨兩難的處境,他們愿意提供較高水平的服務,以吸引老年人來養老,但是他們也需要支付員工的工資、水電費、工商管理費和房屋租賃費等。如果不提高養老費用,養老機構則難以繼續生存,若要維持,必然要提高費用,使得老年人“望而卻步”。希望昌吉市能夠認真落實自治州《加快推進自治州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意見》和《自治州關于鼓勵投資、消費、創新,促進經濟加快發展的若干獎勵辦法》文件精神,每年投入一定的專項資金,落實床位補貼、運營補貼和獎勵性扶持等相關資金,調動社會力量和民間資本參與養老事業的發展,在規劃建設、土地供應、稅費減免、水電燃氣、電話電視網絡和生活垃圾費用等方面予以優惠。3.2入住老人費用支出與服務水平不匹配
在昌吉市新的經濟形勢和老齡化水平下,養老機構入住老人對服務的需求不僅僅滿足于日常生活的照料,對于精神慰藉、心理支持、康復、護理、緊急救助、臨終關懷等方面也日益增長。由于養老機構的服務者和管理者缺乏科學系統的老年服務專業知識及機構專項業務管理知識,昌吉市養老機構的發展難以滿足入住老年人群新的特征和需求,入住老人費用支出與服務水平不相匹配。另外,有些養老機構,尤其是公辦養老機構,不以營利為目的,沒有引入競爭機制,員工待遇水平低、流動性大、專業素養低下、工作熱情不高等也是導致養老機構服務水平低下的重要原因。相關部門應該全面提高員工的福利待遇水平,完善職稱晉級制度,制訂激勵獎懲機制,加強職業道德建設,激發員工服務熱情,提高對具有專業能力的高校學生的吸引力,壯大和穩定養老服務和管理隊伍,使養老機構的運營日漸趨于標準化、專業化、人性化、市場化和產業化。2015年,全國將開展養老機構的改制試點,將養老機構改制為公辦民營或者企業,期待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
3.3 部分養老機構費用收取不透明
部分養老機構在收取入住老人費用時未能通過公示途徑向社會說明其收費項目、標準及服務內容,也沒有提供賬目結算清單,不夠公開和透明。調查結果顯示,不同養老機構在收費項目上名目繁多,即使同一項目,收費標準也不統一。養老機構的費用構成基本上包括護理費、床位費、伙食費及其他費用,部分養老機構收費項目不夠明細,存在重復收費和交叉收費等不合理現象。建議政府部門加強對養老機構的監管,養老機構應自覺接受全社會的監督,與全社會共同維護老年人的基本權益,做到養老機構費用收取透明公開、收費標準統一、收費項目明細。
[1]李兵,張愷梯,王海濤,等.關于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幾點思考[J].新視野,2011(1):73-74.
(*通訊作者:李源源)
R195
B
1671-1246(2015)24-0093-03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校科研計劃重點項目(XJEDU2014I057)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