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娃普赤,普布次仁
(西藏大學醫學院,西藏拉薩 850000)
西藏大學醫學院成人藏族女醫學生氣質類型調查分析
達娃普赤,普布次仁
(西藏大學醫學院,西藏拉薩 850000)
目的了解西藏大學醫學院成人女醫學生氣質類型情況。方法選擇西藏大學醫學院2011級成人臨床本科班69名藏族女生,利用《陳會昌氣質量表》進行問卷調查。結果被調查女生的主要氣質類型為兩種氣質混合型(占33.3%)和抑郁質型氣質(占31.9%);23名兩種氣質混合型女生的主要混合類型為黏液質+抑郁質型(占30.4%)和多血質+抑郁質型(占26.2%)。結論被調查女生的氣質很大程度上偏向抑郁質型氣質,對所從事的臨床工作有利有弊,應注意做到揚長避短。
藏族;女醫學生;氣質類型
氣質是人的心理特性之一,是個體心理活動的穩定的動力特征,主要表現在心理活動的強度、速度、穩定性、靈活性和指向性上[1]。它是在人的生理素質的基礎上,通過生活實踐,在后天條件影響下形成的,并受到人的世界觀和性格等的控制。前蘇聯科學家把人的氣質分為膽汁質、多血質、黏液質和抑郁質4種[2]。在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是某種氣質特點突出,但同時又具有其他氣質特點,尤其以兩種氣質混和者居多。每一種氣質類型都有其獨特的心理特征,同時也會影響到待人處事的具體方式、方法,甚至會對個人的職業生涯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幫助學生明確自身的氣質類型,讓他們有意識地根據社會和工作環境的需要,學會對自身的氣質進行后天的培養和調節,這將會對學生實現自身價值、提高幸福指數起到積極的作用。有關大學生氣質的研究已有多篇報道,但是針對肩負著西藏基層醫療衛生重責的成人藏族女醫學生的氣質類型的調查尚未見到報道,為此筆者展開了此次調查,現介紹如下。
1.1 對象
本次調查的對象為西藏大學醫學院2011級成人臨床本科班69名藏族女生,平均年齡為(26.8±2.3)歲。其中未婚39人(56.5%),已婚30人(43.5%);無職稱43人(62.3%),初級職稱25人(36.2%),中級職稱1人(1.5%)。
1.2 方法
1.2.1 調查問卷本調查采用《陳會昌氣質量表》,該表又稱《陳會昌六十氣質量表》,是由山西省教科院陳會昌教授等編制,每種氣質類型設有15道題,共60道題。可測量出4種氣質類型:膽汁質、多血質、黏液質和抑郁質。計分采取數字等級制,將每一種氣質類型題的分值相加,得出的和即為該氣質類型的得分。最后的評分標準是:如果某種氣質得分明顯高出其他3種(均高出4分以上),則可定為該種氣質;如兩種氣質得分接近(差異低于3分)而又明顯高于其他兩種(高出4分以上),則可定為兩種氣質的混合型;如果3種氣質均高于第4種的得分且接近,則為3種氣質的混合型。
1.2.2 資料收集2014年5月中旬對該班69名女生進行集中問卷調查,調查員對填表要求做完簡短說明后,學生自填問卷,并當場收回。共發放問卷69份,回收有效問卷69份,有效問卷回收率100%。
1.3 統計學處理
數據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算69名女生4種氣質類型的得分,根據此得分對每位被調查者的氣質類型進行歸類;利用構成比指標描述69名女生的氣質類型分布情況。
2.1 氣質類型分布情況
69名女生的主要氣質類型為兩種氣質混合型(占33.3%)和抑郁質型(占31.9%),見表1。

表1 調查對象氣質類型總體分布情況
2.2 兩種氣質混合型的分布情況
23名兩種氣質混合型女生的主要混合類型為黏液質+抑郁質型(占30.4%)和多血質+抑郁質型(占26.2%),見表2。

表2 調查對象兩種氣質混合型的分布情況
3.1 西藏大學醫學院成人藏族女醫學生氣質分布特點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西藏大學醫學院成人臨床本科班藏族女生的氣質類型較穩定,以兩種氣質混合型和抑郁質型氣質為主,且兩種氣質混合型當中又以黏液質+抑郁質和多血質+抑郁質型居多,這些信息均顯示被調查女生的氣質很大程度上偏向抑郁質型氣質。這與苗青等[3]所報道的“高等職業學校女生以多血質氣質得分較高”的結果不一致,也與侯愛和[4]在衡陽市調查所得的“醫院本科護士的氣質以多血+黏液質比例最高”的結果不同。這種差異也許是因為本次調查的大學生為處在一線工作崗位上的西藏臨床在職醫生,她們平常超負荷的工作壓力已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自身的氣質。
3.2 抑郁質型氣質對臨床工作的影響
氣質類型沒有好壞之分,任何一種氣質類型都可以表現為積極的心理特征,也能表現為消極的心理特征[5]。具有抑郁質型氣質的人比較敏感,易受挫折,孤僻,疲勞不容易恢復,反應緩慢,這些氣質特點會使一位臨床醫生在從事救死扶傷的工作過程中缺少熱情、墨守成規、不思進取,遇到一點挫折就會備受打擊,個人幸福指數往往不高。但是抑郁質型氣質的人同時還表現為感情細膩,情感體驗深刻而穩定,觀察敏銳,善于觀察別人注意不到的微小細節,忍辱負重,不管自己有多累,只要擔負了責任,就會長期認真、細致地完成分內的工作,這些氣質特點又會使得他們對病人有著強烈的責任感,全心全意服務于病人。
3.3 幾點建議
氣質在一定程度上是每個人特有的、不可以模仿的從內在精神到舉止上的修養。氣質的形成天生的成分多,但是也可通過后天的努力進行完善和彌補。根據本次調查的結果,針對偏向抑郁質型氣質的西藏大學醫學院成人藏族女醫學生提出以下幾點建議:首先,要正確認識抑郁質型氣質的長處和不足,在平時的為人處世中盡量揚長避短,對自身的要求不要過于苛刻和急于求成,停止與人比較,學會接受自己,確立一種自強、自信、自立的心態。其次,要知道氣質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生活中盡量改變畏首畏尾、墨守成規的心態,鼓勵自己勇敢面對一些具有挑戰性的工作,對臨床技能也要積極做到精益求精。最后,學會運用堅強的意志力去改善氣質消極的方面,或者發展氣質積極的方面去抵消其消極面,使自身日趨完善,成為一名優秀的臨床醫生。
[1]趙艷林.大學生氣質因子對人際交往困擾的影響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0(18):16-17.
[2]劉紅委,牛殿慶.21世紀大學生心理健康與成才教育[M].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2004.
[3]苗青,沈鍵.高等職業學校女生學習成績與氣質、人格維度等心理因素的關系[J].中國臨床康復,2005(9):88-89.
[4]侯愛和.衡陽市某綜合醫院本科護士氣質類型及培養對策[J].護理學報,2011,18(3):14-15.
[5]楊健梅,孫麗紅.大學生氣質類型差異與體育選項課教學[J].湖北體育科技,2007,26(4):26-27.
G526.5
B
1671-1246(2015)24-01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