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海萍,趙曉玲
(甘肅省中醫學校,甘肅蘭州 730050)
中醫藥學校醫學人文素養現況調查研究
祁海萍,趙曉玲
(甘肅省中醫學校,甘肅蘭州 730050)
通過對西北某中醫藥學校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學生人文素養現狀,并做統計學分析,為加強中醫藥學校醫學人文教育提供依據。結果顯示,學生人文素養現狀堪憂,人文素質教育不理想,69.8%的學生對人文素質教育缺乏全面理解,人文社科知識欠缺;81.8%的學生很少閱讀人文社科書籍,學生缺乏學習自主性,課外閱讀的目的僅以打發時間、增加談資為主;人文課程設置與學生需求有差距,學校人文素質教育仍存在諸多問題。要全面提高醫學生人文素養還需依據現狀,采取多方面、有針對性的措施,適時調整學校人文課程設置,提升教師隊伍人文素質教育水平,加強具有中醫藥特色的校園文化建設。
中醫藥教育;醫學人文素養;人文教育
醫學是拯救人的生命、維護人體健康的特殊職業。因此,醫學教育不僅僅局限于傳授醫學專業知識,更應該培養醫學生的人文素養。但長期以來,我國醫學教育尤其是中職醫學教育過分注重醫學科學技術層面的職業訓練,忽視了醫學的人文科學性質,這種教育模式偏離了醫學人文學科教育的本質,導致非人性化的醫療服務,最終嚴重影響了醫患關系的和諧、制約了醫療衛生服務和醫學科學的有效發展。為了進一步推進中醫藥學校的人文素質教育,本文對西北某中醫藥學校學生人文素養現狀進行調查,以期了解學生對醫學人文素養的認知程度,為加強中醫藥學校醫學人文教育提供依據,現介紹如下。
1.1 調查對象
本次研究隨機抽取西北某中醫藥學校中醫、中藥、藥劑、中醫護理、針灸推拿等專業二年級和三年級的學生共412名,其中男生107名,女生305名。二年級學生是指已完成全部醫學基礎課,尚未進入醫院或企業實習的學生;三年級學生是指已完成所有醫學基礎和專業課程的學習,實習結束返校的學生。
1.2 調查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法,問卷由兩名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結合此次研究目的、學情和自身教學經驗,經過反復討論設計確定,調查過程已做好質量控制。問卷共設計70個問題,包含了學生個人基本信息、對人文素質教育的整體認知、學校人文課程的開設及學習、人文社科知識的掌握及課外閱讀與人生態度、倫理道德和價值觀5個方面的內容。在發放問卷前,由調查的教師向被調查者說明調查活動的目的,采用無記名方式填寫問卷,從而打消被調查者的顧慮,保證此次問卷采集數據真實有效,問卷當場收回。共發放問卷412份,收回有效問卷398份,有效問卷回收率96.60%。
1.3 資料分析
應用Epidata3.1軟件進行數據錄入,通過Excel和SPSS20.0軟件進行統計描述和χ2檢驗,檢驗水準為α=0.05。
2.1 一般情況
有效調查對象中,男生99人,占24.9%,女生299人,占75.1%;三年級學生共217人,占54.5%,二年級共181人,占45.5%;各專業中,以中醫專業為主,共205人,占51.5%,其次是護理專業,共137人,占34.4%,而中藥、針灸推拿、藥劑學專業分別有17人、8人和31人,分別占4.3%、2.0%和7.8%;以三年制學生為主,有388人,占97.5%,二年制僅有10人,占2.5%。
2.2 醫學生對人文素質教育的整體認知情況(見表1~3)

表1 醫學生對人文素質教育知曉度的調查[n(%),人]

表2 醫學生對人文素質教育重要性的評價[n(%),人]

表3 醫學生對醫學理論課程和社會實踐作用的評價[n(%),人]
調查結果顯示,對人文素質教育的知曉度,65.6%的學生聽說過,但不清楚人文素質教育;30.2%的學生對人文素質教育聽說過,并清楚;僅有4.2%的學生從未聽說過人文素質教育。也就是說,69.8%的學生對人文素質教育缺乏全面理解。調查發現,二年級、三年級學生認為素質教育重要的比例分別為93.9%和96.7%,經比較,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認為兩個年級的學生對人文素質教育重要性的認識無差異。在此基礎上,對經過醫院實習的三年級學生進行調查,發現三年級學生認為醫學理論課程和醫學社會實踐有作用的比例分別為90.8%和95.9%,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醫學社會實踐對提高醫學生人文素養的作用優于理論課程。除此之外,調查還發現86.4%的學生很少利用甚至從未利用學校圖書館人文類圖書;47.4%的學生對于學校人文教育情況或學校文化品位較為滿意;82.9%的學生認為專業課教師授課對個人人文素養的提升有作用;84.9%的學生對自身的人文知識和素養表示不滿意甚至欠缺;有91.7%的學生認為有必要加強對醫學生的人文教育。
2.3 人文課程的開設及學習情況
本調查中所抽取的西北某中醫藥學校開設的人文課程主要有醫學基礎類、文化基礎類、德育政治類,具體包括醫學心理學、衛生法律法規、計算機、職業道德與法律、哲學與人生等課程。而對于人文課程的學習,38.4%的學生投入的時間和精力一般,31.9%的學生投入的時間和精力較多,29.7%的學生投入的時間和精力較少甚至沒有。針對學校開設人文課程,有80.4%的學生認為很有必要,醫學生應該注重人文精神的培養和人文素質的提高。在醫學人文課程開設方面,學生認為最有必要的課程為醫學心理學、醫患溝通學、醫學倫理學等。具體見圖1。

圖1 學生認為有必要開設的醫學人文課程
2.4 人文社科知識的掌握及課外閱讀情況
調查結果顯示,43.5%的學生認為在精通專業的基礎上,還應讀部分經典書籍;36.0%的學生認為醫學生讀課外書只需要讀有使用價值的書;6.4%的學生認為應博覽群書,提高人文素養;14.1%的學生則認為醫學生讀不讀課外書影響不大。通過調查學生對中醫藥文化的掌握情況發現,僅有29.4%的學生能夠完全正確回答所有中醫藥文化的問題。對于平均每學期閱讀人文社科書籍量的調查結果顯示,28.7%的學生幾乎沒讀過該類書籍,53.1%的學生平均每學期讀1~2本,僅有18.2%的學生每學期會讀3~5本。也就是說,81.8%的學生很少閱讀人文社科書籍。研究顯示,學生課外閱讀的目的主要是打發時間、增加談資,其次才是提高文學修養、開闊知識視野。
2.5 人生態度、倫理道德和價值觀
關于人生態度的調查結果顯示,92.4%的學生贊成人與人之間應互相尊重、幫助和理解。而對于科技與倫理的爭論,73.5%的學生認為科技的發展必須以現有倫理規范為準繩,發揮倫理規范的作用,削弱科技的負面效應。影響醫學生職業道德形成的因素依次是醫務人員道德狀況和社會道德狀況、教師的言傳身教以及校園文化。
3.1 進一步加強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充分發揮教師隊伍的滲透作用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對人文素質教育缺乏清楚的認知,有84.9%的學生并不滿意自身的人文知識和素養,這一方面說明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重專業輕人文,另一方面說明學校在教育理念上未能充分重視人文素質教育。通過調查還發現,有91.7%的學生認為加強醫學生的人文教育很有必要,而對于人文教育的方式,研究發現醫學社會實踐的滿意度要高于醫學理論課程(P<0.05),這與包麗娟等人[1]的研究結果一致。這反映出學生對人文知識有較大需求,提示學校應堅持理論課程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即理實一體的教育方式,適當側重于社會實踐教育,加強實習教學中的人文滲透。在對于影響人文素養因素的調查中,有82.9%的學生認為專業課教師授課對提升個人的人文素養有作用,這充分說明醫學專業課教師對于學生人文素養的形成發揮著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高校推行人文素質教育成功與否的關鍵在于教師人文素質的高低[2]。專業課教師與學生的接觸時間最長,在進行人文素質教育時有其特殊的優勢。專業課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將醫學人文素質教育內容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節,對于針對性地落實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具有重要影響。
3.2 優化人文課程結構,注重課程設置與實際需要相結合
重醫學專業知識、輕人文素質教育是醫學院校普遍存在的問題。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在人文課程的學習方面投入的時間和精力較少。學生需求最高的3門人文課程分別是醫學心理學、醫患溝通學、醫學倫理學,而所調查的學校只開設了醫學心理學。在該校所開設的人文課程中,教育方式主要以教師講授為主,課堂討論開展較少。對于人文課程的考核仍舊以理論考核為主,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導致理論與實際脫節。這表明學校人文課程結構亟待優化,課程設置還需以實際需要為導向適時進行調整。在人文教育教學方面,可采用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方法[3]、案例式教學法[4]以及小組討論的教學方法,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學會從多角度考慮問題。
3.3 增加人文社科教育在教學任務中的比例,提高學生對人文素質的主觀認識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該校大部分學生閱讀人文社科書籍較少,很少有學生會主動學習人文知識。這提示學校可以在日常教學任務中適當增加人文社科教育的比例,開設具有中醫藥傳統文化特色的人文課程。在對學生課外閱讀目的的調查中發現,大部分學生是為了打發時間、增加談資,很少有學生是為了提高文學修養而閱讀。由此可見,學生在對人文素質重要性的認識上還不到位,這可能是由于醫學專業的特殊性,迫使學生不得不把絕大部分時間用來學習醫學專業課程,從而導致人文素質教育易被忽視。
3.4 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
良好的校園文化對于全面提高學生素質起著重要作用[5]。而相比于綜合性學校,醫學院校普遍對校園文化建設不夠重視,導致醫學生在校期間缺乏文化熏陶[6]。本次調查結果也顯示,將近一半的學生對于學校的文化品位不滿意。這提示學校應在今后更加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大力支持各種形式的校園文化活動,充分實現文化育人功能。在關于學生人生態度和價值觀的調查中,絕大部分學生擁有積極的生活態度和正確的人生觀,但仍有少數學生“三觀”有失偏頗,對此,學校可通過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來增強學生對校園文化的認同感,進而端正學生人生態度,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綜上所述,通過此次調查發現,中醫藥學校學生人文素質教育仍存在諸多問題,而要全面提高醫學生的人文素養還需依據現狀,采取多方面、針對性的措施,適時調整學校人文課程設置,全面提升教師隊伍人文素質教育水平,加強具有中醫藥特色的校園文化建設,營造適合學生全面發展的校園氛圍,陶冶情操,滋養心靈,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1]包麗娟,張芳,楊翠玲,等.醫學生人文素養現狀調查[J].甘肅科技,2012(2):79-80,41.
[2]付逸飛.河南省高校教師人文素質的狀況與對策研究[J].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社科版,2003(1):95-97.
[3]王彤,郭霞珍.英國醫學高等教育的幾點啟示[J].中醫教育,2006(2):62-64.
[4]余仙菊.發達國家醫學人文教育給我們的啟示[J].廣西高教研究,2002(1):109-110,195.
[5]師秀.新疆醫學院校醫學人文素質教育的實踐和理論研究[D].烏魯木齊:新疆醫科大學,2010.
[6]殷小平,蘇博,劉鑒汶,等.國外醫學人文教育課程計劃的特點及啟示[J].中國醫學倫理學,2002(6):25-26,29.
G526.5
B
1671-1246(2015)24-012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