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柳婭
(廣西科技大學醫學院,廣西柳州545005)
廣西高職護理人才培養現狀分析及比較
韋柳婭
(廣西科技大學醫學院,廣西柳州545005)
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適應社會需要,以廣西科技大學醫學院為例從高職護理人才培養規模、課程設置、教學內容、臨床實習、師資隊伍5方面對高職護理人才培養現狀進行分析比較,指出廣西高職護理教育與全國存在的差異及對人才培養改革發展的啟示。
高職;護理人才;培養現狀
近年來,我國護理教育在培養規模、辦學條件、教學模式等方面有了較大改變,但與臨床醫學學科相比,護理教育的發展仍相對滯后。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現代健康觀的普及,護理理念、護理模式也發生了轉變,護士職能在不斷延伸,這就要求護理教育必須緊跟國際發展趨勢和社會需求,與臨床醫學發展相匹配,發揮自身辦學特色,培養國際型護理人才,實現與國際接軌。
1.1高職護理人才培養規模
首先,從護理教育院校看,廣西有廣西醫科大學、桂林醫學院、右江民族醫學院、廣西中醫學院、廣西科技大學5所院校能夠培養高職護理人才。廣西科技大學醫學院以護理教育為特色,2014年高職護理專業在校生達五千多人;校外實習基地128個,培養的護理人才面向全國就業。廣西與全國及部分省份注冊護士數量比較見表1。
其次,從護理教育層次看,有本科、高職、中專,其中高職占很大比例。根據《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年)》要求,到2015年,全國護士隊伍中,大專以上學歷護士應當不低于60%;三級醫院大專以上學歷護士應當不低于80%,基金項目:新世紀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立項項目“廣西高職高專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研究與實踐”(2009B104)階段性成果之一;廣西科技大學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廣西高職高專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研究與實踐”(2009A01)二級醫院大專以上學歷護士應當不低于50%[1]。可見,護理隊伍發展不僅需要增加總量,還需要提高學歷層次。

表1 廣西與全國及部分省份注冊護士數量情況(萬)
最后,從廣西對護理人才的需求看,護理人才緊缺,需求量大。廣西醫療衛生機構中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占很大比例,而護理人才主要由本地區醫學院校輸送(見表2)。

表2 2013年廣西與全國及部分省份醫療衛生機構數量(所)
1.2課程設置現狀
在課程設置方面,廣西科技大學分為4個模塊:人文社科、職業基礎、專業技能、職業拓展;開設57門課程,共2 878學時,理論與實踐課時比為1.08∶1。有自治區級精品課程1門;增設有護理禮儀、藝術鑒賞等人文選修課程,以拓寬學生知識面、培養人文素養。因過于注重專業學習,導致學生知識結構不完善,不能很好地適應臨床整體護理模式的要求。
國內有學者在高職高專課程體系改革中強調形成“一主、二輔、三突出、四強化”的護理人才培養特色。“一主”為主修護理專業;“二輔”為輔修康復醫學與護理;“三突出”為基礎理論突出實用性,專業理論突出針對性,人文知識突出應用性;“四強化”為專業技術應用能力強,外語應用能力強,計算機應用能力強,人文素質強[2]。
1.3教學現狀
在教學內容上,大多數教材由專業課教師編寫,護理理念和知識難以與國際接軌,與臨床應用脫節,直接影響教學質量,并且教材使用周期長。在學生就業過程中大部分用人單位提出一年內考取護士執業資格,這就要求教學內容以社會為導向,以護考大綱為指南,教學內容涉及與護理工作緊密相關的醫學基礎、社會醫學和人文知識。
在教學方法上,以傳統教學方法為主,即課堂講授、實驗實訓、臨床實習3種形式。課堂講授以教師傳授知識為主,對于學生創造性、主動性培養不夠;實驗教學中,以教師示教、學生模仿為主,在校內實訓;實習是在醫院帶教教師指導下完成臨床教學。高職生培養沒有實行導師制,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不夠。教學方法和手段單一,學生缺乏整體護理意識和實施整體護理的知識與技能。
1.4臨床實習教學
目前大多數醫學院校有校內護理實訓中心和附屬醫院作為見習教學點,并由三級醫院作為臨床實習基地。廣西科技大學醫學院護理實訓中心是自治區示范性職業教育實訓基地,擁有高級綜合模擬人(ECS)、全身自動分娩助產模型、高級護理模擬人(KERI)、心肺復蘇模型等高端教學設備,模擬真實的醫院病房環境,為滿足不同學科護理實訓要求奠定基礎。2007年被確定為中央財政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項目。校外實習基地有中國人民解放軍301總醫院等128個三級甲等醫院,學生頂崗實習42周。護理專業教育在區內具有一定的影響力,與全國其他高校臨床教學實習相比有一定特色。
1.5師資隊伍建設
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師資隊伍是關鍵。截止2014年,廣西科技大學醫學院護理系有專任教師39人,兼課教師3人,兼職教師60人。教師數量較少,與學生人數逐年增長相矛盾。高級職稱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28%,“雙師型”教師占專業課教師總數的65%。由于歷史原因,護理師資隊伍的學歷層次與全國其他省相比普遍偏低。這些教師雖然不斷參加繼續教育,努力提高學歷層次和專業知識水平,但在護理學科的系統深入學習方面,還有待加強。
目前很多院校提倡建設一支有較高學術水平和較強實踐能力的高職護理專業“雙師型”教師隊伍。但廣西高校在“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中面臨教師來源單一,學歷結構不合理,培訓環節薄弱,教師臨床實踐制度不完善等問題。
高職護理人才培養在不同省區、不同院校,形式各異。正如霍爾丹勛爵所說的“大學是民族靈魂的反映”,那么期望大學只有一種單一的人才培養模式也是很荒謬的。任何一種人才培養模式都應與相應的政治、經濟、文化背景相一致。通過分析廣西高職護理人才培養現狀后,我們發現其與全國及其他省區主要存在3方面差異。
2.1護理教育理念的差異
現代護理需要與國際接軌的優秀護理人才來滿足社會不同需求。涉外護理、社區護理、家庭護理的發展,急需具有心理護理、老年護理等方面能力的優秀護理人員投入到不斷變化的衛生保健服務市場。目前有的高校專業設有一定方向,學生畢業后根據培養方向選擇不同護理崗位,比如社區護理、老年護理、涉外護理。課程設置在以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為導向的同時,又滿足基層醫療機構需要。我區護理人才培養方向較為單一,主要為地方醫療衛生事業服務的高素質護理人才,整體護理、特色護理意識薄弱。
2.2護理人才培養規模的差異
當前我國高等教育已經由精英教育進入大眾化教育階段,高校培養的護理人才數量不斷擴大。在數量方面,廣西的醫學院校不多,每年培養的護理人才大部分進入三甲醫院,留在城市就業,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出現招不到人的現象。廣西注冊護士數量較少,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在人才培養質量方面,與全國其他省區比較,也有一定差距。全國其他省區有國內一流大學和醫學院,教學設備完善,師資力量雄厚,整體教學質量較高。而我區隨著高校擴招,學生人數劇增,專業教師引進、教學設備更新等未能同步,出現教師超負荷教學,人才培養質量下滑現象。
2.3護理專業特色的差異
高校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逐漸意識到特色是學校發展的靈魂,紛紛進行改革和創新,注重特色培養。但由于護理專業的學科優勢和社會需求不突出,學生就業優勢難以凸顯,出現“就業難”現象。有的高校注重技能培養,通過校內實訓、臨床見習、畢業實習等培養學生職業能力、創新精神,提高學生操作技能。我校結合自身優勢,突出護理專業特色,重點培養學生護理禮儀與溝通技巧,通過開展禮儀教育,形體訓練,護理禮儀風采大賽等提高學生對美的認識,塑造良好護士形象。
綜上所述,護理事業是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護理教育具有其獨特性,高校在廣泛調研社會需求的基礎上,應借鑒國內外較成熟的護理人才培養模式,站在時代發展前沿,結合學校自身優勢和特色,調整課程設置,突出專業特色,深化教學改革,提高護理人才培養質量。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年)[S].2011.
[2]陳瓊,陳瑜.國內外護理專業課程設置研究現狀述評[J].衛生職業教育,2009,27(2):78.
R192.8
A
1671-1246(2015)23-008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