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喬新生
反腐敗應當從根本抓起
文_喬新生

隨著中國反腐風暴持續擴大及深化,以博彩業為代表產業的澳門逐步感受到來自內地的壓力。
美國《彭博商業周刊》2015年1月18日發表文章,聲稱中國大陸的反腐敗行動嚇壞了澳門賭場的貴賓客戶,導致澳門的賭博業收入大幅度下滑。還有一些海外媒體言之鑿鑿,稱紀檢監察機關已經在澳門的賭博場所安裝了監控裝置,紀律監察機關工作人員已經進入澳門賭場,隨時隨地監督官員在澳門賭場的行動。不管這些說法是否屬實,隨著國內反腐敗運動的深入開展,國內博彩業收入下降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最近一段時間,紀檢監察機關在反腐敗方面打出了一系列組合拳,不僅在中共黨內制定更為詳細的行為規范,禁止大吃大喝,反對鋪張浪費,而且頒布專門的《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進一步約束黨員干部的行為。
為了防止黨員領導干部8小時之外從事違法犯罪活動,紀檢監察機關制定了行風監督員等一系列監督措施,聘請社會民間人士監督各級黨政官員。并且強化對公共場所的治安管理,在客觀上起到了監督黨政官員的作用。這也不排除國內為了打擊海外腐敗行為,與中國香港、澳門等有關部門配合加強監控措施。事實上,我國方面已經通過公安機關與許多國家和地區簽訂了協議,將逃往境外的腐敗分子引渡回國或者遣返回國。
不過,所有這些都屬于事后補救措施,很難取得治本的功效。當前大陸方面腐敗嚴重,根本原因就在于,一些制度出現了問題,一些腐敗分子掌握國家權力之后,大肆賣官鬻爵,導致一些地方官場烏煙瘴氣。當前,中共的最高決策機關正在以大無畏的決心和勇氣,向中共黨內的腐敗分子發起進攻,可以肯定的是,隨著反腐敗工作的持續深入,有更多的大老虎將會中箭落馬。
然而,所有這些努力都只不過是為了處理歷史遺留問題,是為了鏟除黨內長期積累下來的腐敗問題。假如在反腐敗的過程中出現了嚴重的思維定勢和路徑依賴,錯誤以為以雷霆萬鈞之勢、殺雞儆猴方式就能遏制腐敗,那么,中國未來的腐敗問題很難得到根治。
其中的道理非常簡單:腐敗既是政治博弈,腐敗也是經濟博弈。不排除一些腐敗分子通過控制中國的經濟命脈,在經濟上和政府討價還價。中國內地的腐敗分子之所以在香港和澳門地區空前活躍,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們寄希望于中國當今的執政者投鼠忌器,為了穩定香港和澳門的經濟,不敢對香港的壟斷資本主義痛下殺手,也不敢對澳門的博彩業采取限制性措施。正是基于這種經濟算計,才使得中國內地反腐敗斗爭充滿變數。
執政黨要想在反腐敗的過程中處于主導地位,必須在打擊腐敗分子的同時,加快政治體制改革,通過建立透明的制度,讓腐敗分子及其家族的腐敗罪行大白于天下,通過民主選舉,讓那些兩袖清風,愿意為人民辦實事的黨政官員走上領導崗位。
“消防隊員”式的反腐敗方式,很難從根本上解決腐敗問題。真正的反腐敗應該是鏟除腐敗滋生的土壤,通過公開的民主選舉,讓每一個走上領導崗位的官員都必須接受公眾的監督。這樣做不僅可以減少紀檢監察機關的工作量,更主要的是,可以讓公眾有強烈的參與感,進而自發地行動起來,隨時監督黨政官員。
此外,中國的改革必須從行政主導改革向人大主導改革轉變,中國的反腐敗則必須從治標向治本轉變。必須通過加快民主政治體制建設,實行地方官員公開選舉制度,讓每一個候選人都公開自己的財產收入并自覺接受公眾的監督,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國的腐敗現象逐漸減少,也只有這樣,才能使反腐敗行動成為一個不斷尋求共識、凝聚共識的過程。
反腐敗永遠在路上,但是,如果沒有堵塞源頭的漏洞,讓一些腐敗分子繼續占據領導崗位,那么,我國反腐敗成本將會越來越高,反腐敗的效果會大打折扣。紀檢監察機關應當充分意識到,無論是利用現代技術監控措施,還是發動官員的家屬反腐敗,都只能解決表面問題而不能解決深層次問題。只有加快民主政治體制改革的步伐,讓選民隨時選舉和罷免地方政府不合格官員,中國的政治才會清明,中國的反腐敗斗爭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系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廉政研究院院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