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坤林 湯芳
摘 要:“城鄉二元”結構的體制詬病以戶籍制度為基礎形成城鄉壁壘,導致了落后鄉村、落后農業和先進城市、先進工業的城鄉分割現狀。城鄉一體化是未來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之一,而經濟的增長離不開金融這根大動脈。農村金融是現代農村經濟的核心,要實現農業發展、農村繁榮和農民增收,離不開金融的強有力支持。開展城鄉一體化金融服務平臺的建設和可持續發展研究對全面認識城鄉一體化內涵與實現途徑具有重要理論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城鄉一體化 金融服務平臺 建議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5)06-114-02
城鄉一體化發展與農村金融發展相互促進與制約。新時期城鄉互助互利、實現平衡可持續發展對農村金融提出了新的要求:發展現代農業,需要農村金融機構為現代農業建設提供綜合性、現代化的金融服務來推動農業生產經營體制創新;推進新農村建設,需要農村金融機構提高對農村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發展的金融服務水平來全面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促進農民增收,需要農村金融機構推出好用實用的信貸產品與便捷的服務方式來切實解決農民貸款難問題;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更需要農村金融機構努力服務好新型城鎮化建設來縮小城鄉差距。而城鄉“二元”分割、各自為陣的金融服務平臺很大程度上阻礙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加劇了城鄉貧富二級分化,弱化了農村持續發展的制度保障基礎和人才基礎,嚴重障礙了城鄉一體化建設。
一、城鄉一體化金融服務平臺的構建與完善
(一)農村金融服務平臺現狀以及原因
農村金融需求不斷加大和農村金融服務機構收益低、成本大、風險高的矛盾日益突出。在市場化過程中,資本的“逐利性”與農業的“薄利性”導致了農村金融機構網點數量“少”、服務于農村的金融人才配置“少”、服務于“三農”的資金“少”。目前涉農的金融機構主要有商業性金融機構:農業銀行,其投資重點主要是基礎設施建設或縣域的大型企業上;政策性金融機構:農業發展銀行,其主要投資于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糧棉油收購、農業產業化企業;特殊性金融機構:郵政儲蓄銀行,其農村存款占比高而貸款服務較少,存在資金從農村倒流城市的現象;合作性金融機構:農村信用合作社成為實際支持農村經濟發展的唯一金融機構,但“一社難支‘三農’”。
出現農村金融供需不對等的原因既有正規金融渠道的有效供給不足,也有因法律地位尚不明確、政策風險過大導致的非正規金融等民間資本被壓抑,同時還有政府職能發揮不充分、財政資金沒落實到位等方面。
(二)城鄉一體化金融服務平臺的構建
中國并不缺少大銀行,缺少的是貼近基層的中小金融機構,尤其缺少貼近農戶、符合農村基本需要、根植農村的微型金融組織。在充分發揮并加大正規金融機構在農村金融服務力度的同時,應降低農村金融準入門檻,開放農村金融市場,同時,將民間金融升級轉化為官方承認、法律保護的新型金融機構,包括特殊的社區銀行、村鎮銀行、特殊的小額信貨組織、貸款公司、合作金融、農村資金互助社等等,以完全不同于傳統金融機構的理念和模式為農村居民提供小額信貸服務,形成傳統金融機構與微型金融組織相互競爭、相互監督,共同為城鄉一體化經濟發展服務的局面。
(三)城鄉一體化金融服務平臺的進一步完善
長遠來看,平臺的搭建只是開始,農村金融生態環境體系的改善任重道遠,可以從三個方面改善農村金融生態環境,加強立法步伐改善執法,保障農村金融債權安全;健全農村社會信用體系,凈化農村社會信用環境;建立農村存款保險制度,提高農村金融體系穩定性,從而構建和完善城鄉一體化的金融服務平臺。
二、構建城鄉一體化金融服務平臺的政策建議
(一)正規金融主導、多層次協調發展的金融機構服務公共平臺
農村金融體系可分為正規金融和非正規金融兩大類,其中正規金融機構包括: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國農村信用合作社、郵政儲蓄銀行、中國農業銀行等;非正規金融機構涵蓋:農村合作基金會、小額信貸和私人借貸等。前者是農村金融的主體,后者構成前者的補充形式。一方面要增加政策性銀行、商業性銀行、合作性銀行在農村地區建立營業網點,引導和監督非正規金融的良性發展,限制和取締不正常的非正規金融活動;另一方面要積極鼓勵正常的非正規金融活動,承認其合法性,降低金融市場的準入門檻,使具有一定規模和管理制度的非正規金融組織浮出水面,以競爭推動農村金融機構的可持續發展。
(二)兼顧“效率與公平”的金融政策服務公共平臺
在城鄉一體化的大背景下,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是我們的融資對象,它們大多屬于公共物品或準公共物品,有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的特征,這就與資本“逐利”的本性背道而馳,成為農村地區缺失資金的主要原因。所以,在這個階段,政府應該發揮主導作用,把金融的市場調節和政府的政策扶持有機結合起來,既要發揮“看不見的手”的作用,更要發揮“看得見的手”的作用,對農村金融給予合理適度的政策引導和支持,是調動金融機構積極性,促進農村金融服務供給增加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在制定和實施金融政策時要充分考慮到農村的特性和各地的特色,不能僅僅從使用資本的效率出發,還要考慮農村的實際情況,更多地注重公平的發展。
(三)傳統與差異相結合的金融產品服務公共平臺
除傳統的存、貸、匯業務外,農村金融新業務、新產品太少,服務單一:農業保險覆蓋面偏低,險種單一;農村證券、基金、理財業務幾乎處于空白狀態。一方面,根據農村經濟發展的普遍情況,可以建立小額貸款擔保基金,當農戶不能按期還款時,由擔?;鸫鸀榍鍍敗P☆~貸款擔?;饦O大地降低了金融機構的貸款風險,從而可以吸引更多的金融機構進入農村,面向農戶或農企發放小額貸款。另一方面,根據各地農村經濟發展的不同,例如在農業現代化集中的農村可以大力發展農業聯?;蛘咭牖?。總之,在發展傳統金融業務的同時要注重農村經濟發展與城市之間的差異。
(四)全方位與個性化相融合的金融信息服務公共平臺
建立信息服務平臺不能簡單模仿城市金融模式。民間金融的獨特優勢在于“社會人際關系效應”,且民間金融經營靈活,快捷高效,能達到正規金融達不到的地方和領域,所以對金融服務的廣度和深度有更高要求。建立農村信息傳輸平臺,暢通資金、技術、金融服務對稱信息;暢通農村結算渠道,積極推進農村服務電子化、信息化和規范化,優化自助銀行、電話銀行、短信銀行功能,研發網上銀行、手機銀行、掌上銀行等。
參考文獻:
[1] 吳少新.湖北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構建[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09(2)
[2] 陳敏政.韶關農村金融服務的現狀與發展探究[J].廣東經濟,2012(9)
[3] 吳代紅,王小華.二元經濟結構下中國農村金融市場研究述評[J].新疆農墾經濟,2012(4)
[4] 謝平,徐忠.公共財政、金融支農與農村金融改革——基于貴州省及其樣本縣的調查分析[J].經濟研究,2006(4)
[5] 謝平.中國農村信用合作社制改革的爭論[J].金融研究,2001(1)
[6] 張自力,范純,夏溢,祝翠麗.城鄉統籌發展背景下農村金融資源配置的問題研究——基于廣東城鄉地區配置結構差異性的分析[J].農村金融研究,2009(12)
[7] 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6/8644751.html
[8] 朱志萍.城鄉二元結構的制度變遷與城鄉一體化[J].軟科學,2008(6)
[9] 任保平.論中國的二元經濟結構[J].經濟與管理研究,2004(5)
[10] 陸學藝.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實現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J].社會科學研究,2009(4)
[11] 農業部產業政策發展司課題組.統籌城鄉和統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研究[J].農業經濟問題,2004(1)
[12] 厲以寧.論城鄉二元體制改革[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3)
[13] 姜作培.城鄉一體化:統籌城鄉發展的目標探索[J].南方經濟,2004(1)
[14] 吳愛華,李明賢.新型農村金融創新方法探討.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2(11)
[15] 石長明,李萍.城鄉一體化進程中農村金融體系創新——基于成都市的分析.經濟與管理,2007(10)
[16] 姚耀軍.中國農村金融研究的進展.浙江社會科學,2005(7)
(作者單位:惠州經濟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惠州 516057)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