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殷
2015年10月31日注定將成為俄羅斯航空歷史上黑色的一天,一架從埃及沙姆沙伊赫飛往俄羅斯圣彼得堡的俄羅斯客機清晨起飛后不久墜毀,機上200多人無一生還,這是俄羅斯航空史上最大的一場空難。由于該次空難發生在俄羅斯高調出兵敘利亞之后,因此引起了外界廣泛的關注。各方勢力亦由于各自立場不同,對空難原因做出了迥異的解讀。
作為空難發生地的埃及,在事件發生之后,立刻進行了調查。其調查結論認為,此次空難更可能是由于俄羅斯航空自己的技術問題所致。首先是,埃及沙姆沙伊赫機場方面放出消息,墜毀客機機長在飛機起飛后不久曾與地面聯絡,通報飛機有技術故障,請求改變航線,在埃及首都開羅降落。這意味著,很可能是飛機自己出了問題。接下來,埃及安全部門的官員表示,沒有跡象顯示飛機是被擊落的,客機失事原因是發生技術故障,客機垂直墜落,導致機體的大部分都發生火情。
然而埃及方面迅速的表態,卻并不能令人信服。一方面,相關的調查過于倉促,有匆匆結案的嫌疑;另一方面,埃及有關方面的確有將空難原因“正常化”的強大動機。畢竟作為旅游大國的埃及,對于恐怖主義襲擊可能帶來的經濟波動高度敏感。在經歷了持續動蕩之后,埃及政府正努力營造一個安全埃及的形象,從而吸引旅游者重新將目光投向埃及。在埃及安全部隊誤殺墨西哥游客事件剛剛平息之后,如果又出現了重大恐怖襲擊,那么埃及的旅游業無疑將再次面臨沉重打擊。

11月1日,在埃及西奈半島哈桑納地區,一名埃及人在俄客機失事現場撒鮮花祭奠。圖/新華
然而,在10月31日夜間的發布會上,埃及民航部長卡邁勒卻有些“詭異”地否認了飛機在失聯前有任何異常。他表示,飛行員與塔臺的通信非常正常,飛行員也沒有要求變更航線緊急降落,“一切正常,飛機突然在雷達上消失,沒有任何預警”。這一表態無疑讓此次空難蒙上了一層恐怖主義的疑云,也讓人們重新開始審視,在災難之后幾小時之內就自稱“搞下”了俄羅斯一架飛機的伊斯蘭國的說法。雖然,從技術上來說,伊斯蘭國完全不具備打下9000米高空中飛行的客機的能力,但是考慮到恐怖組織強大的滲透能力,以及埃及內部反恐的嚴重壓力,伊斯蘭國的確存在“暗藏炸彈”“損毀配件”乃至滲透乘客與機組成員的可能。坦率來說,相比于經常烏龍的埃及安全部隊,伊斯蘭國的說法在某種意義上“信用”更高。有專家就指出,伊斯蘭國很少冒領恐怖襲擊,也很少夸大其辭。然而問題在于,伊斯蘭國的說法同樣可能是鬼祟的宣傳伎倆。自從俄羅斯高調出兵敘利亞以來,伊斯蘭國正遭到空前嚴厲的打擊,不僅大量的據點、物資被摧毀,而且遭受了巨大的人員傷亡。這帶來了伊斯蘭國成員普遍的士氣低落,并導致了相當普遍的“開小差”現象。這個時候,將客機墜毀包裝成為一次成功的恐怖襲擊,不僅將提振恐怖組織的士氣,而且將對俄羅斯國內的民意產生影響,從而對俄羅斯的軍事行動產生更大的壓力。
對于俄羅斯方面,這次的空難實際上將有關部門置于兩難的境地。如果對外宣布,這是伊斯蘭國的襲擊,那么無疑將會極大提高伊斯蘭國的“恐怖聲望”,并帶來國際、國內對于俄羅斯反恐成績的更多質疑。如果將此次空難定性為技術故障,那么俄羅斯航空業無疑將面臨巨大的信用危機。俄羅斯航空業給外界的印象一貫是服務差、安全差、管理差,經常發生安全事故甚至重大安全事故。雖然普京執政以來,隨著經濟形勢改善和俄羅斯政府加強對于航空業監管力度,整個俄羅斯民航業的安全水平和舒適程度上升很多,但是俄羅斯航空的整體安全管理仍然不容樂觀,尤其是一些小型航空企業仍然經常發生各種讓人提心吊膽的各事故,而此次出事的飛機就屬于一家小型公司。
雖然此次空難的最終調查結果尚沒有出來,但不會對俄羅斯的反恐戰略構成太大的影響。不管是不是恐怖分子的手筆,俄羅斯都更可能加大對恐怖分子的空襲力度。因為不管是出于報復還是出于轉移國內外視線的考慮,繼續擴大反恐戰爭的力度都是一招好棋。問題在于,一個國家的戰爭能力雖然能讓人們忽視它的經濟、政治、管理水平上的其他弱項,卻不可能從根本上改變這些弱項。俄羅斯的拳頭很硬,但卻難以治愈自身的疾病。
(作者系中國與全球化智庫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