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唐
2005年或者更早,哥幾個到一家新開的餐館去嘗新鮮。那家餐館門臉不闊,但裝修新潮。進去之后,包間整潔,燈光溫柔。飯菜上來,也都干凈可口。結賬時,掏錢的兄弟說,喲,怎么這么多。我們說,這么干凈,當然貴點兒啰。席間有一人祖籍山西,接過小票說要再瞅瞅,結果這一瞅就瞅到了毛病,一盤紅燒肉荷葉餅,居然算成了三百多。
標價是35,在當時已經不低,怎么會變成三百多?服務員解釋說,那個標價不是按盤算的,是按荷葉餅算的,一張餅35。山西人張嘴就反駁:里面的肉多少錢?服務員也來得快:白送的!最近我才知道,當年這種算法是蝦賬法。
幸運的是,十年前的店家只是想趁我們酒酣耳熱爭著付賬之際,打個馬虎眼,哪里知道我們雖然友好,卻并不那么“仗義”,飯錢早就商量好了,而且一個個心如發(fā)絲之細。所以,挨了我們一頓呵斥,就重新送來小票,并說了連說“對不起”。但不管怎么樣,那個店我們再沒去過,雖然它至今仍在開著,儼然一家老店,成了字號。
離這家店不遠,還有一家家常菜。某日,我們三人去吃飯,吃了八十八元,買單的時候,服務員說:吃一百,給三十返券。我們就順勢加了一個果盤。因為果盤都是十元一份的,沒有十二的,店家還特地給多放了幾塊水果,算是十二。哥們兒一邊吃一邊感慨,說,古風啊。可惜的是,這古風家常菜,沒過半年就倒閉了。我逢人就夸這家店,也救不了它的危機,就像我常常嘲笑那盤荷葉餅也沒讓它關門大吉。
說啥呢,對于38元的大蝦大驚小怪的國人,大多數(shù)是在裝外賓吧。在這如你所愿的盛世里,叢林法則就是適者生存,商家要不會耍手段不用地溝油,往往最先關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