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方清
從9月中旬到10月底,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里,中國外交部亞洲司副司長黃溪連連續四次飛赴首爾,為第六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做前期工作層準備。
11月1日至2日,在此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結束后第一時間,黃溪連兩次接受了《中國新聞周刊》的專訪。
中國新聞周刊:11月1日晚上,中日領導人雙邊會晤的時間有所推遲,外界對于原因的猜測很多。真實情況是什么呢?
黃溪連:據我了解,這和下午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后的三方領導人共見記者會有所延長有關。
中國新聞周刊:這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前,在北京舉行了中日韓研討會。王毅部長在會上指出,期待這次姍姍來遲的會議能夠克服干擾,取得積極成果,推動中日韓合作重回正常軌道。這次領導人會議,達到了推動中日韓合作重回正常軌道這一預期了嗎?
黃溪連:在我個人看來,會議達到了預期。三方都表達了推動三國合作重回正軌的愿望,而且從去年底以來,三方各個領域的合作在逐步推進,包括20個部長級機制在內的50多個政府間協商機制全面恢復。當然接下來三方的合作過程是否順利,走深走實,還要看有關方的態度和行動。從務實合作的角度來說,合作空間很大。
在中國改革開放的過程中,中國同日韓的合作發揮了很大作用,我們引進了很多對方的先進技術,學習了不少對方的管理經驗。早期,由于我們的經濟發展水平和日韓差距比較大,很多方面想學習借鑒但可能還可望不可及。現在日韓雙方依然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之處,而且由于相互間經濟發展水平間的差距縮小了,日韓的一些技術和管理經驗,我們只要加以調整,就可以學習和借鑒,這個難度比過去小了。而同中方的合作,對于日韓來說,同樣也很重要,他們可以借助中國市場保持經濟增長。中國近兩年的經濟增速雖然有所放緩,但經濟增量仍然很大,市場空間巨大,同兩國合作潛力巨大。
中國新聞周刊:你全程參與了這次中日韓三方領導人會議的準備過程。這個過程當中,哪些是三方磋商中最關鍵的問題?
黃溪連:今年9月初,韓國總統樸槿惠來華出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她在與中國領導人會談會見中談及中日韓合作時,提出韓方愿同中方等各方加強溝通協調,爭取新一輪韓中日領導人會議早日舉行。中國領導人當時給出了積極回應。這之后,中日韓三方開始為會議進行全面的準備。
貫穿始終的首要問題是歷史問題。日方更強調面向未來,但中韓共同的關切是日方能不能正視歷史,汲取教訓,在此基礎上面向未來。最終,三方在聯合宣言中明確表示,中日韓三國應本著正視歷史、面向未來的精神,妥善處理相關問題。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也在領導人會議上做出了日本堅持歷屆內閣關于歷史問題的認識,堅持和平發展的表態。
其次是日方舉辦明年領導人會議的問題。日方有強大的意愿,從韓國手里接過協調國的角色。但什么時間舉辦?這需要日本確保作為協調國能夠發揮正確的作用,不能橫生枝節,再生波折,也不能為了開會而開會,而是要相向而行,讓會議機制能得以持續。剛剛結束的領導人會議后,三方發表了聯合宣言,宣言最后的一句話是:我們期待日方接任2016年三國合作協調國。
第三個問題是朝鮮半島問題。討論東北亞局勢不可能不討論這一問題,且中日韓三方都是六方會談成員國。3月,中日韓三國外長會議在首爾重啟,會議后發表的新聞稿談及了朝鮮半島問題。這次聯合宣言重申了有關內容,并強調一是要“早日”重啟六方會談;二是“以和平方式”推動無核化進程。半島無核化是目標,但手段需要和平。這是中方的一貫立場,這次得到韓方以及日方的認可。
中國新聞周刊:多加了“早日”二字,是否意味著六方會談重啟的機會更大?此外,朝鮮2009年宣布退出六方會談以后,對于六方會談機制的作用也出現了很多質疑的聲音。如今三方的共識是不是也意味著六方會談依然是受到相關各方認可的一種機制?
黃溪連:對于六方會談,看問題的視角可能要大一些。不僅要看它做了多少事,而且要看它避免了多少事。包括聯合國在內的許多多邊機制的作用,很多時候更需要去看它避免了多少事,避免了多少沖突風險。近些年,因為外力介入,內外因素相互作用,阿富汗、中東、西亞北非等多地陷入了混亂狀態,而半島總體保持了和平與穩定。
朝鮮半島是現今世界上還留有濃厚冷戰色彩的次區域,只有停火機制,沒有和平機制,加上各方利益沖突嚴重,過去很長時間,此地發生動蕩和沖突的危險比阿富汗和中東更高。但這么多年,朝鮮半島沒有發生大的沖突,可見六方會談的機制起到了什么作用。
中國新聞周刊:這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能在中斷三年多后重啟,會后發表的聯合宣言內容達56條,是三方領導人機制自2008年啟動后內容最多的一次。是不是可以預期,接下來的中日韓合作甚至三國間的關系會進入一個相對穩定期?
黃溪連:聯合宣言內容豐富,涵蓋各個領域。聯合宣言在序言中就指出,我們認識到三國間有關雙邊關系是三國合作的重要基礎,深化三國合作也有利于三國間有關雙邊關系發展及東北亞地區的和平、穩定和繁榮。
這就相當于蓋了個“帽子”。三邊關系可以促進雙邊關系,同時也取決于雙邊關系發展。領導人會議機制的重啟為三方合作和三國關系的發展創造了一個新契機。但三方合作能不能往縱深推進,關鍵還在于有關方面能否妥善處理與歷史有關的敏感問題。
中國新聞周刊: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已成功重啟,但就今年的中日關系,依然有些磕磕絆絆。對于普通民眾而言,應如何理解這種環境下的中日關系和中日韓三方合作?
黃溪連:樸槿惠總統說,要超越三國關系看待中日韓國合作,這一點是有道理的。隨著中國經濟實力和影響力的增強,隨著中國從地區大國走向世界大國,看待中國發展對外關系的視野要更廣,要從東北亞、東亞乃至全球的視野來看三國合作。
一方面,中日韓作為東亞的三大經濟體,三國合作的加強可以為東亞合作提供動力源;另一方面,中日間實力對比出現了變化,日本接受這個現實可能還有個適應期,這個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磕磕絆絆。
領導人會議機制的重啟,說明三方合作全面恢復,有利于三方管控矛盾和分歧。從中方角度看,也有利于減少我們在周邊和全球事務中發揮作用時面對的消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