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曉豪



摘 要:長期以來我國未能正確認識商貿流通業對推進城市化進程具有的重要意義,對城市化進程概念與內涵的理解存在一定誤區。因此,在城市化進程之中,我國未能將其與商貿流通業的發展進行統籌安排,二者之間未能實現協作式發展。本文將篩選收集我國2000年至2015年間城市化相關數據以及商貿流通相關數據,并在收集整理的基礎之上對其進行研究分析,進而對二者之間的內在聯系進行實證研究,從而提出有助于我國城市化發展以及商貿流通業發展的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城市化;商貿流通業;統計分析
伴隨著我國社會經濟高速發展,我國城市化進程維持了較為迅猛的發展速度,城市化程度日益提升。與此同時,我國商貿流通業在我國社會經濟的整體發展過程中也實現了自身的長足發展與進步,其產值與經濟總量不斷提升。如何促進并保障城市化與商貿流通業和諧發展,已成為我國在城市化過程中所必須面對的關鍵性問題。
一、相關理論概述
城市化又名城鎮化、都市化,作為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時期而必然出現的一種社會現象,城市化一直以來都是諸多研究領域的重點研究課題之一。從概念上來講,城市化可以概括為某一地區產業結構的升級轉變。一般來講,這種轉變多為農業結構向第三產業結構的轉變。與此同時,這一轉變過程也囊括諸多其它區域性改變,例如鄉村轉變為城市、地區人口職業變化、自然環境變化、土地資源變化等等。作為一種廣泛發生的經濟社會現象,諸多學術領域均針對城市化問題進行了研究,并形成了諸多針對城市化問題的不同看法與見解。
與學界對城市化研究專業上的廣泛性不同,針對商貿流通業所進行的研究大多集中于經濟領域。近年來,伴隨著商貿流通業的迅速發展,我國經濟研究學界開始認識到針對商貿流通業進行研究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因此針對商貿流通產業的概念定義問題,也形成了諸多差異性較大的學術觀點。一些學者認為對于商貿流通業而言,其范疇應囊括經濟流通領域中一切流通類型部門,即包括實體性經濟流通部門,也包括非實體性經濟流通部門。這一理論認為,諸如物流業、零售業、餐飲業、金融業等產業均應劃分為商貿流通產業的范疇之內。與此同時,我國一些學者對商貿流通業的概念定義與囊括范疇也提出了不同的意見。如一些研究學者在定義商貿流通業的過程中,采取了區域概念拆分法對其定義,這一學術觀點認為現代商貿流通產業主要由以下幾個基礎流通門類構成,即科技、信息、倉儲、流通加工。通過研究我們不難發現,這一定義是在綜合研究現代經濟社會的基礎之上得來,是對人類城市化商貿流通過程的分步驟總結。
而筆者認為,在對商貿流通產業內涵進行準確劃分之前,首先需要解決商貿流通產業是否應囊括非實體經濟門類這一問題。對于諸如金融產業、保險產業等信息流通領域而言,在現代社會經濟生活中,其產業流通并不產生實質性的商品服務,其服務多以虛擬的資金、信息流動為主要實現方式。而在研究城市化進程的過程之中,諸如此類非實體經濟門類與實體經濟門類是有一定區別的,同時也是難以進行數據化研究分析的,因此諸如此類非實體經濟類別不應作為商貿流通業的一部分予以考慮。與此同時,社會層面中一些特殊類型的商品流通也不可放入商貿流通領域范疇內進行研究,例如人力資源流通、國土資源流通等等。綜上所述,本文認為在現代城市發展過程中,商貿流通業的范疇可以定義為五大范疇,即倉儲物流產業、餐飲住宿產業、零售產業、批發產業、其它商貿流通產業。而考慮到研究所需數據的準確性,本文將主要從四個方面對商貿流通業水平展開分析,即餐飲產業、零售產業、批發產業以及住宿產業。
當前我國研究學界已經展開了針對城市化進程與商貿流通發展二者之間關系的研究,并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由于學界對二者概念內涵的定義差距以及研究分析方式的不同,研究的結論也不盡相同。因此我國研究學界對于城市化進程與商貿流通發展這二者之間關系的學術觀點并不統一。由于學界對于二者之間關系的爭論與分歧,相關研究理論難以助力于社會經濟的發展。因此對于城市化進程與商貿流通二者關系的研究,仍需要進一步深入。有鑒于此,本文將首先通過總結相關研究數據,論述分析城市化進程與商貿流通業發展間的關系,進而選取我國相對而言有代表性的城市化地區,通過構建不相關SUR模型的研究方式對其進行論證分析。
二、對城市化與商貿流通產業關系的實證研究
1.城市化水平與零售業發展關系分析
在前文對商貿流通產業的定義中,零售業是其組成部分之一,對其經濟總量高低有著重要影響。對于城市發展而言,零售業同樣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與地位,零售業的存在、繁榮均十分重要。應該說,零售業發展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商貿流通產業的發展水平。通過將零售業與城市化水平進行對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商貿流通發展與城市化這二者之間的聯系。
通過對研究數據的整理,根據國家相關統計數據,得出我國2008年至2013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如表1所示。
通過研究數據的整理,根據國家統計局相關數據,得出我國2008年至2013年城市化率水平,如表2所示。
通過分析表1與表2數據,我們不難發現,我國城市化發展水平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存有一定的聯系。自2008年開始,我國城市化水平均處于上升狀態之中,與此同時,我國社會消費總額也處于不斷提升的狀態之中。例如在2013年,無論是我國的城市化水平還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二者的增幅比例均在1.3%左右。
與此同時,在2010年至2011年這一時間區間范圍內我國的城市化水平有了顯著提升。這一時期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政府經濟刺激計劃與經濟危機的雙重影響,因此提升速度在小范圍內出現了陡然加速的情況。但是,這一時期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也出現了同步加快的現象。綜上所述,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是反應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
2.城市化與商貿流通發展關系的實證分析
(1)模型的建立
國內研究學界在針對城市化與商貿流通關系的分析工作之中,大多采用了時序取樣分析方法進行分析,雖然這一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無疑可以有效避免橫截面取樣過程中的時序問題與方差問題。因此,本節研究中,本文將運用這一研究方法選取較為有代表性的城市進行對比研究分析。
首先設定模型。通過構建兩種不同類模型全面研究城市化與商貿流通間關系、商貿流通與城市化之間關系。
模型結構一:csh1t=α1+β1×csh1t-1+γ1×smz1t
模型結構二:smz2t=α2+β2×smz2t-1+γ2×smz2t(t=1…16)
(2)數據分析
模型中相關城市化數據均根據國家統計局對外公布的數據而引用。商貿流通業相關數據根據國家統計局及相關經濟部門統計數據得出,但不包含非實體性經濟商貿流通數據。
一組 csh1t=28.25939+1.4406×csh1t-1-7.9002×smz1t (1-1)
Csh2t=45.83526+1.4406×csh2t-1+11.1156×smz2t (1-2)
二組 smz1t=4.0534-0.1753×smz2t-1-0.24832×csh1t
smz2t=0.6532+0.8382×smz2t-1+0.0019×csh1t
最終得出結果如表3所示。
(3)對結果的分析
最終通過回歸關聯法對多方程結構進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通過前文對2008年至2013年這一區間范圍之內我國城市化率與商貿流通發展之間數據的比較,我們不難發現我國城市化進程的發展與商貿流通業發展之間存在一定關聯,二者的發展呈現出正相關態勢。但是由于商貿流通數據的單一性與不穩定性,因此本節通過建立回歸數據模型對這一研究結果予以了進一步分析。研究結果顯示,我國的城市化水平與商貿流通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這種聯系是雙向性質的,同時也是處于變化發展過程之中的。一般情況下,商貿流通的發展會造成城市化率的提升,促進農村人口進入城市。但也存有一定的特殊情況,諸如地方政府控制人口流入、生產力進入科技創新階段等。以上情況均可以影響一個地區的城市化率。
三、促進我國城市化進程與商貿流通業和諧發展的建議
1.統籌城市化發展進程與商貿流通產業發展
一方面,我國商貿流通產業需要緊握歷史發展的機遇,借助城市化進程高速發展的慣性動力,充分利用城市化為自身產業發展帶來發展動力。也要切實發展自身,建立高效科學完備的商貿流通產業體系。另一方面,我國的城市化進程應積極遵循政府領導,不斷創造機遇,努力開拓內需市場,近一步增加城市市場的活力與潛力,不斷為我國商貿流通產業的發展創造出更加良好的戰略區位條件。合作,可以將二者間的互補性予以最大程度的發揮,進而極大的促進二者的共同發展。反之,如果采取不作為、不合作、不統籌考慮的思維模式,最終甚至可能引起國民經濟發展的混亂。城市市場對于商貿流通而言,是其最為重要的一處市場。與此同時,商貿流通產業的發展,也可以在自身發展的過程中吸引人口進入城市,填補因城市化發展而造成的人口空白,為城市化進程的可持續進行提供了最為有力的保障。
毋庸置疑,伴隨著城市化發展的步伐,農村人口往往會大量流失,并開始逐漸進入城市發展。這種轉移本身既是對城市化進程的支持,同時也是對商貿流通產業的支持。城市經濟生活的繁榮、消費市場的拓展,均十分有利于城市化的發展以及商貿流通產業的發展。
2.完善政府層面對城市化進程的監督監管
在城市化發展的進程之中,我國社會各界依然需要對城市化進程進行監督,國家層面也需加強對城市化進程的控制與管理。在促進城市化進程發展的過程之中,政府必須清晰的認識到自身的使命與職責,對商貿流通產業進行預先管理,通過合理規劃其市場、引導其產業發展等一系列方式促進其產業結構的升級以及健康發展。
雖然我們不能將城市化進程簡單的理解為城市規模的擴大,但是在城市化發展的過程中,需要處置大量的土地資源。其發展之復雜,規模之大,只有政府層面才能進行有效合理的掌控與引導。我國在一系列的經濟發展規劃中均提及了城市化問題,因此,對于當前的政府工作而言,僅需要做好針對城市化進程的監督引導工作既可。城市化與商貿流通之間的關系協調工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依賴于市場本身進行調節。
3.大力推動我國商貿流通業的產業化發展
對于我國的商貿流通產業發展而言,其產業鏈條相對薄弱,產業結構相對混亂。因此對于中國政府而言,必須加大在城市化進程之中對商貿流通產業的扶植引導力度,促進其產業化發展,引導其可持續性發展的實現。在新的發展時期,流通領域勢必需要做出一定變革來適應于經濟社會的巨大變革與發展。城市化過程,為商貿流通領域帶來的不僅僅是挑戰,更是發展的機遇。對于我國當前的商貿流通而言,尚沒能建立自身的洗牌意識與產業化發展意識。這種對于行業發展方向的模糊性,使得商貿流通行業出現了整體性的混亂現象。在這樣的背景下,尤其需要政府加以引導。
四、結語
城市化進程是我國經濟發展到一定時期所必須經歷的歷史變革,市場化進程的成功與否關乎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長治久安,也涉及到每一個中華民族兒女的切身利益。城市化進程并不代表單純的城市用地的擴大,往往意味著社會、經濟、環境的一系列變化。而在城市化進程之中,諸多影響因素中最為重要的莫過于商貿流通因素。有鑒于此,本文集中對二者之間的關聯性做了分析與探討,進而得出了本文觀點,即城市化與商貿流通產業發展之間具有密切聯系。唯有國家加強管理引導,社會各界承擔起自身監督職責,城市化與商貿流通業才能真正實現互利共贏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郭娜,康學芹.中國流通產業發展與城市化進程的關系分析[J].統計與決策,2013(17).
[2]吳斌.浙江省城市化與經濟增長實證研究[D].復旦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