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男
摘 要:中國金融資源分布從不同區域、不同行業的統計數據上看,從國家整體和分行業分地區的金融增量上,都有一定程度的增長,但各個地區的增長速度差異較大,并有不同地區金融資源差距進一步拉大的趨勢。我國的金融資源非均衡性分布與經濟區域的發展水平有高度相關性。從國家整體金融發展的視角來看,通過應用增長極理論建立經濟圈提高資本配置效率,可以使金融資源有效推動經濟的增長。
關鍵詞:增長極;金融資源;非均衡分布
一、增長極理論概述及構建經濟圈的思路
增長極理論蘊含的經濟思想可以概括為“聚集經濟”、“外部經濟”、“創新思想”、“報酬遞增”等,歷史上很多國家都運用過增長極理論解決國家內部發展不均衡的問題并取得成效。
1.增長極理論概述
增長極理論是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由法國經濟學家弗朗索瓦?佩魯提出,該理論重在闡述區域經濟的非均衡發展,通過增長極產生的兩種效應,即極化效應和擴散效應,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以“經濟空間”為出發點,并嚴格闡述了經濟空間和地理空間的不同,佩魯認為一個國家是有由若干個經濟空間構成,是各經濟構成部分的經濟關系,而不是簡單的幾何地理空間。
2.應用增長極理論構建經濟圈思路闡釋
從地理空間角度來說,增長極可以認為是具有經濟高增長率,高技術創新能力,高資本回報率能夠拉動周圍區域經濟增長的中心區域,增長極其理論實質重在闡述經濟區域不平衡發展的思想,強調把稀缺資源主要運用在發展潛力大,生產率高,經濟增長強勁,資本回報率高的產業或地區,促進其發展壯大,與周圍地區形成發展勢差,并通過市場機制的有效傳導帶動整個區域的經濟增長。
二、增長極理論作用于區域經濟增長的原理
實踐表明,區域經濟發展的非均衡性導致了金融資源區域分布的失衡,金融資源的流動和運行有客觀規律可循,其同經濟發展差異先趨異后趨同的變化趨勢相似,在發展的初期,區域差異所產生的市場力量往往發揮著增強而不是弱化分化地區金融資源的作用,隨著區域間經濟聯系的增強,區域經濟的增長,區域差距的縮小,金融資源的空間差距也會相應縮小。用增長極的理論來分析,即金融資源化在增長極的極化效應下大量流向增長極,同時使增長極間的差距進一步擴大。當增長極作用下,金融資源的流動達到了極化效應的臨界點時,金融資源繼續流入增長極失去動力,就會轉而尋找新的增長點向增長極的外圍地區流動,即發揮增長極的擴散作用。
三、基于增長極理論構建經濟圈的必要性
據增長極理論原理我們可以看到在各經濟增長區域建立經濟圈可以有效協調欠發達地區金融資源合理配置從而促進資源整合。隨著中部崛起,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西部大開發的呼聲高漲,中部地區建立以沈陽、哈爾濱和長春為中心的遼三角經濟圈,以河南鄭州、湖北武漢為中心建立中原地區經濟圈,西部地區的四川重慶發展速度較快,而西北部地區由于嚴酷的自然條件所束縛,經濟發展較為落后,欲解決西部貧窮的局面,迫切需要加快西北地區的經濟發展,建立經濟圈可以促進各城市相互之間更多的聯系形成地區間的多條產業鏈有效拉動區域經濟增長,從而吸引更多的金融資源流入促進資源整合。
四、應用增長極理論構建經濟圈的實踐舉措
1.優化東部區域金融資源配置
從具體操作上來講,培育不同層次的增長極,創立金融中心,發展以市場機制為基礎多層次金融機構體系和金融市場。在市場良性競爭的基礎上繼續推動國有商業銀行改革,完善股份制法人治理結構,大力發展新型股份制商業銀行,以城市商業銀行和信用社為依托發展中小型商業銀行,推動非銀行金融機構的發展和建設,在發展證券和保險業的支撐下,促進信托業和基金業的發展。培育現代化的多元的農村金融體系推動更多的金融機構向縣域擴散,為農村信貸和融資提供更多便利。
2.優化中部區域金融資源配置
我國的中部地區可以稱得上中等規模的地域增長極,金融資源集中程度較強,直接融資市場和短期債券市場發展緩慢。因此優化我國中部地區的金融資源配置重在提高金融資源總量,改善中部地區金融塌陷現象。
(1)加速金融市場的建設與完善
中部地區的上市公司較少,直接融資比重較低,因此應鼓勵并制定相應傾斜性政策使更多符合上市條件的公司上市融資,有效利用直接融資市場與債券市場,大力發展短期票據融資市場,鼓勵公司發展企業債券,豐富貨幣市場的票據交易品種。根據中部各地區的金融指標測算與區位條件稟賦,可以嘗試在中部相對發達的城市建立股票交易所,為中部地區公司上市提供便利。
(2)金融業務創新與拓展突破傳統經營模式
銀行類金融機構的業務調整應以自動化信息化電子化為主要方向,普及現代經營模式,將傳統的柜臺經營業務逐漸納入虛擬銀行業務范疇,充分利用電子銀行,電話銀行,網上銀行,客戶終端,使業務處理更加多元和富有效率。加快非銀行類金融機構的發展與建設,擴展資產并購重組、項目擔保融資,理財顧問,信用保險、農業保險等項目。
3.優化西部區域金融資源配置
西部地區由于資源稟賦和現階段經濟發展因素,只能列為小型的增長極,西部地區有較大范圍的貧困地區,因此應該有針對性的建立多層次的小型增長極。
(1)加大金融供給
針對縣域性增長極,應該大力發展地方性金融機構尤其是中小型金融機構,同時發展民間金融支持中小金融機構的發展,合理布局銀行網點,深化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在西部地區建議適當降低市場準入門檻,引入證券公司、信托公司在欠發達地區建立網點,針對農村經濟特點建立適合農村經濟的保險業務內容,發展民間金融合作組織更加靈活的滿足該地區不同層次的金融需求
(2)拓寬金融業務范疇
對于西部地區的廣大農村而言,土地的流轉質押業務的開展應該提上日程,針對西部地區欠發達的經濟發展水平,應積極擴寬金融業務范疇,相應針對農村經濟的保險業務和信貸業務要逐步配套完善,建立多層次全方位的農村金融服務項目。由此我們可以判斷以上建議可有效吸引金融資源的流入并減少金融資源的流出。
五、結語
針對現階段的金融資源非均衡分布狀況,建立區域增長極角度并運用區域協調合作理論,促進金融資源的供需平衡和合理分布。由于歷史和客觀發展水平的原因,傾斜性的地區發展戰略已經完成了政策制定的初衷,東部地區率先發展了起來,并且中國在過去的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中也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同時也留下了很多負面問題,接下來我們需要面對的是解決地區經濟發展差異,收入水平的差距,人均資源的差距,和現階段國富民弱的現實,只有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重新協調效率與公平的關系,更加重視可持續發展,中國才能繼續延續輝煌。
參考文獻:
[1]中國人民銀行定西市中心支行課題組,周俊才.扭轉農村金融資源配置效率低問題[J].中國金融,2010(15).
[2]向琳,劉楠,張蘭偉.西部地區貧困農戶擔保基金組織方案初步設計[J].經濟研究導刊,2010(21).
[3]宗金奇.金融發展差異與我國經濟增長區域非對稱性[J].工業技術經濟,2009(4).
[4]張世曉.金融資源配置與區域經濟差異的關聯度[J].改革,2008(1).
[5]中國人民銀行西安中心支行課題組.后發區域經濟發展與貨幣政策差異性研究.金融研究重點課題獲獎報告[M].中國金融出版社,2008.
[6]王書華,孔祥毅.經濟增長、金融資源分布與居民收入分配結構分析[J].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