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澤宇



摘 要:本文基于新的視角構建了流通軟實力的評價體系,實證研究了我國主要大中城市流通軟實力促進消費經濟增長的效應。結果顯示,城市流通軟實力與消費經濟的關聯效應主要通過城市流通業對消費的正向促進效應來實現,而且僅當城市流通軟實力達到一定水平時,才能顯著地拉動城市消費經濟增長。
關鍵詞:流通軟實力;大中城市;消費經濟
流通業的發展與城市居民的消費水平息息相關,擴大內需一直是我國促進消費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城市居民消費能力受哪些因素影響,如何提升消費能力?在城市經濟發展中,流通業的流通水平對居民消費能力存在重要因素。一方面,流通業發展能提升城市居民消費能力;另一方面,消費經濟發展也有助于流通業發展。流通業軟實力是衡量流通業發展的重要指標,流通業軟實力該如何評價,其與消費經濟存在怎樣的關系都值得深入分析。為了具體分析流通軟實力與消費經濟之間的關聯效應,本文從流通業軟實力著手,分析流通業軟實力的評價體系,并探究城市流通業軟實力促進消費經濟增長的機理與效應。
一、流通軟實力的評價指標體系
城市流通軟實力是一個龐大復雜的系統,該系統中有眾多結構相互關聯的子系統,通過管理、組織、制度以及文化等運動影響和吸引其他因素。軟實力的吸引和促進作用不是由一個系統決定的,而是由多個子系統共同作用的結果,這種影響表現在通過一定的內外影響力與吸引力的聯動過程來實現。
綜合前人的研究,筆者認為流通軟實力是指通過管理、組織、制度以及文化等因素的變革與創新對流通業的整合資源、利用資源水平的提升,并與外界有效進行溝通,通過良好的信譽水平與行業形象來吸引更多的消費者,進而降低流通業的流通交易成本,同時提高流通業的流通規模與消費水平,最終促進城市地區經濟發展。
本文將流通軟實力分為內部運轉能力和外部表現兩個方面。其中,內部運轉能力就是流通組織管理、利用和拓展資源的實際能力,包括流通文化、創新、人才和制度等方面因素。外部表現則是流通組織在市場表現出來的外部形象,包括品牌建設和市場引導等方面。于是,本文構建了流通軟實力的評價指標體系,具體如表1所示。
二、城市流通軟實力促進消費經濟增長的機理分析
消費能力作為拉動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影響流通業發展的關鍵因素。流通業對消費存在正向促進效應,流通業發展也促進消費能力提升。由于流通業發展無法直接提高消費者可支配收入,但可以通過流通業軟實力來影響消費能力。流通軟實力的提升也就是流通業內部管理、組織、制度以及文化等因素互動效應提升,降低了城市流通業的流通成本。在消費者可支配收入不變的情況下,相當于消費者可支配收入的購買能力提升,也就是消費能力增加。在相同的價格下,流通企業愿意為消費者提供更好更多的產品或服務。消費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流通業發展。消費能力提升相當于購買能力提升,消費者擁有更多的可支配收入用于流通業消費,進而提升城市流通業水平。綜上,城市流通軟實力與消費經濟之間存在關聯效應。
城市流通軟實力與消費能力之間的關聯效應不僅表現在軟實力對消費經濟的促進作用,還表現在消費經濟提升對城市流通業軟實力提升的影響。由于城市流通軟實力的影響因素較多,現行的研究無法準確區分是消費經濟對其的影響,還是綜合其他因素對其的影響。因此,本文主要分析流通軟實力對消費經濟的影響。城市流通軟實力對消費經濟的促進作用主要表現在軟實力提升對消費者購買意愿的影響。流通軟實力的提升直接增強了消費者的購買意愿。下面,從消費場所、消費體驗與消費需求三個方面來具體分析城市流通軟實力對消費經濟的作用機制。
1.流通軟實力美化消費場所
消費場所的便利性、舒適性、安全性等特點直接影響消費者購物欲望,也就是影響消費者的消費能力。消費者的消費能力受自身主觀影響較強,消費者所處的消費環境也直接影響其購買力與消費能力。城市流通軟實力的提升,美化流通環境與交易場所,打造文明誠信的行業文化,利用高品質來引逗消費能力,真正解放消費能力,提升消費能力。
2.流通軟實力提升消費體驗
消費體驗是消費者在購買產品或服務之前,提前享受產品或服務的一種體驗。消費體驗有助于消費者了解產品或服務,提升消費者購買意愿,進而提升消費者消費能力。隨著消費環境與消費對象的不斷變化,消費者越來越看重流通所帶來的主觀享受,消費能力提升受消費者體驗的影響也越來越重。城市流通軟實力的提升也要從消費體驗入手,在流通交易之前為消費者提供更多的體驗消費,滿足個性化和差異化的消費需求。流通軟實力的提升有助于提升企業的服務理念與服務素質,進而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消費需求。反過來,良好的消費體驗也有助于產品流通,促進城市商貿業長期穩定可持續發展。
3.流通軟實力增加消費需求
作為流通軟實力提升的一個重要因素,適應環境和創新有利于增強消費需求。在軟實力提升過程中,企業能夠尋找新的商機,探索新的流通模式,為消費者提供更全面更新穎的產品或服務,進而增強消費需求。隨著商品經濟的不斷發展,消費者對于物質需求已趨于飽和,消費者對于精神文化消費的需求也不斷增加。流通軟實力的提升,大大增加了產品或服務的精神文化消費,極大地激發了消費者的購買欲望與消費能力,切實增加消費需求。
三、大中城市流通軟實力促進消費經濟增長的實證檢驗
1.指標選取
為了實證檢驗城市流通軟實力與消費經濟增長的關聯效應,首先應通過選取合適的指標,分別對城市流通軟實力與城市消費水平進行衡量。
由前面對城市流通軟實力的評價體系,我們確定了城市流通軟實力分文化、創新、人才、制度、品牌、引導共六個方面進行綜合衡量。其中,每個方面的指標選取如下:
文化:代表了流通行業文化的先進性,采用城市流通行業文化的建設工作水平來表示。
創新:代表了流通組織的自主創新水平,用城市流通組織的技術創新水平和文化創新水平兩個指標共同衡量,且這兩個指標的權重均為0.5。
人才:代表了流通業的人才實力,人才實力的高低對城市流通軟實力的貢獻較高。采用城市人才資源的水平表示。
制度:流通行業組織在運轉過程中需要不斷調整組織的形態以及制度的安排,從而盡量向組織的目標靠攏,因此流通組織的制度對流通軟實力也具有較大約束。制度指標采用流通組織形態的規范程度表示。
品牌:代表了流通行業的外部形象,采用流通業在特定城市區域內形成的品牌認同感表示。
引導:代表了流通行業對市場消費的引導作用,采用消費者感知流通引導行為的高低程度來表示。
城市消費經濟的指標選取相對比較簡單,參考以往相關學者的選擇經驗,本文采用城市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表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反應了一定區域內流通的規模大小,是該區域內消費水平高低的直觀體現。
2.數據樣本
本文選擇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蘇州、武漢、鄭州、成都、重慶共10個大中城市作為城市樣本,其中城市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數據來源于各城市的統計公報,考察年份為2014年。城市流通軟實力的指標通過文化、創新、人才、制度、品牌、引導這六個指標加權得到。而這六個指標的數據則是通過調查問卷搜集得到,調查對象包括各個城市內部的高等院校學者、流通業的從業人員以及流通行業協會、電子商務協會。其中,北京市共收回有效問卷82份,上海市共收回有效問卷92份,廣州市共收回有效問卷69份,深圳市共收回有效問卷71份,杭州市共收回有效問卷66份,蘇州市共收回有效問卷76份,武漢市共收回有效問卷73份,鄭州市共收回有效問卷45份,成都市共收回有效問卷80份,重慶市共收回有效問卷50份。根據前面的流通軟實力評價體系,本文通過專家打分法確定各個指標的權重,結果如表2所示。
根據表2各個指標的權重,再結合調查得到的數據,可通過加權計算得到城市流通軟實力的綜合指標。這里,各個城市的這些指標數據都是相應指標所有數據的平均值。
3.實證分析
假設城市流通軟實力的變量為Spower,城市消費水平的變量為Consume,構建實證的模型如下:
其中,a和b都為待定參數,ei為模型的隨機誤差項,這里對兩個變量都取對數,目的在于降低數據的離散性,提高數據的平穩性。
根據以上模型,代入相關數據進行回歸,結果如下所示:
由模型結果可以看出,該模型的標準化擬合優度達到0.982,說明擬合效果非常好。這也充分表明,城市流通軟實力與城市消費經濟之間存在一定的契合性。由回歸系數結果可知,城市流通軟實力的系數為7.230,且通過1%的顯著性檢驗,表明城市流通軟實力的提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城市消費經濟增長。這與前面城市流通軟實力促進消費經濟增長機理分析的結論具有相似性。
以上實證結果也進一步說明,城市流通軟實力與城市消費經濟之間存在顯著的正比關系。從側面來說,只有當一個城市的流通軟實力達到一定水平時,才能顯著地推動城市消費水平的提升。而如果一個城市的流通軟實力較差,那么流通業自身的發展就存在一系列問題,對城市消費提升的貢獻也將受到限制。
四、結論及建議
本文采用定性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研究了城市流通軟實力對消費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研究結果顯示,城市流通軟實力的提升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城市消費經濟增長,但只有當一個城市的流通軟實力達到一定水平時,才能顯著地推動城市消費能力的提升,如果城市的流通軟實力較差,那么城市消費提升的空間也將被壓縮。
為此,本文在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一是積極提升城市流通業的文化底蘊,增進消費者在市場的消費意愿;二是提升城市流通品牌競爭力,更高層面吸引消費群體;三是強化城市流通組織的自主創新能力,不斷豐富消費產品;四是加強城市流通業對市場的引導作用,進一步活躍市場氣氛,刺激市場消費需求。
參考文獻:
[1]王成榮.關于流通軟實力的思考[J].商業時代,2014(6).
[2]王立國,宋雪.我國居民消費能力研究——基于化解產能過剩矛盾的視角[J].財經問題研究,2014(3).
[3]賴陽,黃愛光.流通軟實力初探及對北京提升流通軟實力的建議[J].中國市場,2013(47).
[4]文啟湘,梁爽.基于DEA模型的流通業與消費增長協調發展研究[J].商業經濟與管理,2010(10).
[5]許文芬.我國商貿流通業與高端服務業的價值鏈融合及實現路徑[J].商業經濟研究,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