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畫意
摘 要:商貿流通業是第三產業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國民經濟的先行軍,直接關系到國計民生的發展戰略。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商貿流通業茁壯成長,但長期粗放發展也涌現出不少的問題。本文將分析識別對商貿流通業發展供給大、約束較強或擴張性強等產業,研究產業關聯演變的相關內容以及其關鍵路徑的識別機制,并針對得出的結論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
關鍵詞:商貿流通;產業關聯;關鍵路徑;機制識別
商貿流通通常被認為是商品進行流通和服務于商品流通的產業,這些產業中起到主要作用的有餐飲業、批發零售、和倉儲業以及所密切相關的交通運輸。生產消費之間需要有橋梁作用的中間環節產業進行連接,而商品市場和商貿流通就是最好的紐帶。商貿流通業的作用不僅如此,它不僅聯結生產消費,更聯系地區、城鄉、工農經濟,在社會化大生產中扮演重要角色,引導經濟運行。從一個國家的商貿流通情況,既可分析出該國家的經濟發展情況和社會繁榮程度,又可以從中了解該國家市場經濟發展的成熟度,其綜合國力一目了然。
產業關聯更多是指在經濟活動中不同產業間密切而又復雜的技術經濟聯系,一般根據不同產業間供給和需求的相互關系可以分為向前和向后關聯。本部門的生產要素是上一部門的產品,這樣的稱為前向聯系;若是先行部門的生產消耗是由后續生產部門所提供,這樣的聯系稱之為后向聯系。商貿流通業的前向聯系以及革新其產業鏈應注重發展新方向,在后向聯系以及其產業鏈的革新中應更加注重政府相關政策和流通環節問題的解決。
一、產業關聯的演變
1.向前產業關聯的計算方法
產業的向前關聯計算中又可以分為直接分配量和完全分配量。完全分配是指m部門單位全部間接分配或者將產出直接分配給n部門的數量大小,可以從中得到m對n的直接或間接的所有貢獻,既有兩者之間的又包含兩者之外其他間接產生的貢獻。而直接的分配計算則只能從中反映兩個部門間的直接分配情況,表示m部門生產的總產品提供給n部門作為中間產品的數量比例。
直接分配計算模型可以是:rmn=xmn/Xm,m,n=1,2,3…。式中,xmn是n從m部門得到的作為中間產品的數量;Xm表示m部門生產的總產品的量;rmn是得到的計算結果即直接分配量。完全分配可以借助直接分配量進行描述,需要進行模型的改進是D=(I-R)-1-I。式中,I是單位矩陣;D是完全分配量矩陣;R是直接分配量系數??梢杂蒙藤Q流通業相關聯產業的完全分配量衡量其前向的產業關聯程度。
2.向后產業關聯的計算方法
產業的后向關聯計算中分為直接消耗量和完全消耗量。完全消耗量指的是先行部門n在生產單位終產品過程中對后續部門m所生產的產品或提供的服務消耗的所有直接或間接價值量的綜合,既有直接的消耗量又包含對全部的間接對服務或貨物的消耗。可以衡量商貿流通中后向關聯的情況。直接消耗量主要就是的生產過程中先行部門單位總產出消耗的后續部門的產品價值量,體現了國民經濟中部門間的相互制約或依賴的關系強弱程度??梢杂脕砗饬磕骋恍袠I對其上游產業產生的直接消耗,以及后向直接的產業關聯情況。
直接的消耗計算模型可以是:amn=xmn/Xm,m,n=1,2,3…。式中,amn是先行n部門消耗m部門總產品的直接消耗數量;Xm表示m部門生產的總產出的量;rmn是得到的計算結果即直接消耗量。完全消耗量可以借助直接消耗量進行描述,需要進行模型的改進是B=(I-A)-1-I。式中,I是單位矩陣;B是完全消耗量矩陣;A是直接消耗量系數。
二、關鍵路徑的機制識別
商貿流通業發展中的關鍵路徑識別機制氛圍擴張和約束兩種路徑的識別機制。在擴張路徑的識別機制中,因為完全分配量可以反映所有不同產業間由多種分配鏈編制的網狀結構中直接間接的層級關系,直接的分配量就可以反映不同產業間的單條鏈的簡單直接的級別關系。可以用完全分配量與直接分配量的比值進行分析,找出在需要發展某一產業的時候所需要間接協同發展的另一些產業,使得這個比值最大化。以上就是擴張路徑問題時需要做出的判斷所需的理論模型。約束路徑與擴張最大的不同是反映消耗的問題,在約束路徑機制的識別中,可以用到的理論模型是完全消耗量與直接消耗量的比值進行分析,因為完全消耗量可以反映所有不同產業間由多種消耗鏈編制成的網狀結構中間接或直接的層級關系總和來描述最大流和最短路徑問題。從中挖掘出想要快速發展某一產業的時候應當協同發展另一些產業獲得最小的比值。
三、產業關聯演變及路徑識別分析和優化
1.在分析對商貿流通業發展過程中需要不斷開拓新方向并提高核心能力,由此可以獲得在發展中需要依賴程度較高的上游產業族群,達到優化產業鏈的目標。商貿流通業發展的新方向主要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應用流通技術并積極創新;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的優勢,將大數據與現代商貿流通相結合;大力發展培養制造零售商;加強商貿流通的信息化建設,積極與世界先進水平接軌;充分發揮購買者的力量,代替原有的生產者,驅動產業鏈的發展。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電氣、械及器材制造業;交通運輸和倉儲業;郵政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金融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研究和試驗發展業;綜合技術服務業;教育業。這些產業與目前我國商貿流通業發展中實際的上游產業相差不大,說明我國的商貿流通業在發展戰略上是較為合理的,另外可以不斷加大對專用通用設備的制造和儀表、文化辦公用機械制造業的投入,全面提高我國商貿流通業的現代信息技術水平,提高智能化自動化水平,不斷提高勞動效率以及生產效率。
2.商貿流通業本來就有著服務的性質,并且商貿流通業的發展和流通環節中的問題以及政府的政策導向都會影響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因此可以根據這些確定商貿流通的下游產業群族。積極優化農林牧漁等產業和消費品制造業都可以促進居民的消費,這也是擴大內需的重要方法。充分發揮商貿流通業對制造業的的促進升級作用,因此可以大力發揚并促進制造業的全面升級轉型。同時消費品制造,資本品制造以及動力生產和資源加工產業都是值得并必須優化發展的下游產業。服務業的發展依賴商貿流通業作為后盾支撐,需要商貿流通業引導其不斷創新,因此消費性服務和生產性服務是我國繼續發展現代服務的重要內容。另一商貿流通業發展中的難題是農村地區流通渠道不完善的問題。加大對農村地區的投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實現農村地區的現代化建設,將大大推動農村地區的商貿流通,因此不僅是消費品制造還有農林牧漁都將是需要在商貿流通發展過程中產業關聯的重要優化內容。因為商貿流通業還具有生產性服務功能,這種功能將不斷推動我國新興產業的發展,在產業關聯和機制識別中新興產業和新興技術都是要大力發展的流通下游產業,包括先進的信息技術、先進的新能源開發、先進的材料研發、先進的裝備制造等。
四、啟示和建議
1.對商貿流通行業的發展產生最大束縛的產業是服務行業。由于服務業對商貿流通行業提供的直接供給具有較大的變動空間,但是間接的供給又比較簡單,使商貿流通的發展容易受到限制。對商貿流通發展限制較明顯的制造行業主要散布在建筑、動力生產、消費品制造、自動化制造、制造交通運輸設備等行業中。
2.由于商貿流通業是作用顯著的生產性服務行業的特點,注定很多的產業群都需要商貿流通業的中間作用進行產品流動。比如農林牧漁業生產的大量的農產品需要商貿流通作為堅強的支撐。在傳統的商貿流通中離不開處于核心業務地位的消費品制造業,食品制造、服裝生產、印刷造紙等。商貿流通業最重要的就是促進了資源加工業等產業生產的中間產品的流動。服務業對商貿流通業依賴,同時又給商貿流通業的創新新產品提升了空間。
3.物流、能源動力、自動化、建筑、化工、消費品制造、信息、消費性服務等產業的相關產業群都會給商貿流通業帶來強大的供給。這些產業中生產的很多實物產品都作為中間產品被大量需要進行流通;商貿流通業的技術主要是來自自動化和信息產業的供給,是商貿流通進行智能化創新發展的基礎。在商貿流通業發展過程中物流產業發揮了重要的功能基礎作用,為所有的商品流通提供良好的載體與技術。更多的中間產品主要來自于消費服務業,可以進一步開發更多的服務產業群。商貿流通業中的消費空間主要被消費性服務業所支撐并激發,滿足其不同發展時期的消費需求。
4.商貿流通業的前向聯系以及革新其產業鏈應注重發展新方向,在后向聯系以及其產業鏈的革新中應更加注重政府相關政策和流通環節問題的解決。
5.開采石油、礦石等產業都是傳統的初級產業,這些產業都會對商貿流通的發展產生較大的擴張,這些初級的產業對商貿物流的依賴主要是間接復雜的網鏈,很大程度上會形成商貿流通發展擴張性強的產業群。服裝生產、紡織這兩個消費品制造業也是對流通業發展擴張性強的產業。對資源進行加工的產業和營利性的服務業也容易成為以上這種情況,他們的共同之處在于技術密集,這些產業的不斷革新進步也為商貿流通業的發展注入了不竭動力。
在上述的研究中,提出的建議主要有下列幾點:第一,將商貿流通業發展過程中的關聯產業進行拓寬,突破之前所依賴固有的封閉性路徑。向后關聯產業積極與服務業關聯,便于進一步的產業革新升級,為發展多種產業關聯提供動力,不斷對商貿流通業進行服務機制的創新;向前關聯不斷加強與云時代信息社會的融合,與大數據支撐下的現代物流相交叉,與時代接軌。第二,將現今社會先進的流通技術應用到商貿流通業的發展中,不斷提升整個流通過程的智能化自動化以及信息化,與國際先進接軌。第三,加大投入是不可避免的策略之一,隨著商貿流通業不斷向技術密集產業革新,對其各項配套技術的投入,例如裝備先進的信息化技術、物流配送和智能化技術,將大幅提升工作效率想多業態發展。第四,更新發展格局,充分挖掘商貿流通業的潛質,將其細致的行業內分工和利于產業集聚的特點發揮出來,形成多層次商業結構,使商貿流通業的發展空間按照合理的規劃穩步向前發展。第五,促進商貿流通業和產業資本兩個主導的產業鏈融合,其資本相互滲透,多元化發展,積極提升商貿流通產業集中度。
五、總結
通過以上商貿流通業發展過程中產業關聯演變過程的分析和路徑的識別機制研究,不難發現商貿流通的改革方向,最終目的不過是推動我國商貿流通業的現代化進程,與國際社會接軌。不斷發展新興現代的商貿流通體系,推進流通體系的現代化革新,特別是與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融合,不斷提高現代化的水平。另外還要加強流通企業間的并購重組,建立現代的流通企業和企業制度,提升流通企業的綜合素質。加強商貿流通業的市場秩序,完善制度建設和管理方案。將商貿流通的不同區域的交流合作,實現省內區域的互通有無,加強與國際的交流,走出國門走向世界?,F代的商貿流通最需的是人才,重視商業精英的培養,培育世界上優秀的商貿人才,將幫助我國商貿流通業蓬勃發展,帶動國民經濟的大增長。
參考文獻:
[1]司增綽,王雪峰.商貿流通業成長的產業關聯演變與關鍵路徑識別—以我國住宿和餐飲業為例的研究[J].商業經濟與管理,2015,(2):18-26.
[2]司增綽.我國商貿流通業產業鏈識別與優化研究[J].江海學刊,2014,(5):85-91.
[3]王振海.商貿流通業現代化的路徑依賴與波及效應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15,(18):4-6.
[4]文啟湘.商貿流通業現存問題與改革走向[J].商業時代,2013,(22):17-18.
[5]范榮華.資源型城市轉型中的商貿流通業發展路徑分析——以河南平頂山為例[J].商業時代,2012,(7).
[6]黃秀蓮.我國商貿流通產業發展路徑與改善策略[J].商業經濟研究,2015,(6):8-9.
[7]王燕,王哲.基于投入產出模型的新疆旅游業產業關聯及產業波及分析[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08,(5):112-117.
[8]盧啟程.基于SAM的中國省域產業關聯路徑研究[J].商業研究,2011,(1):89-94.
[9]賈昱.投入產出分析產業關聯與結構的相關研究梳理[J].鄂州大學學報,2014,(7):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