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曉潔
摘 要:近日,中國成為第16個接受《貿易便利化協定》議定書的成員。貿易便利化的主旨是簡化貿易流程,降低貿易成本,提高政策的透明度。作為一種互聯網催生出的新興高效的貿易方式,跨境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減緩了全球經濟危機帶來的外貿市場萎靡,成為改善我國貿易便利化現狀的一把利刃。本文以貿易便利化的主旨為前提,分析了我國跨境電商發展的宏觀環境,并從政府部門的角度提出了促進我國跨境電商便利化的針對性建議。
關鍵詞:跨境電子商務;貿易便利化;跨境物流
一、我國跨境電商發展的宏觀環境
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全球市場需求不足,我國外貿增長乏力,而跨境電子商務一枝獨秀,呈現出喜人的增長態勢。2014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為4.2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3.3%。預計至2016年,交易規模將突破6.5萬億元。更為驚喜的是,2015年上半年,我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達到2萬億元,同比增長42.8%,占我國進出口總值的17.3%。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多企業加入跨境電子商務行列,中國跨境電商從規模到質量都會有大幅提高,在國際市場的影響力會進一步增強。跨境電商的在質和量上的飛躍,離不開我國社會發展的宏觀環境支持和影響。
1.政策大力扶持
2013年來,國家各部門相繼出臺了《關于促進跨境電子商務健康快速發展的指導意見》、《關于促進進出口穩定增長的若干意見》等一系列大力支持跨境電子商務發展,推進貿易便利化的相關政策意見,涉及通關、物流、支付結匯、稅收、檢驗檢疫、營商環境、電子商務立法、網絡安全、人才培養等多個方面,并在重慶、寧波、杭州、鄭州、廣州等地設立跨境電商試點,號召各大電商企業、物流企業入駐,鼓勵各地方政府借鑒上海自貿區的成功經驗,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高新技術改善我國企業在對外貿易中的不利局面,提升外貿競爭力,促進跨境電商便利化。
2.經濟穩定增長
目前,我國經濟處于調結構、穩增長的新常態,經濟增長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受制造業產能過剩的影響,民間投資意愿減弱,稅收收入和土地出讓收入減少,地方政府投資能力受限,房地產深度調整帶來房地產投資持續下行,2014年固定資產投資繼續放緩,同比增速進一步降至15.8%。消費增長仍缺乏內生動力,全年增速保持在12%左右。出口復蘇乏力,同比增長4.4%。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只能寄希望于出口增長,跨境電商作為改變外貿市場低迷的黑馬,以創新驅動引領經濟增長,帶動我國經濟轉型,反過來又為跨境電商的發展創造穩定便利的環境。
3.基礎設施建設蓬勃發展
2011至2013年我國在交通運輸和信息行業的投資一直呈現出連續增長的態勢。2014年1-9月,我國陸續出臺了一系列刺激政策,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增速為20.95%。2015年上半年,公路水路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188億元,同比增長9.5%,2015年以來我國批復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速度明顯加快,預計未來基建投資增速仍將保持在高位,互聯網基礎設施的建設相關的投資也被納入了國家重點投資領域,預計到2016年,我國IT服務市場規模將達到5637.6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率將達到23.25%。基礎設施方面的大力投資,為跨境電商營銷、物流、支付等環節提供了便利,給我國跨境電商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硬件環境,為我國出口拉動經濟增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4.生活方式變革
互聯網的出現,改變了人們獲取信息、購物、支付、出行、教育、餐飲、娛樂的方式,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滲透到大眾生活的方方面面,微博、微信、淘寶、滴滴打車、支付寶、餓了么、美團、大眾點評、百度地圖等APP更是成了手機必備,“拿著手機走天下,走到哪里都不怕”已經不再是夢想中的事情,人們的生活互聯化越來越明顯,數據挖掘在個性化推薦中的應用正在逐步加深,這種互聯網帶來的生活方式的變革已經逐步被人們所接受,并成為一種生活習慣,在全球范圍內蔓延開來,為跨境電商的發展培育了優良的市場基礎,開發了新領域、新形式的貿易需求。
5.科技帶來便利
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已然成為了年度熱詞,web6.0和工業4.0也被應用到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跨境電商蓬勃發展的背后離不開強大的科技實力支持,貿易便利化進程的加快也要求我們加快流程簡化、降低成本的步伐,融資、營銷、物流、通關、結匯、支付、信用評價、售后服務、監管、統計等環節,需要我們加大科研投入,推動互聯網金融、電子支付、供應鏈管理、電子通關、信用評價體系建設、互聯網營銷、互聯網監管的發展和進步,促進跨境電商便利化。
二、促進我國跨境電商便利化的相關建議
1.健全跨境電子商務相關法律法規
任何一個新興行業的發展初期都不能缺少法律法規的保駕護航。除了應該給予政策扶持鼓勵其成長之外,還應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來規范和引導行業發展。由于跨境電子商務涉及到不同國家和地區,再加上網絡交易的一些自身特點,使得跨境電子商務相關法律法規制定和執行都具有比較大難度和復雜度。跨國訴訟和國際商事仲裁、調解這些傳統的主要跨國商事糾紛解決方式都不再適合跨境電子商務爭議的解決,境外法律判決執行難度、跨境訴訟成本和復雜的跨國司法程序都是其影響因素。目前跨境電子商務法律法規的不健全已經直接影響到消費者和經營者參與跨境電子交易的信心,從而影響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
2.加強電商基礎設施建設和跨境電子商務安全防護
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必須有穩固的基礎設施做前鋒,而電商基礎設施建設是其健康高速發展的關鍵支撐,實現每一個貿易環節的互聯網化是我們發展跨境電子商務所追求的目標。進一步加大電商基礎設施軟硬件的投資研發力度,提高網絡傳輸速度,減少網絡使用成本,拓展互聯網在貿易流程中的應用范圍,實現營銷、支付、通關、物流、結匯、退稅、監管、售后等環節無紙化,便利化,從空間、時間和人工、原材料等多角度,降低企業貿易成本,提高貿易效率。
互聯網是把雙刃劍,在給我們帶來效率和便利的同時,互聯網安全問題已經成為跨境電子商務應用的隱患。為了保障跨境電商交易過程的安全性,政府部門要加強互聯網安全相關的法律法規建設,和基礎設施投資,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完善社會信用體系,營造健康良好的跨境電子商務網絡環境,從法律和道德兩個角度解決跨境電子商務高速發展和應用過程中產生的網絡安全問題和信用問題。
3.創建跨境電商綜合服務平臺
隨著國家對跨境電商監管政策的日漸明朗,傳統中小型外貿企業面對新的監管政策產生了不適應性。這些企業具有以下兩個共同特點,一是長期使用郵路運輸,在稅務上不征不退;二是對于陽光化的跨境鏈條不夠熟悉,在面臨跨境電商監管新政策顯得無所適從。而一些大型跨境電商企業在對接政府、海關等部門,處理跨境電商長鏈條環節上出現的問題具有豐富經驗,于是孕育出了一批由大型跨境電商企業建設的跨境電商綜合服務平臺,為這部分中小企業和個人賣家提供營銷、金融、通關、物流、退稅、結匯等代理服務。
進一步完善跨境電商通關服務平臺和公共服務平臺,落實利用跨境電商通關服務平臺進行分送集報、結匯退稅,為中小外貿企業提供通關便利,方便政府部門對小額跨境電子商務進行統計監管,創建跨境電商綜合服務平臺,實現通關服務平臺、公共服務平臺和綜合服務平臺的數據交換對接,方便政府部門對跨境電子商務的監管統計,也有利于幫助傳統外貿企業成功渡過過渡期,熟練掌握跨境電商操作流程和技巧,是我國跨境電子商務實現真正的便利化的有力杠桿。
4.參與跨境電子商務國際合作
跨境電子商務的便利化與各經濟體之間的區域合作密不可分,我國政府部門應積極參與國際組織的相關會議和項目談判,建立與各國間的友好往來和合作關系,達成稅收優惠、信用體系建設合作、數據安全、網絡犯罪等方面的談判與協調機制,以尋求更加便利高效的邊界管理,和創建更加安全的國際互聯網環境,營造更加有利于我國跨境電商發展的營商環境,實現更高層次的跨境電商便利化水平。
參考文獻:
[1]黎仕賢.電子商務發展對我國對外貿易影響研究[D].浙江大學國際商務專業,2014.
[2]鄂立彬,黃永穩.國際貿易新方式:跨境電子商務的最新研究[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14(02):22-31.
[3]劉陽.基于跨境電子商務的中小企業競爭力研究[D].沈陽工業大學國際貿易學專業,2015.
[4]趙志田,楊堅爭.產業創新系統理論下中國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研究[J].中國發展,2014(02):2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