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改革開放的力度日漸加深,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經濟模式日漸完善,我國民營企業的發展成為國家經濟支撐重要的組成部分。為確保民營企業的做大做強,實現民營企業的快速發展,企業上市成為民營企業進一步發展與完善的重要手段。然而,伴隨著民營企業上市意識的不斷增強,我國民營企業國內上市發展所面臨的問題也日漸凸顯。因此,如何有效保障民營企業于國內的順利上市,實現民營企業通過上市手段完善自身治理缺陷,優化企業融資手段,科學提升企業市場核心競爭力等,將是本文著重關注的內容。因此本文從分析當前國內民營企業上市情況入手,羅列民營企業國內上市所遇瓶頸,并根據面臨困難對癥下藥,從而確保探尋推動民營企業上市發展的策略方法科學有效,進而實現民營企業的科學發展,為我國經濟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關鍵詞:民營企業;國內上市;發展分析
一、當前民營企業國內上市發展現狀
1.國內民營企業上市
當前民營企業上市途徑主要包括直接上市與間接上市兩種情況。其中,直接上市是指企業按照有關法律規定,經由申請、審核后,在證券交易市場中通過發售一定量的公眾股份而以首發股票形式直接上市。相對的,間接上市則是利用收購、重組已上市的公司“外殼”,注入需上市公司的業務及資產,繞過IPO核準程序直接獲取上市資格的借殼(買殼)上市手段。
2.國內民營企業上市鐘情境外
當前我國民營企業上市首選地在大陸范圍內,也青睞于香港、美國等境外地區。據公開資料顯示,2014年我國于境外上市公司總共達到80家,其中有56家企業選擇了香港上市。另外在美國上市的公司中,其囊括了阿里巴巴、京東商城與聚美優品等電商巨頭在內的總共12家中國企業或在中國發展的企業。由此可見,當前我國民營企業也青睞于境外上市。
3.國內民營企業上市分布沿海居多
改革開放,經濟發展,搞活市場的階段表現為沿海城市的高速發展,由于交通便利的直接原因,以至于沿海民營企業高速發展起來。就當前國內民營企業上市情況而言,超過半數的上市民營企業來自于沿海地區,以福建、廣東、浙江居多,更是打造了上海、大連、廣州、深圳等眾多經濟重鎮。特別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建設,更促進了以上地區發展,為民營企業上市打下了良好的經濟背景。
二、當前民營企業國內上市所遇瓶頸
1.市場發展阻力過大
當前,伴隨民營企業的快速發展,上市認知逐漸成為民營企業做大做強的必備選項。與此同時,證券市場的建設完善,也增大了民營企業的上市幾率。當然,良好的市場氛圍也促進了投資者對民營企業的良性認知,從而更加積極的參與到民營企業的融資結構之中,使民營企業擁有良好的融資環境。但是,與市場的積極態度相左,當前針對民營企業上市的限制致使民營企業上市情況走走停停。就我國現行股票上市核準制度而言,其與國際通用注冊制度還有一定差距,因此其導致我國證券市場現狀,無法與大規模、大范圍的資本擴容相匹配,造成當前資本市場中供需矛盾及市場價位的制定偏差,影響了民營企業的國內上市發展。
2.資本市場結構單一
由于我國經濟發展起步較晚,其在資本市場建設上仍然處于摸索階段,因此其制度的建立與完善并非十全十美。然而,正是這制度上的差異導致了我國資本市場制度裹足不前,最終導致了融資層次的單一。此弊端嚴重的影響了民營企業的國內上市進程,并促使其將眼觀投向境外,通過在境外的上市融資手段,滿足企業發展需要的經濟支撐,雖然為我國經濟創收做出了貢獻,但同時也證明了我國國內資本市場制度已經到了亟待完善的地步。雖然近年來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有一定的成效,但是無論從總市值還是投資者心中的地位還是一板市場的天下。
3.并購潛在威脅
主要面臨的三點問題在于:其一股權出售方的股權結構并不合理,從而使收購方及時購買了股權,也不容易獲得控股地位,不利于更好的重組并購“殼”公司;其二,民營企業自身上市的基本目的在于借由融資手段達成企業進一步發展,因此其在并購之初,并未獲得大量融資支持的情況下,很難一次性拿出足夠資本實施并購,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買殼上市難度;其三,國內針對并購市場的建設不夠完善,從而使并購行為在教育過程中無法及時、有效的完成,不但耗費并購者精力,而且不利于買殼重組上市。
4.自身素質不佳
民營企業國內上市的最大瓶頸在于企業的自身素養不佳。就當前我國民營企業發展情況而言,雖然其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并支持了我國的經濟發展。然而從總體上而言,其還存在以下幾點問題:首先,部分民營企業缺乏自身創造力,其科技研發資本投入嚴重不足,從而使自身企業缺乏創造力,很難獲得核心競爭力。其次,企業經營者的經營認知及經營水平有待提高,特別是針對計劃上市的公司,管理的優化無論是在企業競爭力,還是企業品牌建設上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然而,當前部分預期上市的民營企業在此方面重視度仍然不足,需加強提升企業管理者相關認知方可。最后,民營企業的家族色彩過重,導致其股權分配與治理結構的不科學,嚴重影響了民營企業上市的進程,需要當前企業的合理認知。
三、推動民營企業上市發展的策略方法
1.加強政策引導與扶持作用
根據社會需求分析可知,政策擬定其最終目的在于引導與規范化社會行為,以便其更好的賦予于社會群體。由此可見,民營企業上市所需遵循政策準則,其最終目標在于確保市場的良性發展,經濟的穩步建設。因此,結合當前經濟發展的具體需求,上市政策的變革刻不容緩。并非傳統的標準控制及規模控制,而是更加先進的規模引導與標準整合,從而實現民營企業發展規模與企業情況更符合當前市場需求,從容應對機遇與挑戰。與此同時,針對已上市公司,在政策上給予扶持與獎勵,可有效保證上市公司的運營科學與運營積極性,從而為中國經濟市場帶來全新的市場活力。
2.資本市場結構的合理構建
資本市場結構是保證企業發展的重要手段,良好的資本市場結構有利于民營企業更好的分析當前的市場融資實力,并借由自身的發展情況進行選擇性的方案對策,從而實現上市后企業的有效融資。與此同時,市場經濟應結合當前國家政策與經濟需求,深化市場金融體制的變革,從而有效迎合當前民營企業上市需求,構建合理的資本市場結構,不但有利于為民營企業國內上市打下良好環境基礎,并且可有效引導民營企業發展思維,從而令民因企業更好的融入到金融市場氛圍之中,實現其上市后促進生產的最終目標。
3.并購體系的科學構架
針對當前買殼上市的并購潛在威脅,進行并購體系的科學構架勢在必行。因此,針對前文提及的相關問題,本文認為:首先應規劃股權結構,促進企業股權結構的合理性,從而有利于企業發生并購關系之時,可有效并購股權,獲取股東地位,并就此從組“殼”公司,科學導入自身經營項目與經營資本,達到借殼上市的目的。其次應大力扶持有能力企業進行買殼上市行為,通過政策扶持、金融貸款等方法,有效保障企買殼上市資金來源,促進企業的上市發展。最后應針對并購市場建設不足的現狀,科學合理化并購市場規模,制定有效機制、合理政策,規范準則,從而使并購市場積極、穩定發展,為需買殼上市公司營造良好的并購氛圍。
4.有效提升民營企業素養
如果說政策、市場結構、并購問題等是民營企業國內上市的客觀制約因素,那么民營企業的自身素養便是制約其國內上市的主觀制約因素,并且是直接影響其能否實現上市的最終影響因素。就目前民營企業素養現存問題,轉換經營思想尤為重要。首先,應重視科技資金投入,打造自主創新品牌,以品質說話,實現自身企業的存在價值,并保證其成為自身企業上市的支撐技術。對此,加大科技投資力度,引進先進技術人才是企業應做的當務之急,也是確保品牌建設的重要所在。其次,提升企業管理人員的經營水平,借由分析國際形勢,豐富自身知識涵養,從而達成企業管理水平優化的最終目的,管理人員應多做多看,多考察多思想,選擇符合自己企業發展的道路,并堅定不移的走下去。最后,合理認知家族經營弊端,敢于大刀闊斧的剔除企業的毒瘤,確保人才能力是考量標準,促進股權分配合理化及治理結構科學化,從而實現民營企業的持續穩鍵經營。
四、結束語
終上所述,民營企業國內上市面臨著無限的機遇,同時也需克服諸多挑戰,只有有效的認知當前民營企業上市面臨困難,合理解決其面臨困難,才能促進民營企業的國內上市發展,實現國民企業推動國民經濟增長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羅黨論,劉曉龍.政治關系、進入壁壘與企業績效——來自中國民營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管理世界,2009,05:97-106.
作者簡介:衡虎文(1972- ),漢族,男,四川綿陽,本科,浙江真愛毯業科技有限公司部門經理、副總經理、總經理、真愛家居總經理、真愛集團董事長助理、真愛有限董事會秘書等職務,研究方向:制造業的資本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