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崢
摘 要:當前,在我國頒布并實施的企業會計準則、所得稅法等相關法規條例中,均對視同銷售行為做出了相應的規定,但這些規定卻存在一定的差異,給企業的會計、稅務處理工作造成了不小的困擾。在此種情況下,就需對企業所得稅申報表進行調整。本文從企業產生視同銷售行為的原因出發,就新企業所得稅申報表的優缺點展開探討。
關鍵詞:視同銷售行為;所得稅申報表;會計利潤
視同銷售行為指的是在企業的所得稅中,需要對收入進行確認,而在會計準則中無需確認的這一情況,與企業各類型資產均存在一定關聯。由于會計準則與所得稅法在確認收入方面,有著不同的原則,使得會計與稅務對企業部分特殊資產存在不同的處理方法。具體分析,視同銷售行為的調整包括視同銷售的收入、成本,以及相關期間費用等多個方面的調整。
一、企業產生視同銷售行為的主要原因
經分析,企業產生視同銷售行為的主要原因便是所得稅法與會計準則在收入方面,存在不同的確認原則。在確認商品的銷售收入時,會計要求必須符合的幾個條件中,有一個便是“可能流向企業的經濟利益”,但在所得稅法中,這一條件并未列入其中。這是因為經濟利益是否有可能流向企業主要由企業的相關財會人員進行評估與判斷,因而所得稅法將其納入了財務風險的范疇中。由于在確認收入時,此項經濟收益并沒有真正發生,因而這項風險需由企業自己承擔。
在已實行的會計準則中,便根據自身既定的收入確認原則,將部分特殊資產的處置,比如非貨幣性質的福利等,規范為必須要確認收入的行為之一。然而,會計與稅法的出發點不盡相同,難以完全消除這類差異。因此,在企業所得稅申報表中,應當具備與特定行次相對應的視同銷售行為的調整。
二、從視同銷售行為設計分析新企業所得稅申報表的優點
通過分析并比較2008版(舊版)與2014版(新版)企業所得稅申報表中視同銷售行為的設計情況,我們發現新版申報表較于舊版,具有以下顯著優點:
1.對視同銷售行為屬于納稅調整項目進行了準確定性
在2008版(舊版)申報表中,僅在附表一的收入明細表中體現了視同銷售行為的調整,但是,這份收入明細表并沒有體現出納稅的調整,僅僅表示主表中的收入。但是,在2014版(新版)申報表中,便以納稅調整項目的相關明細表為依據,制定出了企業特定業務與視同銷售行為相關的納稅調整明細表,不但將各表格間的關系進行了有效梳理,而且將企業視同銷售的納稅調整情況充分反映出來。
2.成本與收入費用的明細表具有高度的準確性與可靠性
在新版的企業所得稅申報表中,其通過采用單獨的報表來準確反映企業的視同銷售行為,從而使得成本與收入費用的明細表成為主表營業情況的關鍵資料。通過以成本與收入的費用類型為依據,來分類并填列相關會計數據,可為政府稅務部分詳細了解企業成本及收入的構成情況提供便利。
3.對視同銷售的各種類型做出了詳細規定
在舊版的企業所得稅申報表中,只列舉出了包括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在內的三項銷售行為;而在新版中,除了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外,還詳細列舉了用于職工福利、市場銷售、交際應酬等其他八項企業的視同銷售行為。通過采取這種列舉方式,可準確辨別出已經發生的經營業務中是否出現了視同銷售行為,從而為填報人的辨別提供便利,而且還可為稅務部分掌握企業信息提供可靠依據。
三、新企業所得稅申報表中因視同銷售填列而導致的不足之處
在新版的企業所得稅申報表中,雖然已經盡可能將視同銷售行為的調整反應出來,但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
1.難以從申報表的附表中直接獲得營業或銷售收入。在國家稅務總局制定的企業所得稅相關稅務處理問題的通知中,就對營業或銷售收入基數的確定做出了明文規定。通知指出,在對業務招待費、宣傳費,以及廣告費等費用的扣除限額展開計算時,企業的營業或銷售收入額還應包括規定的視同營業或銷售的收入額。另外,針對房地產開發企業,國家稅務總局也做出了相關規定,具體指的是企業以簽訂房地產銷售合同的形式而獲得的經濟收益,應當納入銷售收入的范疇中。
我們可以根據企業特定業務與視同銷售行為相關的納稅調整明細表中關于房地產企業相關業務納稅調整額,以及“A101010一般企業收入明細表”的營業收入標準對房地產開發企業的營業或銷售收入進行分析、計算。但在國稅局制定的企業所得稅相關稅務處理問題通知中,指出財產的視同銷售確認收入并不屬于視同銷售行為營業或銷售所獲得收入的范疇,后者僅僅指的是商品的視同銷售行為的確認收入,而在房地產開發企業特定業務與視同銷售行為相關納稅調整的明細表中,則根據資產最終的用途分類列出了上述九項視同銷售行為。由于這些行為的原則并不是資產的具體種類,因而只能通過分析賬簿原始數據來獲得所需的營業或銷售數據。
2.期間費用可能會受到企業視同銷售行為的影響,此時,附表的資料便無法將期間費用實際調整情況充分體現出來。此外,在會計中之所以不存在確認收入便是考慮到不會有相關經濟利益流向企業,如將自產的產品應用在對外捐贈以及市場推廣等方面。對這些行為進行分析,發現其共同特征便是在開展會計核算工作時,會對營業外支出或期間消費產生影響,并且在稅法中對視同銷售的成本及收入進行調整時,還需對相應營業外支出或期間費用的金額進行同時調整。
四、結語
經過分析發現,在稅法中對視同銷售的成本及收入進行確認后,還需充分考慮到營業外支出或期間費用受到視同銷售公允價值的影響情況。然而實際上,當前的企業所得稅申報表只能通過表中的“其他”這一項做出統一調整,盡管可實現最終調整目的,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所得稅申報表的可靠性。
參考文獻:
[1]石瑋.從視同銷售行為看新企業所得稅申報表[J].財會月刊,2015,9(13):87-89.
[2]胡勝藍,林夢秦.視同銷售行為的所得稅處理[J].財會月刊,2012,8(33):125-127.
[3]劉春英.企業所得稅“視同銷售行為”的分析與會計處理[J].黑龍江對外經貿,2011,7(08):14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