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凱旭 李玉紅 張麗婷
摘 要:本文從“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提出出發,分析了創新創業的時代背景與意義,在此環境下論述了教學信息化和互動教學模式并界定了信息化互動教學模式的含義與特征,由此提出了信息化互動教學模式在經管類課程教學過程中的教學任務和學習任務。
關鍵詞:創新創業;信息技術;互動教學
一、創新創業的時代背景與意義
1.“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提出
2014年9月10日,李克強總理在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上首次提出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要在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眾創業”、“草根創業”的新浪潮,形成“萬眾創新”、“人人創新” 的新態勢。2014年11月20日,李克強總理在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再次提倡要“促進互聯網共享共治,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2015年3月在全國兩會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增加公共產品、公共服務是推動中國經濟繼續前行的“雙引擎”。而當前社會就業形勢嚴峻、經濟發展放緩,這一觀點的提出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以創新創業推動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走向萬眾創新的新時代,實現創新強國的中國夢。
2.創新創業的內涵與意義
創新創業是相互支撐和相互促進的關系。通過大眾創業,能夠增加更多的市場主體,增加市場的動力、活力和競爭力,從而成為經濟發展的內在源動力引擎;而通過萬眾創新,能夠創造出更多的新技術、新產品和新市場,也就能夠提高經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因此,只有大眾勇敢創業才能激發、帶動和促動萬眾創新,也只有在萬眾創新的基礎上的才能有大眾愿意創業,這也就說只有包含“創新”的創業才算真正的“創業”。
創新創業的目的是推動經濟良性良好發展。鼓勵全民參與創業和創新可以為當今社會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緩解當前的就業壓力,還可以全面支撐引領結構性、戰略性、創新性的調整,為社會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帶動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顯著提升我國的綜合國力。
二、信息化互動教學模式的含義與特征
創新創業必須教育先行,沒有創新的人才,不可能有創業的成功,沒有創新的教育,不可能有創新的人才。大學生是創新創業新生力量和主力軍,高校教學應充分明晰如何在創新創業的時代背景下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與革新教學方法。
1.信息化互動教學模式的含義
一般來說,互動教學是一種教與學交互影響的主體性教學模式,已經成為高校課程教學改革的主導概念。這種教學模式主要強調發揮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啟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保證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發揮啟發者、指導者和合作者的作用,實現和諧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與學習中介的互動,以及與學習環境的互動。而信息技術是當今世界創新速度最快、通用性最廣、滲透力最強的高技術之一,信息技術的全面滲透深刻影響著教育理念、模式和走向,教育發展必須適應信息化時代的特征。因此,互動教學模式與現代信息化教學手段相結合才能在經管類課程教學中真正發揮作用,將學習的決定權從教師轉移給學生。
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的普及為信息化互動教學模式的實踐提供了最理想的條件。所謂信息化互動教學模式就是在開放的網絡環境下,通過建立學習網站,構建現實與虛擬相結合的學習情境,使得教學活動成為教師、學生和學習環境之間的多方位、多層次的交互活動;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通過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檢索與搜集課程相關內容,成為教學的積極參與者、促進者、思考者和探索者;而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唯一傳授者與灌輸者,通過與學生進行網絡信息互動交流成為學生學習中的啟發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
2.信息化互動教學模式的特征
信息化互動教學模式區別于傳統的課堂互動教學模式,它的基本特征在于:
(1)擁有豐富的交流互動平臺。信息化互動教學模式借助Internet實現多種交互式學習,如郵件、社交軟件、論壇、BBS等,這些系統具有用戶管理、討論管理、文章討論、實時討論、用戶留言、電子信件等功能,因而很容易實現交互學習模式。
(2)帶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信息化互動教學模式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相應的教學設計主要圍繞“自主學習策略”和“學習環境”兩個方面進行。以網絡為載體可以為教學提供無限的信息資源,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選取知識和信息,這為學生主動性學習創造了條件,拓寬了學生的學習空間,有助于發掘出學生的學習潛力。
(3)保證教學中教師的指導性。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只注意解釋那些現成的、人們已熟悉的知識和邏輯,忽略對學生興趣的啟發,課題教學機械僵化。而信息化互動教學模式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啟發者、指導者和合作者,借助Internet平臺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更為即時便捷的交流互動,指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質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與發展。
三、經管類課程信息化互動教學的應用
經管類課程主要是研究在市場化的經濟活動中如何進行資源配置,如市場營銷專業課程主要研究產品市場資源的配置;會計、金融專業課程主要研究資金、資本等貨幣資源的配置;企業管理專業課程主要研究人、財、物等組織資源的配置;物流專業課程主要研究物資配送資源的配置,可見,經管類課程與企業整體經營管理關系緊密,授課內容復雜、涉獵范圍廣、實用性強。因此,傳統的教學模式在創新創業的大環境下已無法適應經管類課程的講授,采用信息化互動教學模式較合時宜。
1.教師的教學任務
雖然信息化互動教學模式強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但是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同樣不可或缺。信息化互動教學模式的應用要求教師須完成四項基本教學任務:一是教師要合理安排教學時間,在保證集體授課時間的同時給學生足夠的展示和探究時間;二是教師要恰當選擇教學方法,增加學生的學習體驗,培養學生觀察、思考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改善課堂教學氛圍。三是教師要根據教學大綱和教學目標把教學的理論內容加工為問題、專題或課題,引導學生探究和掌握知識;同時將教學材料編制成HTML文件,存放在網絡服務器上,方便學生通過瀏覽網頁來學習課程理論,并為學生提供與課程相關的參考資料;四是當學生遇到疑難問題時,教師需通過電子郵件或BBS等信息化方式給予解答,并以班級為單位利用QQ、微信、微博等社交軟件為學生組建學習討論交流群,以便于形成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習。此外,這種教學模式賦予了學生較大的自主與自由,較多課外知識需要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確定學習時間、內容和進度,授課教師無法適時監督與檢查,教師還需在課堂講授過程中對學生的自我學習進行測試和評價。
2.學生的學習任務
信息化互動教學模式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是教學的參與者、促進者、思考者和探索者。在此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任務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課前準備階段,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其主要任務就是利用計算機和互聯網對本課程包含的基本理論知識有所認識和了解,豐富本課程的相關資料閱讀,拓展學科視野,把握學術前沿觀點,激活自身的學習意識,通過信息化的自我學習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第二階段是課中學習階段,要求在集體講授中提高對基本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并能夠在課堂上提出課前準備階段發現的問題及時與教師、其他同學分享討論,得出解決方案。第三階段是課后鞏固階段,針對經管類課程的強應用性和強實踐性特征,學生須借助信息化網絡平臺著重鍛煉自身學以致用的能力,如利用社交軟件成立專題討論小組,利用實驗軟件組件虛擬公司等,以此加深對經管類課程知識的了解與掌握,全面鍛煉自身能力,培養創新創業精神。此外,學生無論在哪一階段遇到學習難題都可及時通過電子郵件、社交軟件等信息化手段與授課教師、同學展開溝通交流,發表自己的觀點,真正實現信息化互動。
參考文獻:
[1]樓程富.高校教學信息化建設與教學模式改革的若干思路[J].高等農業教育,2014(11).
[2]龐立新.教育教學信息化在教學改革中的應用[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4(8).
[3]李凱旭,李玉紅,楊柳.大學生企業自主創業能力培養中的TBL教學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4(18).
[4]李玉紅.地方高校經管類課程TBL教學模式改革與實踐研究-以佳木斯大學為例[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04).
作者簡介:李凱旭(1983- ),女,黑龍江佳木斯人,佳木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市場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