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洪信
(浙江科技學院圖書館 浙江杭州 310023)
萬眾創新創業與高校圖書館服務
葉洪信
(浙江科技學院圖書館 浙江杭州 310023)
文章在概述創客空間的發展和國內外圖書館的建設實踐基礎上,對萬眾創新創業的圖情學理解進行了解讀與分析,最后對萬眾創新創業環境下的高校圖書館服務轉型與發展進行了研究。
高校圖書館;萬眾創新創業;創客空間;服務轉型
面對全球新一輪以技術和知識為競爭之本的激烈競爭,不僅各個領域提出了創新的轉型思路,如文化創新、科技創新、管理創新,國家層面也意識到了創新不僅是推動一個國家、民族和整個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在現代社會環境下一個國家、民族立足世界之林的保障與動力。同時,隨著近年來全球經濟發展陷入低迷與大數據時代到來,使得政府更加重視能夠推動社會發展和經濟振興的兩大新興推動力:創新與數據,如美國白宮政府繼上世紀推出信息高速公路計劃—“國家信息基礎設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NII)之后,于2012年3月發布了《大數據研究和發展倡議》(Big Data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itiative)發展計劃,意在借助價值巨大的大數據,挖掘推動社會發展和進步的創新驅動力。
我國近年來特別是新世紀以來也將創新列為了國家戰略,并在制定的多份國家綱領性文件中反復提及,如創新貫穿“‘十二五'規劃綱要”始末,涉及到了文化、科技、社會管理等方面。2014年9月17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主持召開的“部署進一步扶持小微企業發展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決定全面建立臨時救助制度為困難群眾兜底線救急難”國務院常務會議時,首次提出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名詞,之后,國家多個部委也均發文制定本行業、本領域創新計劃,創新創業生態體系不斷優化,從“小眾”到“大眾”的創新環境逐步形成,并向各領域、各機構和各行業滲透。
一直以來,高等院校一直都是我國創新的主要陣地,并在國家的科技、文化等領域發展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對大眾創新的浪潮,高校無疑將走在創新的發展前沿,引領社會的創新發展與態勢,但基于教師的科研創新、教學創新和社會活動創新,基于學生的學習創新、個人成長創新,大創新環境下的小創新,組織創新環境下的個體創新等都需知識乃至大數據時代的數據支撐,這就要求高校圖書館面臨著巨大的服務轉型要求,即在用戶的創新知識服務方面有所增強與傾斜,美國費耶特維爾公共圖書館首創、瑪麗華盛頓大學圖書館(University of Mary Washington)等圖書館借鑒提供的創客空間服務就是這類服務很好的實踐探索,值得我國高校圖書館借鑒。基于此,本文在概述高校圖書館基于用戶創新需求的“創客空間”服務實踐基礎上,就高校圖書館的轉型與服務進行論述。
2.1 創客空間的發展與建設實踐
OCLC副總裁Lorcan Dempsey認為圖書館的空間需要被重置,圖書館應主要用于教育和研究,而不是用于簡單的紙質儲藏。費耶特維爾公共圖書館充分認識到傳統圖書館在互聯網時代的生存挑戰,并敏銳地注意到創客空間運動,最早創建了圖書館創客空間(FFL Fab Lab)。創客空間(hackspace,hackspace,hacklab,makerspace,creat ive space)是一個供人們分享有關電腦、技術、科學、數字、電子藝術等方面興趣并合作、動手、創造,能夠讓人們聚集在一起設計并完成項目的地方。之后,其他包括高校圖書館在內的美國圖書館也陸續開設創客空間。如內達華里諾校區的科學和工程圖書館(The University of Nevada,Reno)向學生提供3D打印服務,學生們設計的機器人、氣墊船和化學模型等都可以從想法變為現實。我國上海圖書館也于2013年5月成立了集“閱覽區域”、“專利標準服務空間”、“IC共享空間”、“創意設計展覽空間”和“全媒體交流體驗空間”五大功能區域互為補充、相通相連的“創·新空間”。2.2創客空間的價值分析
從已有的高校圖書館創客空間服務實踐來看,由于用戶的創新想法能在創客空間變成現實,如通過3D打印機,使得圖書館用戶的設計開發方案可以實現制造與成品實現,一方面極大地提升了用戶的創新實踐能力,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圖書館資源的利用效率,數據顯示內達華里諾校區的科學和工程圖書館引入創客空間后效果明顯,圖書館使用量急速上升,并繼續保持上升趨勢;圖書館參考咨詢深層次服務得到同步發展;紙本書的流通比例提高了18%。同時,由于創客空間是一個圖書館用戶創新思維的交流、實踐、創造空間,吸引了一批思想活躍、創新思維較強的用戶群體,各學科、個體間的知識得到了交流與轉換,用戶通過思維創新等產生的隱性知識能夠通過交流和實踐來轉換為顯性知識,實現了知識的流動與功能價值輸出。
3.1 萬眾創新創業的圖情學理解與認識
從我國萬眾創新創業的全局角度來看,其存在著創業服務從政府為主到市場發力、創業主體從“小眾”到“大眾”、創業活動從內部組織到開放協同和創業理念從技術供給到需求導向等四個特征。但從圖情學的角度來看,其主要包含以下兩大特點與內涵:
首先,萬眾創新創業是一種思維和知識的具體實踐,也是一次隱性知識向顯性知識的轉換過程。圖書館是知識的交流、組織與存儲中心,其服務也可轉換為萬眾創新創業的知識獲取途徑與來源,圖書館特別是以服務科研用戶為主的高校圖書館需認識到自身價值,并需迎合環境的發展而做出服務、管理乃至組織體制的改革與轉型。
其次,萬眾創新創業是一個知識交流的過程,圖書館不管是在物理空間上還是網絡空間、虛擬空間上,都有著其豐富的知識傳播與交流經驗,如展覽、講座以及推送服務等,都將圖書館的知識源源不斷的提供到了用戶身邊。因此,在全社會創新創業的浪潮下,圖書館的作用與價值就是實現自身優勢的最大化發揮,即以提供創新創業的個性化、專業化文獻跟蹤、專利檢索、信息咨詢、文獻傳遞等服務,為用戶提供足夠的知識咨詢等服務。
3.2 高校圖書館的服務轉型與發展
(1)圖書館從知識的交流與存儲向知識的產出方向轉變。傳統意義上,不管是高校圖書館還是公共圖書館、專業圖書館,都是社會知識存儲、組織與交流中心,只是對高校圖書館而言其服務的用戶相對于其他圖書館有明顯的特征。在萬眾創新創業浪潮下,高校圖書館也需認識到其應從知識的交流與存儲中心向知識的產出方向轉移,使用戶通過在圖書館的創客空間等服務空間或途徑實踐,實現思維到產品的產出。
(2)圖書館從知識服務向知識應用方向轉變。圖書館基于豐富資源的文獻、信息服務是其區別于其它社會機構的一大顯著特征,也是其存在價值的主要體現途徑,而在萬眾創新創業環境下,圖書館既需提供這類基于專利分析、項目跟蹤的嵌入式服務等知識咨詢、知識推送等服務,也需實現從知識服務向知識應用方向轉型。
(3)情報服務比重越來越大。現代社會的迅猛發展,使其信息、數據泛濫,圖書館用戶也未必在第一時間掌握所需了解的信息,這就為圖書館的信息服務提供了用戶需求空間,在萬眾創新創業浪潮下這種需求會更加強烈,空間會更寬闊,但高校圖書館的服務不再局限于用戶定制的信息服務上,而是向情報方向轉移。如基于研究興趣領域的創新創業進展、創新創業知識共享、創新創業專題定制、創新創業戰略分析等內容將逐漸成為高校圖書館情報服務的主要組成部分。
[1]Digital Government Strategy[EB/OL].[2015-01-10].http:// www.whitehouse.gov/blog/2012/03/29/big-data-big-deal.
[2]“十二五”規劃綱要(全文)[EB/OL].[2014-01-10].http://www. china.com.cn/policy/txt/2011-03/16/content_22156007.htm.
[3]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進一步扶持小微企業發展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決定全面建立臨時救助制度為困難群眾兜底線救急難[EB/OL].[2015-01-10].http://www.gov.cn/guowuyuan/2014-09/17/conten t_2751902.htm.
[4]Hackerspace[EB/OL].[2014-11-28].http://en.wikipedia. org/wiki/Hackerspace.
[5]羅博,吳鋼.創客空間:圖書館新業態發展實踐與啟示[J].情報資料工作,2014(1):96-100.
[6]陶蕾.圖書館創客空間建設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3,57(14):72-76.
[7]創·新空間落地上海圖書館[EB/OL].[2015-02-10].http:// www.style.sh.cn/kx/185.htm.
[8]科技部:發展眾創空間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EB/ OL].[2015-02-10].http://www.most.gov.cn/kjbgz/201502/ t20150206_118084.htm.
Peopl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nd University Library Services
On the practice basis of which overviews the development of makerspaces and the libraries construction domestic and overseas,article unscrambles and analyzes the peopl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 the field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Finally,it research on the services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library under the peopl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ircumstance.
university librariy services;peopl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makerspace;service transformation
G250
A
10.11968/tsygb.1003-6938.2015025
葉洪信(1975-),男,浙江科技學院圖書館館員。
2015-02-10;責任編輯:魏志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