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春紅
摘 要:“中國夢”是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載體,理想信念教育是育人的重要內容,因此在《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的教學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應該設計好“中國夢”內容的教學環節,以增強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培育社會正能量。
關鍵詞:中國夢;概論;教學環節設計
中圖分類號:G641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27-0163-02
在《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簡稱“概論”)教材中,從目錄上看大的標題里“中國夢”只出現了一次,即第六章“社會主義本質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任務”中的第三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戰略”中的一個部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應該設計好“中國夢”這部分教學內容,有利于加強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培育社會正能量,對當代大學生的成長成才也具有重要作用。
一、在理論教學中展現“中國夢”
導課從教材引言開始:“黨的十八大之后,習近平提出和深刻闡述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進一步揭示了中華民族的歷史命運和當代中國的發展走向,指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長遠的奮斗目標。”[1]根據教材內容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分為三個部分來講解。也可以作為一個專題來進行講授。
(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提出
先展示一張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和中央政治局常委在國家博物館參觀《復興之路》基本陳列時的新聞圖片。給學生講解在參觀過程中,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重要講話。接著播放視頻:“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參觀《復興之路》發表重要講話”。給學生強調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內容:“習近平指出,每個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夢想。現在,大家都在討論中國夢,我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2]組織學生討論分析這句話的含義,讓學生談談當代大學生的夢想與中國夢之間的關系,與學生共同期待美好的明天。
(二)中國夢的思想內涵
導入引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包含著豐富的思想內涵,其中最核心的內容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1]
1.國家富強
從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體”總布局的五個方面來講解“國家富強”,讓學生看到中國從民族獨立到國家富強的發展過程,讓他們堅信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
經濟更加發達,用圖表和數字舉例說明。從1978年到如今,我國國民生產總值在世界的排名情況,給學生講解目前我國已經由低收入國家躍升至中上等收入國家,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發展到向全面小康邁進。但同時我們也看到我國人均收入排名還相當落后,我國的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全面、不協調,地區之間、區域之間、社會成員之間還存在著差距。我國經濟還應持續健康發展,使經濟更加發達,爭取早日實現全面小康。
政治更加民主,結合“十八大特別策劃:激蕩十年”的內容,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中國來講解中國民主政治的進程,告訴學生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的政治體制改革已取得了很大成效,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政治體制也應做相應的調整和完善,讓學生認識到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性,強調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給學生講解“十八大報告: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和推進政治體制改革”。
文化更加繁榮,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來講解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結合同齡人案例進行講解,比如感動中國人物之一的孟佩杰,講她在困難的家庭里頑強、樂觀、健康地成長,特別是懂得感恩,是當代大學生的榜樣。強調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可以播放視頻“正道滄桑第四十六集:文化強國”或講解其視頻片段內容。
社會更加和諧,從“感動中國人物”中選擇一個案例進行導課,比如孫東林、孫水林“信義兄弟”引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意義。可以播放視頻“正道滄桑第四十五集:和諧旋律”或講解其視頻片段內容。
生態更加美好,圍繞“美麗中國”引出十八大的新成員“生態文明建設”,展示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或海南旅游的照片后,組織學生開展“美麗中國,美麗家鄉”或“美麗中國,美麗校園”的討論,讓學生樹立生態文明的理念,懂得生態文明建設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
2.民族振興
結合“復興之路第一集千年局變”的內容講解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飽受屈辱的歷史,接著結合“復興之路第二集崢嶸歲月”的內容講解中國人民為了實現中華民族獨立自強之夢而不斷奮斗的歷程。接著結合2008年北京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和2014年南京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的視頻片段或圖片,講解我國優秀文化和先進的文明成果,并將其傳遞給全世界,讓學生看到中華民族的發展和崛起。
3.人民幸福
當前,我國社會最主要矛盾是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的需求同落后的生產之間的矛盾,社會主義的本質是實現共同富裕,“三個代表”是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中國夢”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解決這個矛盾,進而提高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給學生講解主要矛盾中“人民的需要”是各階層人民群眾的需要,是隨著經濟和社會發展而不斷提高的,包括在數量和質量上的提高,具有整體性、動態性和全面性。展示幾張自己大學生活的照片,讓學生從老師的大學生活與他們現在的大學生活相對比,看到隨著國家經濟的不斷提高,生活是越來越好的。還可以結合身邊父母的經歷,講解他們退休后的社會保障,有連續11年增長的養老金,有醫保,還享受重慶市70歲以上老人免費乘公交車和輕軌的福利政策等等。
4.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人民幸福三者之間的關系
歷史告訴我們“落后就要被挨打”,引出鄧小平的名言“發展才是硬道理”,讓學生懂得國家富強、民族振興是中國人民生存和發展的前提和保證,是人民幸福的基礎和保障,而人民幸福是我們追求的目標,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實現“中國夢”,不僅是為了中國的發展,也為世界的和平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1]。
(三)中國夢的實現途徑
途徑就是方法,或者說是路子,“中國夢”怎么才能實現,根據教材內容分為三個部分來講解。
1.堅持中國道路
以提問的方式進行導課,先提問:黨的十八大提出的三個自信是什么?學生回答: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從道路自信引出中國道路,就是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可以播放視頻“正道滄桑第五十集:必由之路”或講解其視頻片段內容,讓學生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堅定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在德智體美等各個方面全面發展自己,不斷地實現自己的夢想,去實現我們的中國夢。
2.弘揚中國精神
首先提問:什么叫中國精神?學生回答,然后按教材解釋“中國精神,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1]通過一系列圖片“民族的脊梁——中華民族愛國人物精選”導入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愛國主義優良傳統的民族。結合案例“北京中關村:中國科技創新‘第一村”講解北京中關村改革創新取得的重大成就。
3.凝聚中國力量
提出概念“中國力量,就是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力量。”[1]通過一系列圖片“祖國大家庭——民族團結教育宣傳片”導入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團結友愛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是中華民族繁榮發展的重要保證。可以展示幾張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和2013年四川雅安蘆山縣地震的照片。地震后,黨和國家領導人迅速親臨現場指導救災工作,人民解放軍、武警消防官兵及醫務工作者都是冒著還有余震的生命危險搶救傷員,志愿者勇敢地參與救助以及之后人民群眾紛紛捐款捐物,這些都凝聚著中國人眾志成城抗震救災的中國精神。
二、在實踐教學中強化“中國夢”
將“中國夢”融入《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的教學中,要求當代大學生在理論上對“中國夢”有正確的理解和把握,還需要在實踐中進一步強化,讓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育社會正能量。
(一)安排學生寫課程論文“中國夢我的夢”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生活在我們偉大祖國和偉大時代的中國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中國夢是國家的夢、民族的夢,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夢。”[3]三個機會三個夢,讓學生看到“中國夢”與自己的夢緊密相連,堅定他們的理想信念。安排學生觀看視頻“正道滄桑第四十八集:復興之夢”和“正道滄桑第四十九集:實干興邦”,讓每一個學生寫課程論文“中國夢我的夢”,讓“中國夢”激勵著大學生的夢想,從而堅定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可以選出幾篇優秀論文,讓學生在實踐課中分享。
(二)安排學生參加社會調研,寫調研報告
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圍繞“五位一體”總布局中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五個方面選取一個方向某一個地方展開調研,先小組討論,形成調查報告,讓每個小組派一個代表發言,讓學生了解中國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各個方面的發展過程,看到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不斷進步,讓學生認識到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當代大學生應該擁有創新的夢想和勇氣,強化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
三、結語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一項偉大而艱巨的任務,需要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師在“概論”課中設計好“中國夢”內容的教學環節,課堂上講好“中國夢”,培養社會正能量,讓當代大學生勇于擔當,從我做起,從今天做起,為實現中國夢不懈地努力奮斗。
參考文獻:
[1]本書編寫組.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13年修訂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習近平.承前啟后 繼往開來 繼續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奮勇前進[N].人民日報,2012-11-30.
[3]習近平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