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曉龍 楊生田
摘 要:該文介紹了相關方單位安全管理工作的內容和方法,幫助相關方單位提高自主安全管理水平,解決相關方單位安全管理存在的不足。
關鍵詞:相關方 安全管理
中圖分類號:F2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7(c)-0134-02
相關方單位在我單位主要承擔設備維修作業,涉及有毒有害作業、有限空間作業、非常規作業等,接觸危險有害因素多,危險系數高,加之相關方單位從業人員個人文化水平、安全意識、接受安全知識、學習安全技能的能力參差不齊等因素,在現場作業存在重大隱患。如何確保相關方單位作業人員人身安全,保證安全生產,是我單位面臨的一大難題。
1 定義
主管部門:即分公司范圍內管理相關方單位的部門。區域部門:即分公司范圍內從事鋼鐵生產的部門。“三同時”即:相關方安全管理工作按“同時,同步,同理念”要求同分公司安全管理工作保持一致。
2 相關方單位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方法
2.1 建立安全管理體系,完善管理基礎。
2.1.1 建立安全管理制度體系
安全管理制度是安全生產工作的指導文件,它指導本單位安全管理工作的正常開展,為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依據。安全管理制度體系建立從幾方面開展,一是對于上級公司下發的規章制度操作性強的、符合本單位實際情況的規章制度可直接執行;二是承接上級公司的安全管理制度文件,上級公司制定的安全管理規章制度多為從宏觀角度出發,從總體上對某項作業或某類作業進行規定,對現場具體實施時可能遇到的問題覆蓋不全;三是本單位自行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對上級公司沒有具體規定,本單位在作業過程中又涉及的相關內容,需要本單位自行制定,規范作業,避免出現管理漏洞。
2.1.2 建立安全管理組織體系
為了確保安全管理規章制度有效執行,各單位需要建立安全管理組織體系,定期、不定期就制度執行情況到現場進行檢查。安全管理組織成員要按照“一崗雙責”“黨政同責”的要求設置,主要包括本單位主要負責人、分管安全負責人、專兼職安全管理人員等,基層作業人員也要按管生產必須管安全的理念嚴格要求自己,按照標準規范作業。
2.1.3 建立安全生產資金投入體系
相關方單位作業人員作業時涉及危險有害因素較多,需要配備勞動服、安全帽、便攜式報警儀等安全防護裝備種類眾多,因此相關方單位必須建立安全生產資金投入體系,確保勞動防護用品及時供應到位,保障從業人員人身安全。
2.2 規范作業流程,嚴格按標準作業
參照計劃、實施、檢查、修正的PDCA循環模式,設備部制定了一套適用于相關方單位的安全管理模式,即:作業前安全準備,作業過程中監督檢查,作業后總結提升,具體內容如下:
2.2.1 作業前安全準備
相關方單位在接到在分公司作業合同或中標通知書后,首先要持中標通知書或作業合同到作業主管單位安全管理部門辦理安全、防火、治安協議,安全、防火、治安協議需涉及的區域部門、主管部門、相關方單位負責人或安全管理人員簽字,簽字蓋章后協議生效,協議簽訂是施工準備的第一步。
由于相關方單位人員多為臨時外雇人員,人員流動性大,對現場不熟悉,相應的安全注意事項知之甚少,而現場危險有害因素又多,此類人員進入現場作業對安全管理工作構成極大的風險。
在相關方單位作業前,區域部門、主管部門安全管理人員要對相關方單位進行安全交底,安全交底內容要結合作業內容有針對性的開展,對涉及的危險有害因素要制定有效的防護措施,落實具體負責人,并指定現場安全管理人員對現場安全措施落實情況、作業人員遵章守紀情況、勞動防護用品佩戴等方面進行檢查。
2.2.2 作業過程監管
相關方單位安全管理人員、主要負責人要對現場工人是否按交底要求落實安全防護措施,是否按要求正確佩戴勞動防護用品,作業前是否按要求辦理各類手續,作業人員是否按標準化作業要求作業等進行檢查,發現問題的及時督促相關責任人進行整改。
2.2.3 作業后總結提升
區域部門、主管部門安全管理人員對作業過程違章違紀行為進行匯總,通報相關方單位管理人員,相關方單位要根據通報內容,分析導致此類問題發生的原因,制定應對措施,并在下次工程施工時重點關注同類問題,從而實現安全管理工作的不斷提升。
2.3 強化基礎管理,促進安全發展
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隱患排查、班組安全管理日志、危險源辨識等諸多工作,為了確保安全工作可連續性、可追溯性,各類管理記錄本必不可少,相關方單位在做好其他工作的同時,安全管理記錄本必須及時、準確記錄,正確反映出本單位安全生產狀態,各級管理者可根據記錄情況準確提出指導意見、協助解決各類問題。
2.4 組織事故應急預案演練,提高應急救援水平。
提高相關方應急救援水平是減少突發事故帶來損失的有效途徑,相關方單位的應急反應能力可通過以下兩方面可以提高:(1)學習事故案例。一是通過事故案例學習,分析事故原因,總結經驗,從中吸取教訓,增強員工的安全意識。二是結合日常作業活動,對易發生問題的環節進行辨識,制定切實可行的安全防護措施,做好預防工作。三是開展經常性的安全培訓工作,針對突發事件,對現場人員從事故報告、簡單的緊急救援、現場保護等方面進行必要的安全知識培訓;(2)組織應急預案演練。實踐是檢驗理論的唯一標準,在掌握了應急救援的基本知識后,根據本單位實際條件組織桌面演練、功能演練、全面演練,以檢驗員工對應對突發事故的應急處理能力、應急預案編制的合理性等,根據演練實際進行有針對性的修改,修補預案暴露出的缺陷,不斷地完善應急預案體系。
2.5 開展職業健康管理,保障作業人員人身安全。
鋼鐵企業涉及粉塵、高溫、噪聲、射線、苯等職業危害因素多,影響作業人員人身安全,相關方單位必須同步開展職業健康管理工作。按職業健康體檢周期定期組織從業人員參加職業健康體檢,掌握作業人員身體狀況,對發現存在職業禁忌人員調離涉及職業危害因素崗位,避免接觸職業危害因素。針對不同職業危害因素崗位,有針對性配備有效的勞動防護用品,保障從業人員隔離危害職業危害因素。開展日常安全培訓教育,對各類職業危害因素的理化性質、危害方式、防護方法、勞動防護用品佩戴、職業危害因素控制方法等方面開展培訓,增強員工職業健康防護基礎知識儲備。
3 結語
在該部門的監督管理下,相關方單位的安全管理工作實現了穩步有升,不斷進步的工作目標,在保證作業人員人身安全的情況下順利完成了高爐同步年修等大型作業,為分公司可持續發展做出重要貢獻。但相關方單位在管理方面仍存在不足,主要有兩方面:(1)人員流動性大。新到崗人員安全培訓不到位,對現場危險源點掌握不熟。(2)人員素質低。新招聘的人員多為當地漁民,文化水平偏低、安全素質差。
參考文獻
[1] 安監總局宣教中心.冶金企業主要負責人與安全管理人員安全生產培訓教材[M].北京:團結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