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蘭花
摘 要:在對大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過程中,緊密結合中國夢,可以為大學生構建一個全新的精神導航,為其理想信念的發展指明前進方向。中國夢可以對理想信念教育的層次性與主導性、現實性與理想性進行協調統一,促使它們實現和諧發展,從而幫助大學生樹立良好的理想信念,促使其成為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有夢想、有追求的新興人才。基于當代發展潮流,結合中國夢對大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全員化以及全程化教育是首要條件;基于中國夢的理念對現實世界以及理想世界進行連接,促使理想信念教育轉化為范式則是根本要求。因此,在對大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過程中,必須將中國夢作為溝通主客體的關鍵橋梁,從而對理想信念教育的教學模式進行有效創新與優化。
關鍵詞:中國夢 大學生 理想信念 教育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7(c)-0177-02
對于我國高校所開展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言,理想信念教育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是思政教育的根本核心。中國夢是理想信念教育實現全面創新的重要機遇,基于中國夢的指引,理想信念教育必將具有良好的現實意義、研究價值以及前瞻性。中國夢是我國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體系的根本體現,因此,中國夢與理想信念教育具有一定的契合點。對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進行全面創新,必須促使中國夢的指引作用得以充分發揮,通過一系列途徑將中國夢與理想信念教育相融合,例如,新媒體、社會實踐、校園文化以及課堂教學等,對理想信念教育的教學策略以及教學思維進行創新與優化。
1 中國夢給理想信念教育創新帶來的啟示
1.1 現實性與理想性實現有機統一
大學生處于當下環境中,對未來的憧憬與追求,便是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由現實世界價值意義所具備的主體超越性所生而成,其基本特質是現實否定性與未來指向性。由此可見,實施理想信念教育,不僅要具備現實性,還要具備理想性。在教育過程中,不僅要將指向未來發展的宏偉目標作為主要導向,結合時代主題,順應社會的發展需求,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共產主義理想與符合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需求的自覺意識,還要以現實生活為主要立足點,結合現實生活的具體需求以及生活實際狀況,幫助學生對現實生活形成真實性感知與批判性理解,并以此為基礎,構建理想信念的憧憬與追求。只有現實性與理想性實現有機統一,才能對理想信念教育進行全面創新。
中國夢的主要目標是人民幸福、民族振興以及國家富強,它不僅是國家層面理想信念的具體表現,還是個體在追夢過程中對現實要求的體現。中國夢有機結合了民族興旺與個體生活,為個體與社會構建了一個具象化的追求目標,而對目標不斷憧憬與超越的過程,便是現實性與理想性統一的表現。因此,中國夢受到了人類社會的廣泛認同與響應。
1.2 層次性與主導性相協調
對大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具有一定的主導性,其主要體現層次有兩個,首先,理想信念教育占據主導地位不動搖,在大學生思政教育過程中,促使理想信念教育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其次,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體系具有主要意義,在理想信念教育過程中,要始終貫徹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體系。除此之外,理想信念教育還具有一定的層次性,主要表現在教育內容、教育對象之間的區分度與差異性,教育對象不同,層次需求也不同,因此,在實際教育過程中,要對個體發展以及認知規律給予充分的尊重,實施具有針對性的指導教育。
個體不同,在發展與素質方面自然存在一定的差異,傳統理想信念教育采取大一統模式,嚴重違背了個體差異性的發展需求,價值傳統的思政教育遵循整體主義與道德精英主義,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基于這種視角而言,中國夢將民族振興作為自身的主導思想,不僅對集體以及個體的各個層次夢想進行有效整合,還包容夢想復雜多樣的特性,對理想信念教育而言,有利于其層次性與主導性實現協調發展。
2 中國夢及理想信念教育存在一定的契合性
2.1 理論維度具有共融性
習近平曾表明,中國夢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大力弘揚中國時代精神與民族精神,團結各個民族的偉大力量。我國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體系的根本內容有五方面,分別是社會主義榮辱觀、時代精神、民族精神、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以及馬克思思想。中國夢的構成要素與我國核心價值理論具有較高的共融性與一致性,中國夢是我國核心價值理論的根本體現,而對于理想信念教育而言,我國核心價值理論是不可缺失的發展靈魂與教學指導,由此可見,中國夢是當代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核心價值的根本載體,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應契合中國夢的根本思想。我國核心價值體系理論便是中國夢及理想信念教育在理論維度上的契合點,應用中國夢思想對大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可以進一步拓展大學生的理論視野。
2.2 主體維度具有統一性
中國夢的核心內容是集體價值,具體呈現了我國的民族利益。“只有國家興旺,民族振興,個體利益才能得以保全。”習近平的發言表明,實現中國夢的過程便是大學生實現個人夢想的過程,由此可見,中國夢是民族、祖國以及個體關系的根本連結。實踐中國夢的主體是我國大學生,因此,可以說大學生的個體思想會對中國夢的實現產生直接影響。對于民族與國家而言,大學生是發展的希望,是中國夢得以實現的根本保障。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是中國夢的重要組分,對我國的社會主義事業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中國夢及理想信念教育在主題維度上具有良好的統一性,與思政教育主體和客體之間的關系需求相符,有利于大學生從消極的被動接受者向積極的主動參與者進行轉變,有利于創新理想信念教育的主體和客體之間的關系。
2.3 目標維度具有指導性
中國夢以不同視角與層次,對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標體系進行了創新與完善。其中包括階段性目標,即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支撐性目標,即中國時代精神與民族精神;主體性目標,即以人為本思想。這三個目標之間相互協調統一,具有一定的聯系性,為理想信念教育創造了綜合發展目標。中國夢中包含了形同、信念、實踐以及理論,基于世界發展觀的理論而言,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體系有機融合了價值與真理,并在此基礎上,對偉大的理想信念進行了憧憬與追求,以此為理想信念教育的指導思想,可以幫助大學生升華自身的理想信念;而基于方法論的視角而言,它可以給理想信念教育的創新提供具有科學合理性的運行策略。理想信念結合了現代社會主義的近期理想與共產主義的長遠理想,中國夢的主要思想又是中國民族振興、發展特色社會主義,因此,中國夢對理想信念在目標維度上具有指導性。
3 具體創新策略
3.1 理論學習
對大學生思政教學進行改革,促使思政理論課更具實效性與針對性,從而強化大學生的理論學習。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結合中國夢與民情、省情以及國情,并緊密聯系國情教育與理論武裝,幫助大學生有機結合現實生活與切身感受,從而促使理想信念教學更具說服力與生動性。在教學過程中,合理利用高效思政教育網站、社交平臺以及網絡輿論,針對中國夢思想進行主題教育。在網絡上展播中國夢的先進事跡以及相關材料,并利用社交網絡平臺,例如,QQ、微博等,引導學生以此進行討論,從而營造出良好的理論學習氣氛,幫助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利用網絡效用,對理想信念教育進行全面深化。
3.2 文化環境
校園文化會直接影響大學生的整體成長狀況,一個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可以對課堂教育進行有益補充,總體而言,校園文化具有一定隱形教育功能,會在潛移默化中轉變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價值觀念、道德品質以及行為習慣等。高校可以以中國夢為主題,開展校園文化活動,例如,文藝表演、學術講座、主題演講以及社團文化節等,在活動中挖掘具有巨大影響力的作品,并以此作為文化品牌,從而全面改善大學生成長的精神氛圍,幫助大學生發展自身個性、鍛煉自身能力,最終實現人格的全面建設。除此之外,還可以開展一系列評選活動,例如,感人事跡、優秀學生干部等,樹立典型學員,并由其帶動其他學員,從而為高校創造一個學習先進、崇尚先進的風氣,以此對大學生的思想信念進行引導,幫助大學生實現感性認知到理想認知的轉變。
3.3 社會實踐
高校應支持大學生進行社會實踐,并開展相關志愿服務活動,例如,根據中國夢的核心思想,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從而促使中國夢與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充分結合。開展中國夢社會實踐活動,有利于大學生對基層社會形成深入了解,從而有效解決現階段的社會難點與熱點問題。大學生通過中國夢形式的社會實踐,可以充分感知到我國發展所取得的成就,了解發展歷程中必然存在的問題,明確實現中國夢所具有的現實價值,進而以此為引導,可以幫助大學生對自身形成明確認知與準確定位,樹立終身為傳播中國夢而奮斗的理想信念。
4 結語
大學生是我國社會發展的中流砥柱,他們只有形成良好的理想信念,才能為社會、為人民服務。因此,高校作為人才培養基地,必須基于中國夢思想的指導,對大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使其明確認識到自身建設與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關聯性,從而自覺成為中國夢踐行者。
參考文獻
[1] 龐桂甲.淺析以“中國夢”統領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3(5):66-69.
[2] 張艷波.談用“中國夢”統領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4):50-51.
[3] 林平先.以“中國夢”引領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J].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4):7-9.
[4] 韓鳳霞.中國夢融入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J].遼寧醫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103-105.
[5] 胡曉敏,鄭雅萍,錢藝.“中國夢”引領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有效性研究[J].浙江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4):438-442.
[6] 時錦雯,馮訓婉,胡壽鵬,楊寧,李曉梅,楊舟.“中國夢”與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創新研究報告[J].廣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1).
[7] 胡寒,鄧栗,連選.略論“中國夢”引領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創新[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5(3):131-134.
[8] 禤福英.用“中國夢”引領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3(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