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燕
【摘 要】本文從教學評價的概念及基本原則出發,分析了初中語文教學評價的意義,通過對教學評價的思考及認識,針對性地提出了實施方法,以促進教師語文教學效果的提高,幫助學生更好的進行語文課程的學習理解。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評價;實施方案;效率
語文教學評價是語文課程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進行語文教學評價,不但能完善教師教學水平,更能很好的反應學生學習情況,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教師的進步提供建議規劃,在促進學生和教師成長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現對初中語文教學評價進行簡要分析,以作探究。
1教學評價的概念
所謂教育評價就是根據一定的教育價值觀或者相應的教育目標,采用可行的科學方法,通過系統的收集信息資料和分析整理數據,對教育活動、教育過程和教育結果進行價值判斷和評估,為提高教育質量和教育決策提供依據的過程。
2教學評價的意義
通過教育評價,不但可以使學生在語文課程的學習中不斷體驗成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提高素養,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還可以了解授課教師實施課堂教學的整體水平,發現授課教師對教學過程的理解、認識及操作各環節、步驟中的成功之處和存在的問題,從而改進課堂教學。
3促進學生發展的初中語文教學評價的基本原則
著名的教育評價家斯塔佛爾姆說:“評價不在于證明,而在于改進。”課堂教學評價就如此,其目的是在于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就此,我們在評課時,必須以激勵為原則,以發展為主線。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挖苦。
3.1發展性原則
評價的作用在于教學而不是區分學生的優劣和簡單地判斷答案的對錯。促進學生發展的課堂教學評價不能只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做簡單的好壞之分,要注重強調其形成性作用,注重發展功能。一次評價不僅是對一段活動的總結,更是下一段活動的起點、向導和動力。
3.2全面性原則
不能僅僅評價學生的學習,要以學生的各個方面為評價對象。首先要明確的是學生是人而不是接受知識的容器。人的一切活動,包括學習要受人的意識支配,所以教學評價就不能僅僅局限于關注知識的掌握,更要促進其興趣、愛好、意志等個性品質的形成和發展。
4對初中語文課程標準中評價建議的思考與認識
評價考核必須符合學科特點,語文教育評價方式之所以不盡合理,與我們對“語文是什么”認識不清有關。比如,單純的標準化考試,便是將語文向數理化學科看齊。語文學科不等同于單純的自然科學,因而不能用“嚴密”、“客觀”的邏輯體系來要求它。語文教學內容當然有知識,但孤立的知識再多,也不代表語文素養本身。語文素養更多的是在感悟和實踐中與情感、與思想、與人生、與社會、與世界相聯系甚至融為一體。對此,在課堂教學評價時,不僅僅其他教師、校長參與,還應在課下聽取學生對于課堂教學的評價,邀請專家對課堂教學給予意見。例如,在本月課堂教學評價時,邀請專家來聽課并給予意見,教師在課上講到初中八年級語文《背影》,聽課的校長和其他教師應觀察課上學生參與度,并在課下詢問學生是否聽得懂等。
我不止一次聽到學生說過:“我喜歡語文,但不喜歡語文課。”學生解釋說,所謂“喜歡語文”是因為“語文”所蘊含的精神養料使他們心靈愉悅;所謂“不喜歡語文課”是因為一上語文課就想到可怕的語文考試。也就是說,相當多的學生是在為應付考試而上語文課。其實,在現行語文考試制度下,有多少老師不是在為中考高考而教語文呢?這樣,無論學生還是教師,“語文為考試”成了天經地義的事,而真正給人以精神滋潤和生活能力的語文卻消失了!
5語文教學評價的實施方法
無論在課上還是在課下,老師都應該用標準的語言與學生進行溝通,隨時進行身教言傳,讓學生樹立正確的生活態度,正確認識自我。了解學生的情感世界,與同學相處時要積極樂觀,平易近人。
語文就是生活,語文就是人文。所以語文教學評價可隨時隨地進行,利用好每一次與學生接觸的機會。當學生課上積極發言時,可以贊美學生的感情豐富,當布置寫作任務時,可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激情,當學生出現問題時,也可指出學生存在的缺失,及時指出問題,并且及時幫助他們改正。與學生進行接觸時要用真心的語言引導學生,教導他們正確認識自己,知道自己長處的同時也要明白自己的短處,并且要認真對待自己的缺點不忽視不逃避。幫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和觀價值觀,用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生活與挫折。
可以結合相關的案例為他們進行講解,讓他們從心靈上有所感觸,以學生發展為本,并且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重視學生的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尊重和平等對待不同程度的學生。恰當自如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善于引導。有一次學習《孔乙己》時,要求學生展開想象,進行小說續寫。有一位同學想像孔乙己被一恩人搭救,并在恩人相濟下開了個酒店。我讓該生讀了他的續寫,并指名幾位學生進行了點評,之后,我先給予一定肯定:“想象豐富、情節曲折,富有戲劇性”。然后我便轉變評價態度:“但小說主題不突出,沒把握住原著精神,也不能表現孔乙己的人物性格。若能在續寫時多一些表現人物性格的描寫,才能表現出小說要塑造人物形象這一主要要素”。評價中我真正做到了客觀公正,又不乏真情,讓學生受到鼓勵的同時,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在進行教學實踐時,對學生的語感、閱讀、口語交際以及綜合寫作能力的評價一定要以事實為基礎。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逐漸使學生在不經意間發現自己的優點,找到自己的缺點。以便因人而異,因材施教。評價要以老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不僅表現在課堂教學中,還應在評價過程中體現,學生在評價別人的過程中實際上也是自我提高的過程。
6師源問題
現階段新一輪的基礎教育改革給中學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教師的授課方式將發生相應的改變,教師要隨著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而重新建立自己的教學模式。而教師能否主動改進教育觀念,改善教學行為,并及時的意識到改革的緊迫性將直接影響到教學質量。
(1)教師素質,老師自身素質直接影響課堂效率,老師自身素質高,語言生動幽默,充滿激情,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學生成績自然就提升的很快。相反,有些老師缺少經驗或不具備專業知識,就會給學生帶來負面影響,自身素質有待提高。
(2)作為初中教師要全面了解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一些老師只是一味的追求分數,不重視學生存在的現實問題,或直接忽略了這些問題,都是不合格的表現。例如學生回答問題時答錯了,如果說:“你怎么這么笨”!也許這個學生再也不敢回答問題了。若換成“你真是聰明一世,糊涂一時呀!”可能就是另外一種結果了。當學生的朗讀出色時,我會贊嘆:“聲音如行云流水,真令人陶醉!”,對學生的作文評語可引用詩詞歌賦中富有啟迪性的哲理句子。用藝術化的評價語言讓學生時時都能感受到語文的魅力,從而促進學生學語文的興趣,感受生活的美好。
(3)一些老師不注意后天的學習與提高,知識儲備量不夠,并且不適合長期發展的需要,所以要重視后天的學習與提高。
7結語
綜上所述,在語文教學之中,教學評價是學校對學生及教師進行檢測的動態管理方式,運用科學的評價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我們要在具體的評價實踐中取長補短,根據不同的情況和要求運用不同的評價方法,以幫助學生更好的進行學習,提高學生知識獲取能力。
參考文獻:
[1]胡華琴.語文教學評價的實踐探索[J].教育科研論壇.2006(05)
[2]虞燕瓊.新課程背景下的語文教學評價策略[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