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文娟
【摘 要】小班化課堂教學模式的探討,應該抓住本質,循序規律,強調結構,優化策略,實施整體構建。本文分析了教學模式構成要素和特點,闡述了四種有效的教學模式類型。
【關鍵詞】教學模式;運用策略;演練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學理論和教學思想指導下,圍繞著教學活動中的某一主題而建立起來的相對穩定的,系統化和理論化的教學范例。
教學模式多種多樣,但卻有著一些共同的構成要素。一般來說,一種教學模式主要包括一些幾個構成要素。
一、教學模式構成要素
(1)指導思想。即建立教學模式所依據的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任何教學模式都有一定的教學依據。
(2)教學目標。即預期教學目標要達到的結果,具體表現為學生知識和技能,智力和體力,思想品德等其他因素的發展內和變化,它是教學模式的核心因素,對其他因素有著制約作用。
(3)操作程序。即完成教學目標的步驟和過程。每一個教學模式都有其獨特的操作過程,它規定教學活動中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以及各步驟應完成的任務。
(4)運用策略。即由能使教學模式發揮效力的各種條件因素構成的要求體系,包括對教學活動中師生關系、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各方面的配套要求。
(5)評價體系。即對教學活動的評價標準和評定方法體系。教學活動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需要不斷地實踐、評價、反饋、改進。
二、教學模式的基本特點
(1)整體性。教學模式是教學活動的基本范例,是對教學活動各個側面的整體反映,教學模式不同于教學方法和教學組成形式。教學模式所需研究的是教學活動的整體,涉及教學活動的各個方面,即涉及教學方法,教學組成形式,也涉及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指導思想等。因此,教學模式是對教學活動的各個方面進行綜合考慮,整體安排的結果,是對教學活動的完整反映。
(2)操作性。任何教學活動都是一定的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經驗經過簡化了的教學模樣,它往往要以精煉的語言,象征性的符號和圖式來概括教學活動的基本機構,從而形成了一套簡明的操作程序。這樣,它既能使那些凌亂紛繁的實踐經驗系統化,簡明化,又可以使人們在頭腦中形成一個比抽象的理論更具體一些的框架,便于人們去理解,把握和運用。
(3)針對性。教學實踐中存在的教學模式是多種多樣的,教學活動的類型不同,與之相應的有效的教學模式就不同。因此,任何教學模式都有一定的針對性,都是針對特定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師生情況而建立起來的,有著特定的適用范圍。
(4)有效性。教學模式一般都是從眾多教學活動方式中優選出來的范型,是經過教學實踐證明具有優良的效力的,這是任何一種教學模式的生命力,失去了它,就要被淘汰或取代。一種好的教學模式應該即能提高教學質量,達到教學目標,又能降低師生付出的勞動量,減輕師生的教學負擔。
三、小班化課堂教學模式類型
1.情境教學模式
情境教學是指充分利用小班特有的時空優勢,創設、形象、典型場景、激起學生的學習情緒,把認知活動與情感活動結合起來的一種教學模式。
情境教學通過創設和優化,展現在學生眼前的是一種能喚醒或啟迪思考的情境,這一情境使學生的多方面思考與想象更加明晰,或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或思考向縱發展,或提出以前沒有想到的觀點等等,學生的思維能力因此而得到了鍛煉,創造性思維也會得到萌發。
2.互動教學模式
在小班化教學過程中,通過優化“教學互動”的方式,即通過調節師生關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諧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習個體與教學媒介的互動,強化人與環境的相互影響,以產生教學共振,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模式。在教學互動中,增強了師生情感交融,發揮教與學兩方面的積極性。同時也調節了教學關系和相互作用,促進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3.分層教學模式
所謂“分層教學模式”,即在班級集體教學中,依照教學大綱要求,從好中差各類學生的不同實際出發,確定不同層次的要求,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法,給予不同層次的輔導,組織不同層次的檢測,使基礎不同學生的學習,人人有興趣,人人有所得,使每個學生在各自的“最近發展區”得到充分發展的教學模式。分層教學符合人的發展客觀存在的個別差異。在人的發展過程中,由于受到遺傳因素,家庭因素及社會因素的影響,每個人的發展存在著差異,心理學稱之為“個別差異”。分層教學著眼于人在發展過程中的個別差異,有的放矢,區別對待,能取得的教學效果。
4.演練教學模式
演練教學模式是將學科知識表示為一系列的產生式規則,學生通過考察例題和解決問題獲取產生式規則,即在減輕學生負荷的前提下,掌握相應的知識和問題解決的技能,強調學習過程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演練教學模式主要強調學生知識和技能培養,并為學生獲取知識和技能提供了一種高效,實用的方法,如把總目標分為一系列的小目標,使學生漸漸地,一步一步地達到目標。
四、小班化教學的有效措施
1.進一步強調探究性學習
在小班化課堂教學改革的實施上,教師的觀念更新了,教法改變了,上課形式靈活多樣,教師更注重個別輔導,學生在學習中能充分發揮自己的主體作用,因此學生的學習能力、交往能力和創造能力等方面的綜合素質有了明顯發展,每個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都得到了顯著的增強。小班教學更有利于教師通過積極思考、動手操作、討論交流等方式引導學生充分、主動參加教學活動,從而生成出成功而有效的課堂教學。
2.進一步強調自主學習
新課程重體驗,重實踐,讓學生親自體驗,能促使學生學會發現,學會思考,進而學會創造。而在小班課堂教學中,教師的種種教學行為,更輕便地使學生成為發現者、探索者,使學生將學習轉化為一種心理需求,充分發揮他們的內在潛能,使其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得到培養。這樣的認知過程也使學生對知識掌握得更清楚,更牢固。
3.進一步強調合作學習
經過小班化的教育,特別是小組合作交流學習的方式,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信心。在小班化教學過程中強調的是師生合作,生生合作。誰也不是主宰,誰也不比誰高明。在教學中任何一個人都是平等的。學生在這種氛圍中,能除去壓抑感,學習的主動性就會增強。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時常采用競賽的激勵機制,對學生們來講,能夠激發他們的好勝心,學生就會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學習。
4.進一步強調教學方法
教師應具備新型的教育教學方法,擺正自己的位置,走下講臺,走到學生中去,認真傾聽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宰者,更多的是引領學生就某個問題,某個知識點,某個情景進行交流與討論,參與并指導學生的學習,使課堂教學真正成為師生—生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從而真正實現開放性教學,有力地促進學生的發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和交際能力。
五、結語
小班化教育的課堂不應該再是傳統意義上“師主生輔,師講生聽,師令生做,師問生答”的課堂,而應該是體現新課程理念,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的課堂,應該充分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提高他們的參與積極性,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思考能力和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1]王秋海.《新課標理念下的數學課堂教學技能》.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4
[2]練遠進.《小班化課堂教學模式的淺層探究》[J].教學與研究,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