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南琴
【摘 要】縱觀近幾年的高考文科綜合試卷,不難發現,材料分析題已經占據了重要的地位。材料分析題屬于主觀題,在答題上有很強的主觀性,正因為這樣,很多考生在做答案時往往會出現一些偏差。接下來,本文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和高考出題的規律來談談高中歷史材料題的答題技巧,內容和觀點僅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高中歷史;材料分析;答題技巧
一、高中歷史材料分析題的答題技巧
1.認真審“設問”
先看材料中的設問,可以減輕閱讀的難度,提高解答的針對性。
首先,要審設問中的提示語。在設問中一般有“根據材料”回答,當看到這些提示的時候,我們必須要牢牢抓住材料,不能脫離材料。如果要你“歸納、概括”則應根據分值對材料進行高度的濃縮。另外,我們要注意題目是否要求“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如果需要,那么答題時要回歸書本,擴展思維,補充認識。還要注意題目是否要求“引用原文”,如果不需要,那我們就要用白話文表達意思就可以了。
其次,要審設問后的附加值。不管是平時的試卷中還是高考卷中,每一設問所附的分值其實在某種程度上暗示了判分的方向,一般而言,分值為6、4、3、2分的分別可答為3、2、3(或1)、2(或1)個要點,而分值為1分的要點則肯定是1個。
2.認真讀“材料”
首先,要特別注意材料出處和“省略號兩邊”的信息。材料的出處多注在材料的末尾處。材料的出處和其他省略的信息,往往能提供材料的時間、國別、作者及其身份等信息,這些都能給考生某種暗示和引導,而省略號刪去的是與答題無關的內容,省略號兩邊保留的內容必定是重要的,肯定隱含著重要信息。我們還要將材料的基本信息點與教材的基本史實、觀點相對照,確認材料與教材的哪章、哪節相關聯,將材料與教材掛靠在一起,回答問題就不難了。
其次,要審清材料的“有效信息”。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是答題的關鍵,這些信息往往以一些關鍵詞的形式出現,如“時間”“階級本質”等。所以,我們在閱讀時要注意圈出時間等關鍵詞,并聯系所學知識理解材料,分析材料。人都是主觀性的,不同的人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看問題,因而把握材料中人物的階級屬性,有利于考生通過材料的文字表象分析出真實含義。
3.認真“勾要點、組答案”
首先,要細心。學生在答第一問時一定要細心,力求全面準確,因它可能牽扯到下面的幾問。其次,要克服思維定勢。許多考生總是從自己的角度或固定的模式去考慮問題,但是這往往影響了我們答題的效果。再次,要實事求是,切忌感情用事。
最后,答題要言簡意賅。答題時要言簡意賅,條理清晰,書寫工整。不要寫成長篇大論,材料解析題對回答的要求是貴精不貴多,如果有字數要求更要慎重處理,想好再下筆。
二、材料解答題案例分析(浙江2010年文科綜合)
材料一:(民國初期)是中國民族工業的黃金時期。一直處于不發達狀態的中國資本主義是在辛亥革命之后才得到蓬勃發展的。
——(法)白吉爾:《中國資產階級的黃金時代(1911——1937)》
材料二:當美、英和其他工業國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種補救辦法和應急措施以應付危機時,中國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堅持下去。
——(美)費正清編:《劍橋中華民國史》下卷
材料三:
——(美)伊佩霞《劍橋插圖中國史》
請回答:
(1)結合材料一和所學知識,概括民國初期民族工業的發展的狀況。(8分)
(2)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概括1927——1937年中國民族工業發展態勢,并分析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對中國民族工業的影響。(9分)
(3)1945——1949年中國民族工業發展處于怎樣的境地?參考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從國民政府政策措施的角度,簡述導致民族工業處于這一境地的原因。(9分)
試題分析:本題應用兩則文字材料和一張圖示創設問題情境,主要考查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所學、描述和闡述歷史事物的特征、應用歸納的方法論證歷史問題的能力。
首先,明確答案來源。本材料分析題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來回答問題,這樣在答題的時候,我們就能明確答題的來源。這類題目拓寬了答題的范圍,它不僅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還考查了學生的分析應用能力,所以,此問題比較難。
其次,領會問題要求。本材料要求“概括”、“概括”、“簡述”此問題,這就要求考生要用自己的語言來組織回答。
再次,注意限制條件。在第三小題中,題目是這樣要求的“從國民政府措施的角度”這一限定,我們就要從政府的行為角度去考慮問題,而不是從整個世界范圍去考慮影響我國民族工業發展的原因。
最后,看清分數暗示。問題后標明的分數,一般地就決定了問題的詳略,這個考生也要注意。
參考文獻:
[1]徐世德,陳家華.高中歷史材料解析題精解[J].中學文科,2001(03).
[2]王春紅.高中歷史主觀題的解題技巧[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