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建坡
【摘 要 】技術課程標準對學生的技術設計活動提出的相關要求是“掌握技術及其設計的一般思想和方法,具有一定的技術研究、運用技術原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具有正確的技術觀和較強的技術創(chuàng)新意識?!币虼?,通用技術教學中的設計活動是達到課程目標“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yǎng),促進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的發(fā)展”的重要途徑,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設計能力是教學中的重要任務。
【關鍵詞】技術設計;設計理念;設計思維;設計能力
技術課程標準對學生的技術設計活動提出的相關要求是“掌握技術及其設計的一般思想和方法,具有一定的技術研究、運用技術原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具有正確的技術觀和較強的技術創(chuàng)新意識?!币虼?,通用技術教學中的技術設計活動是達到課程目標“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yǎng),促進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的發(fā)展”的重要途徑,在通用技術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設計能力是教學中的重要任務。
一、上好導學第一課,激發(fā)設計與創(chuàng)造欲望
在學生接觸到通用技術這門課程的第一節(jié)課,筆者精心準備這節(jié)課的內容,首先向學生介紹了通用技術這門課程所涉及到的技術與設計的含義。
技術的含義:人類為了滿足社會需要而依靠自然規(guī)律和自然界的物質、能量和信息來創(chuàng)造、控制、應用和改造人工自然系統(tǒng)的方法。
設計的含義:基于一定設想的、有目的的規(guī)劃及創(chuàng)造性活動。
設計的意義:使人們通過產品和設備的設計享受更便利的生活和更美好的體驗。
技術與設計的含義在課本的最初介紹中并沒有非常明晰的概念,通過教師的歸納引導,可以讓學生明確學習的內容、目標和方向。隨后介紹通用技術課程是什么樣的一門課程以及通用技術課程的特點,讓學生初步認識到通用技術課程的價值。
接下來列舉了世界各國諾貝爾科技類獎的國籍總排名,總469人,分屬于26個國家:①美國—204人;②英國—69人;③德國—63人;④法國—27人;⑤瑞典—16人;⑥荷蘭—13人、瑞士—13人;⑦俄國—11人;⑧丹麥—8人;⑨奧地利—7人;⑩意大利—6人、加拿大—6人、日本—6人;?比利時—4人、澳大利亞—4人;?匈牙利—2人、阿根廷—2人;?挪威,芬蘭,捷克,愛爾蘭,西班牙,葡萄牙,南非,印度,巴基斯坦均為1人。
讓學生感受并思考為什么沒有中國人獲得這些獎項?引導學生觀察并說出我們身邊的汽車和電子電器等工業(yè)產品有哪些?列舉世界著名的工業(yè)產品品牌,中國的著名品牌,并進行對比,讓學生思考為什么德國、美國、法國、韓國、日本等國家的世界著名品牌如此之多,面中國的卻如此之少?讓學生在思考與對比中認識到技術設計對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提高具有的重要價值和意義。同時列舉了世界各國技術教育的開課情況及重視程度,我國的教育現(xiàn)狀和技術教育的情況,讓學生了解技術設計能力的培養(yǎng)在當今中國發(fā)展現(xiàn)狀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和民族情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想要進行設計創(chuàng)造的欲望。
二、在課堂教學中滲透設計理念,培養(yǎng)設計思維
“設計是技術的核心”,設計活動是通用技術必修和選修課程的重要內容,對設計理念和設計思維的培養(yǎng)是通用技術教學中的基本任務。因此,教師必須在課堂教學中樹立起創(chuàng)新設計的理念,利用教材提出的教學目標和思想方法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設計素材,培養(yǎng)學生的設計理念和設計思維。
教師應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有意識地滲透設計理念,要求所有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提供選擇性和多樣性以滿足學生的不同發(fā)展,使每位學生都能主動參與到技術與設計活動中來,體驗技術設計的全過程,為實現(xiàn)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的發(fā)展做出努力。設計思維是一種發(fā)散性思維,要讓學生嘗試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教師應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用多種方法、多個方案解決問題,并學會從多個方案中權衡抉擇,選擇最好的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如筆者在便攜式小凳、臺燈的設計教學過程中,經常向學生提問:“除了這些材料,你們認為還有哪些材料可供選擇?”、“你們認為底座的結構還可以怎樣設計?”、還有什么樣的連接方式?”、“除了結構設計、材料、攜帶方式、連接方式這些主要問題需要考慮,你們認為還需要考慮什么問題?”等,引導學生從各個不同角度如:尺寸、加工方式、成本、人機關系、技術文化等方面進行分析?!俺苏n本上所列出的設計方案,你們還能提出哪些方案?”并讓學生用草圖盡可能多地把他們的設計方案當場畫出來并在全班進行交流,看誰的方案又多又好又新穎有創(chuàng)意,并進行學生間和教師的多方位評價,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體驗創(chuàng)新設計的樂趣,培養(yǎng)設計思維。
三、在設計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的設計能力
用草圖法在課堂上進行方案的構思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設計思維,但對培養(yǎng)學生的技術設計的實踐操作能力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讓學生親身體驗與實踐操作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設計能力。為此,筆者結合教材提供的技術及其思想方法的案例,常常給學生布置課后設計項目。如:便攜式小凳、相框、鞋架(柜)、書架、展示柜、臺燈等的設計,不斷提高學生的設計能力。
另外,筆者還根據(jù)教材自主開發(fā)了一些設計項目供學生實踐,在這些項目實踐中,學生充分感受到設計制作的樂趣,充分挖掘了他們的創(chuàng)造潛能。
如:在建筑模型的設計與制作中,教師提供的材料有:KT板、大頭針、雙面膠、小刀等,讓學生每4人一組進行設計與制作實踐,小組成員合作設計建筑體的結構造型,色彩的組合搭配,并設計出與建筑模型相匹配的庭院,構思庭院的設備設施及環(huán)境,進行合理布局,畫出草圖和正等軸測圖,做出模型。當然,學生也可以自主選擇他們自己能夠找到的合適的材料進行設計與制作,如木條或木塊等。
在紙橋的設計與制作中,教師提供的材料有:白乳膠、502膠、剪刀、尺子、廢紙等,每4人一組進行設計與制作實踐,要求設計制作出一座長度為40~50cm的紙橋。小組成員合作設計紙橋的承重結構及構件的結構形狀,討論構件的連接方式并進行連接等,畫出草圖,做出紙橋模型并進行承重力和穩(wěn)定性測試。下面是學生的幾個作品。
在設計實踐中,學生親歷設計、繪圖及制作的全過程,做出了富有創(chuàng)意和個性的作品,通過這樣的反復設計訓練,學生體驗、感悟、探究、實踐,形成規(guī)范的設計操作行為,不斷提高設計能力。
四、在設計評價中培養(yǎng)學生的設計能力
設計是一個創(chuàng)造性的過程,對學生的設計進行評價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在測試的基礎上對設計的作品進行自我評價、小組間的評價及教師的評價等他人評價;制定客觀、明確、體現(xiàn)科學性和可操作性的設計評價標準,在事實判斷的基礎上對設計過程和最終設計的作品進行評價,可以鼓勵學生進行技術設計的探究,有利于形成規(guī)范的技術設計操作行為,增強學生的技術設計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體驗,增強學生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訓練的相互滲透,相互促進。
筆者在通用技術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對設計過程和設計方案的各個細節(jié)進行準確的體會、說明、闡述,設計相關表格讓學生描述其設計過程的主要內容:
在設計評價交流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設計交流能力:口頭表達、技術設計語言的恰當運用、對模型制作水平的評價能力等。學生的每一件作品,都是通過用心設計,辛苦制作完成的,筆者在學校一年一度的校園科技節(jié)中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作品的舞臺,并在展示中進行設計交流與評比,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促進學生參與設計實踐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設計能力。
五、將電腦軟件與技術設計課程融合培養(yǎng)學生的設計能力
學會使用幾種常用的電腦軟件來進行設計是通用技術教師應具備的基本技能,只有這樣才能在通用技術教學中充分利用設計軟件與技術課程融合,與時俱進,在現(xiàn)代化技術的引領下培養(yǎng)學生的設計能力。筆者在建筑模型的設計與制作活動后期,讓學生用Outcad軟件繪制一些簡單物體的三視圖及正等軸測圖,如:棱柱、圓柱、圓臺以及由基本型體疊加或切割形成的簡單組合體。并試著畫一畫所作建筑模型的正等軸測圖,培養(yǎng)學生初步運用計算機繪圖軟件進行設計的能力。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顧建軍主編.《技術與設計1》.《技術與設計2》.江蘇教育出版社,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