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小兵
【摘 要】數學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因此,數學教學應聯系現實生活,在教學中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教學要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
【關鍵詞】中小學數學;生活;應用
在新課標的指導下,數學的教和學向生活方面傾斜,由理論向生活實際轉化,其實這才是數學的本質所在,我們知道,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且由生產生活推動數學的發展,同時,數學也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和認識世界的能力,這就是數學的價值性和工具性。
一、了解數學起源于生活實際
在探索數學的發展可知,數學是人們的生產生活的過程中,根據所需發展而來的,由最初的數與形的產生到現代高度發展和比較完善的理論,它都起源于生活,為生活服務。如:古代的記數方法,像手指記數、石子計數法和結繩計數法等都是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物體密不可分的。我國的數學也是起源于人類早期的生產活動,而且成為古代六藝之一。
二、“新課程標準”的導向更關注生活,關注實踐中的數學,關注時代的發展
新課標指出:“數學與人類發展和社會進步息息相關,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數學更加廣泛應用于社會生產和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新課標強調學生的實踐,它指出: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在新課標理念下,要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發展,為人們以后的日常生活服務,來把數學知識應用于日常生活。
三、數學教材貼近生活實際
在新課標導引下,中小學數學課本也發生著很大的變化,學習和教學都轉向了生活實際,如小學課本的課題都是生活化的題目,但包含一定的數學基本知識和數學理論,就像北師大版小學四年級數學把統計概率知識的學習命名課題為“游戲公平”,北師大版五年級數學中把“分數加減法”命名為“折紙”這樣命名有很大的優點,從生活實際中引出數學問題,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在情景中學習數學是最有趣的,為生活而學數學是最有價值的,從而體驗到數學的魅力。這也體現了數學的每個知識點都在生活中找到對應的情景,即數學知識生活化,針對這種新課改的實施,初中數學教材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如:人教版初中數學課本的每一章后面都有一個“數學活動”專欄,目的在于對本章數學知識學習后,用知識解決生活中與之相關的問題,真正體現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生活化,如人教版八年級數學中“軸對稱”一章中“數學活動”中,活動1:“藝術字與軸對稱”,活動2:“鏡子、倒影與軸對稱”,這不是數學教材生活化的具體體現嗎?還有人教版九年級數學課本“二次根式”一章中的“數學活動”為“作長方體紙盒”,這些教材由理論向生活化的轉變意味著生活化的數學才有價值,才能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才能體現數學的本質功能,即為生活服務。
四、數學思維在生活實際中的應用
如果說數學基本知識、基本理論的應用體現數學的工具性,那么“數學思維”在生活中的應用更能體現數學的價值性,數學的更高層次表現為“思維和邏輯”,這才是數學的精髓,也是數學給予人們的思想精華和真正用途。
數學作為人類思維的表達,反映了人們積極進取的思想、縝密完美的邏輯推理即對完美境界的追求,沒有訓練思維的人與數學思維訓練的人完全不同,如:分類討論思想在生活中可以解決人們遇到的各種困難與挑戰,并針對事件提出應對的策略和方法,使我們更全面的看待問題,從而更好地解決問題;如:概率的思想可以很好地認識各種抽獎活動,更好的為你服務,這種不確定的思想提高人民的智慧。這就是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不是我們數學最終所培養的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嗎?也是我們數學課程標準所要求的基本數學能力。
五、讓教師在教學中更多的關注生活、聯系生活
教師要很好的整合教材、挖掘教材使數學課堂更具生活化、具體化,使學生更易接受和理解。找課本外的數學情景,提高學生對數學的興趣與愛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教師在教學中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1.創設生活情景導入,培養濃厚的興趣,激發探索欲望
情景就是生活實際,情境導入新課的教學是當前國內課堂教學的新型模式,它以趣味性、互動性等優勢深受廣大教師的歡迎。合理、巧妙地使用情境導入教學,能使我們相對枯燥的數學教學更加生動、有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能幫助教師更高效地達到教學目標。讓學生利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
2.重視知識形成的過程,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
數學概念和數學規律大多是由實際問題抽象出來的,因而在進行數學概念和數學規律的教學中,我們不應當只是單純地向學生傳授這些數學知識,而是應當從實際事例或學生已有的知識出發,逐步引導學生對原型加以分析和抽象、概括,弄清知識的抽象過程,了解它們的用途和適用范圍,從而使學生形成對學數學、用數學所必須遵循的途徑的認識。
3.精心設計練習,把數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實際
數學家波利亞曾說:“數學教師的責任是盡其可能來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可見體會數學的意義和價值,聯系生活實際理解并掌握知識,不是我們的最終目標。學以致用,應用所學的知識去發現、分析、直至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才是最終的目標。數學源于生活,更應應用于生活。
4.加強建模訓練,培養建立數學模型的能力
建立適當的數學模型,是利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前提。建立數學模型的能力是運用數學能力的關鍵一步。
只有生活化的教學理念、貼近生活的課程標準、聯系實際的教材、才能體現數學的生活應用價值,才能學到有價值的數學,數學才能更好地發展,數學知識和思想才能很好的服務于生活。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
[2]《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數學下冊》(北師大版)
[3]《義務教育教科書七年級數學下冊》(人教版)
課題名稱:農村小學數學“解決問題”審題能力培養的研究
課題類別: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
課題批準號:GS【2014】GHB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