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戰宏
【摘 要】社會發展對幼兒教師的職業要求日趨提高,幼兒教師不僅要具備過硬的專業素質,更要養成良好的心理素質,《綱要》中對幼兒教師角色的定位和提出的要求可以看出,幼兒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成為兒童心理健康的顧問和榜樣”。心理失調的教師,不僅不可能是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而且還會對幼兒心理健康產生不良影響。作為園長應關注幼兒教師的心理健康,好園長不僅要做教師們思想的引領者,要做教師們專業發展的指導者,更要做教師們心靈的按摩師。因此,園長要研究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及原因,采取相應的對策,為促進和維護教師的心理健康創造各種有利的條件。
【關鍵詞】幼兒教師;心理健康
一、幼兒教師心理健康的現狀
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形式比較嚴峻。人們往往在強調教師奉獻精神與責任感的同時,忽視教師作為正常人,也有情緒上的喜怒哀樂,也有難以承受的心理壓力。作為幼兒教師擔負著母親、妻子、兒媳、女兒、保教人員等多重角色,每天要面對孩子、家庭、當前社會對她們的高標準高要求,以及來自工作中的困惑、競爭、壓力,同事間的矛盾,社會上的一些不公、偏見等,這一切使她們承受了很大的心理壓力,一些教師存在著一定的心理問題,輕的表現出焦慮、自卑、工作倦怠、不思進取、缺乏創造,嚴重的表現出情緒極其煩躁、怨聲載道,甚至將怨氣與煩悶遷怒于身邊的孩子,以至于影響到孩子們的身心健康發展。
二、影響幼兒教師心理健康的原因
(一)客觀原因
1.教師的需要得不到滿足
首先是物質需要。教師的物質需要大致可分為生活物質需要和工作物質需要,隨著改革的深入和其他社會成員生活水平的提高,教師的物質需要也在“水漲船高”,尤其是豐富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需要日益強烈,可很多幼兒園還不能滿足教師這些需要,甚至還有部分教師低層次的生活需要都得不到滿足,這些導致了部分教師心理失衡。其次是自尊需要。主要集中在社會對自己的業績、形象給予認可方面,社會上還有許多人對幼兒教師這個職業存有偏見,相當一部分人仍然把教師等同于高級保姆,這種不公正對待,嚴重影響了教師的心理健康發展。第三是教師的成就需要。幼兒教育屬于啟蒙教育,教育成果不能用學業成績來體現,幼兒園管理者和家長對教師教育成果的評價有時有失公允,使幼兒教師的成功需要得不到滿足,使之產生挫折感和心理疾病。
2.人際關系復雜,導致人格障礙問題
幼兒教師的工作特點,決定著教師必須與幼兒、家長、同事等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教師作為多重角色的扮演者,在與人相處時,缺乏良好的溝通方式與能力,處理各種關系會遇到矛盾沖突,因此產生身心失控的現象,導致人格異常。
3.教育內部的“大鍋飯”制度依然存在
“能者多勞而不多得,庸者少勞或不勞而均得”,這個滋生惰性的溫床使教育失去內部活力,使教師喪失了進取精神。
4.對教育改革的不適應
隨著幼兒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發展,觀念的更新,課程的改變,大有讓人目不暇接之勢。有些教師缺乏終身學習的觀念,對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難以掌握,原有的知識水平已經不能完全勝任教學工作,這種難當其任的感覺給部分教師帶來了很大的心理壓力。因此,教師心理的焦慮、困惑日漸增多。
5.家長的高期望給教師構成了一定的壓力
在我國,對孩子的教育一直被看作是重中之重,大多數家長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伴隨著家長文化水平的提高,特別是早期教育等一些新觀念的影響,他們不再把幼兒園當作是臨時照顧孩子的地方,而是希望孩子從一入園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因此,家長對教師的教學能力、自身素質等有較高的期望,這種高期望在教師身上的投射就變成了一種較大的心理壓力。
(二)主觀原因
1.上進心
部分教師不安心教育,再加上不準確的社會橫向攀比,使得教師整日“孺子可悲”、“夫子可憐”,自我心理與師生感情、敬業精神遠遠脫鉤,出現教育上的“燒不熟心理”。
2.自信度
部分教師對自我情感、意志和能力難以把握,低估自身價值,喪失自信心,缺乏參與競爭的意識,在這種消極的心理狀態下,教師在工作過程中就會有不思進取、消極怠工等被動的表現。
3.耐挫折能力
社會上每個人都可能隨時受到挫折,但并非人人都會產生挫折感,這是由于每個人對挫折的容忍力不同的緣故,容忍力的大小受生理、思想境界、知識經驗等因素的影響。而幼兒教師的主要挫折,來自于教學工作的不順利,不同人對教育事業的態度和熱情不同,基本知識技能和能力不同使之感受也不同,這是教師的職業特點決定的。
4.心理素質
個體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保持健康心理的一個基本前提,在心理素質中,人格威信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感情是制約教師威信高低的重要因素。有些人格威信較低的教師,幼兒不愿親近,其他同事也不接納,以至于使她們因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而無法維持師生間的情感聯系,最終可能導致心理障礙。
三、園長在管理過程中如何促進和維護幼兒教師心理健康
(一)園長要學習和掌握一定的心理學知識和心理健康知識
這是做教師心理按摩師的前提和基礎,如各種心理現象產生的原因、教師心理問題的正確分析、解決教師心理問題的對策等,園長都必須要掌握。
(二)園長要以身示范,做教師心理健康的表率
園長每天與教師朝夕為伴,你的言行舉止都無形的影響教師的心理與行為。因此,園長要努力做到樂觀、自信、積極,困難面前不氣餒,總有一種做好一切的自信與從容。如:困難的工作來臨時,園長運籌帷幄,精密布置,積極樂觀的帶領大家克服困難,完成工作任務。
(三)園長要尊重每一位教師
領導者在人格上和教師是平等的,園長應坦誠對待每一位教師,減少她們不必要的心理負擔,使她們將時間和精力更多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四)園長要知人善任,發揮教師的創造性
教師存在著個體差異,作為園長要知人善任,發揮其所長,把教師安排在合適的崗位上,使其有勝任感,充分挖掘潛能,發揮創造性。
(五)園長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教師培訓內容
應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幼兒園教師培訓內容中,如:定期邀請心理專家來園作教師心理健康專題講座等,向教師宣傳有關心理健康的一些常識,指導教師掌握心理健康的理論知識,提高心理成熟度,引導教師排除心中的憂郁。
(六)園長要引導教師勞逸結合,緩解工作壓力
適當的壓力可以轉換為動力,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但壓力過度也會造成情緒緊張和失衡。因此,在工作之余應勞逸結合,適當開展一些娛樂活動,緩解教師壓力,增強幼兒園的凝聚力,如:利用節假日組織教師到風景區游玩、登山等,讓教師感到勞逸結合,最大限度的緩解工作壓力。
總之,目前幼兒教師心理健康狀況不佳,這種狀況不僅影響到教師自身的身心發展、生活學習和工作事業,更對幼兒的心理健康發展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關注幼兒教師的心理健康勢在必行,園長在幼兒園管理中應多管齊下,從各方面入手,采取各種積極有效的措施,增進與維護幼兒教師的心理健康,改善幼兒教師的心理現狀。
參考文獻:
[1]葉一舵.我國教師心理健康狀況的解讀與反思[J].東南學術,2002,(6).
[2]王景芝.幼兒教師心理健康及相關因素的調查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5,(9).
[3]王福蘭,邢少穎.維護幼兒教師心理健康的若干思考[J].基礎教育研究,2002,(1).
[4]汪向東.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M〕.北京:中國心理衛生雜志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