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艷蓉
【摘 要】在教育活動中,少數幼兒存在游離現象,從而導致他們始終走不進活動中,處于活動的“邊緣”狀態。因此,我們必須從轉變教師角色開始,關注每個孩子的發展,并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家園配合,減少幼兒教育活動中的“邊緣化”現象。
【關鍵詞】教育活動;幼兒;邊緣化;現象;對策
一、幼兒教育中“邊緣化”現象的含義及其影響
幼兒教育中的“邊緣化”現象是指在幼兒教育教學活動過程中,有少數幼兒存在游離現象,始終走不進活動中,從而處于活動的“邊緣”狀態。
幼兒活動“邊緣化”問題嚴重影響著孩子的發展:一是制約心理發展,容易導致幼兒性格孤僻、自卑、以自我為中心、多動等問題;二是影響認知能力發展,包括語言發展落后、身體發展不均衡、動手能力發展較慢、合作交往能力不強等。面對這些處于活動“邊緣”的幼兒,我們有必要分析其成因,并根據這些成因來為之提供有效的幫助。
二、在幼兒教育中產生“邊緣化”現象的原因
(一)幼兒方面
1.興趣問題
作為一線教師,我們常常會發現在教學中有的幼兒對個別領域的活動不感興趣,總與我們的要求背道而馳。
2.性格問題
實踐發現,有的孩子由于性格內向、自卑、孤僻等原因,從而不愿參加集體活動;也有的孩子常常以自我為中心,不合群,只要他的要求(不管合不合理)沒有得到及時滿足,就會產生對立、抵抗情緒,不肯參加活動。
3.能力問題
隨著獨生子女的增多,孩子的許多力所能及的事被家長包辦代替,導致個別孩子自理及動手能力較差。
(二)教師方面
幼兒教育活動中“邊緣化”問題的產生,與教師的兒童觀、教育觀、專業素養以及教學機智有很大的關系。其主要表現在:
1.內容設計不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征
教育活動中產生“邊緣化”幼兒的現象首要原因是教師所組織的活動不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征,容易導致大多數幼兒“邊緣化”。
2.指導方法不當,沒能很好地兼顧到幼兒的個體差異
我們在組織活動的時候,如果沒有做到指導方法靈活多樣,既面向全體又兼顧個體差異,尤其是那些有特殊需求的幼兒,當他們的需要沒有得到及時回應或滿足時,往往就開始游離于活動邊緣了。
3.關注度不夠,缺乏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
據有關研究表明,在教育中,教師的低關注和低敏感性是比較普遍存在的現象。不少教師因為工作忙、事情瑣碎等原因而顧不上幼兒,不僅缺乏對幼兒有意識的觀察,甚至對幼兒一些十分明顯的問題也注意不到。
三、教育措施
(一)加強幼兒興趣及動手能力的培養
1.啟發引導,正面教育
及時正確的表揚,會使幼兒對活動充滿興趣,減少心理緊張和盲目性。教師在培養幼兒興趣及動手能力時,應關注孩子的多元發展,多發掘孩子的優點,認可孩子在活動操作中的點滴進步。
2.因人而異,因材施教
《綱要》指出:“尊重幼兒在發展水平、能力、經驗、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因人施教,努力使每個幼兒都能獲得滿足和成功”。為保護每個幼兒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教師要為活動提供不同層次的操作材料。
3.動手操作,體驗成功
“我聽見了就忘記了,看見了就記住了,做了就理解了。”由此可見,動手是人最好的學習方式,而幼兒教育中學習的最好方式也是動手操作。因此,我們在活動中應多設計讓幼兒親自操作、手腦并用的活動,在培養動手能力的同時,也開發了幼兒的智力和創造能力。
4.家園合作,關注幼兒心理健康
父母之間,父母與孩子之間要建立良好、和諧、親密的關系。同時,家長既要關心孩子的身體健康,也要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家長應多給孩子提供與同齡人交往的機會,并及時對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性格等問題給予指導和幫助。
(二)強化教師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角色
教師要以關懷、尊重、接納的態度與每一個幼兒交往,與兒童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
1.活動設計面向全體,兼顧個體差異
我們在設計幼兒教學活動時,首先應全面、正確了解本班兒童發展的現狀。其次在選擇活動時要遵循《綱要》所規定的教育內容甄選原則。同時,活動設計要能全面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并運用兒童的“最近發展區”效應,滿足不同發展水平幼兒的需要。
2.改進教學方法,豐富組織形式
作為教師,應該充分了解幼兒的興趣和學習特點,在此基礎上設計多樣化的學習活動,包括讓幼兒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興趣進行自選和自學的活動。例如在繪畫活動中,傳統的范畫教學往往缺少趣味性,讓孩子失去新鮮感。我們可以利用實物和影像資料,給幼兒提供豐富的視覺刺激,讓他們在充分觀察的基礎上去展開想象,自由作畫。
3.關注每個孩子,加強師幼互動
首先,教師在活動中深入、有效地參與和引導,進行積極的師幼互動是我們關注幼兒的前提。其次,教師還應關注每個幼兒的愛好及特長,如某幼兒好動、喜歡體育,就讓他給大家領操;某幼兒喜歡畫畫,可以讓他幫助繪畫技能欠佳的小朋友。
4.建立寬松、民主而和諧的師幼關系
“教育不能沒有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我們在活動中表現出師愛的真情,建立起一種新型的、平等的師幼關系,就一定會在孩子的心靈深處碰撞出和諧而愉快的火花。
(三)匯集多方資源,共同促進幼兒發展
1.開發幼兒同伴資源,建立互助、友愛的同伴關系
在活動中,孩子對孩子的影響是最直接的。首先,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培養能力強,發展較全面的孩子當小助手,安排他們去引領帶動其他孩子。其次,教師要為幼兒創設需要幫助和能幫助別人的情景,培養幼兒樂于幫助他人的精神。三是要為幼兒創設與他人合作的機會。
2.分挖掘家長資源,共同為孩子的健康發展服務
家長是幼兒園最寶貴的資源,我們可有意識地了解、接觸、選擇幾位文化程度較高,談吐得體,喜愛孩子,而工作、家務又不是很忙的家長,采用“家長助教”等方式邀請他們參與我們的教育活動,讓每個孩子都能沐浴到愛的目光。
我們還可以通過成立“家長顧問團”、“家長委員會”等,在我們面對困惑時,他們能幫助我們獲得更多的教育資源和信息支持,從而有助于我們逐步減少和消除“邊緣化”現象。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C].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162-163
[2]劉麗芹.幼兒動手能力的培養[EB/OL].
[3]楊紅梅.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也必須從興趣開始[EB/OL].
[4]張小亮.讓師幼關系綻放和諧之美[E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