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生彥
【摘 要】對話教學的核心是“對話”,這里的對話是指師生基于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場,通過言談和傾聽進行雙向溝通、共同學習的方式;對話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的顯著區(qū)別之一就在于,對話教學凸顯了教學過程的溝通與合作的本質;同時把教學建立在滿足學生心理需求的基礎之上,使教學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以對話教學為背景,提出教師課堂言語策略的指導原則和實際操作建議,從而實現(xiàn)更為有效的授課效果。
【關鍵詞】對話教學;課堂言語策略;指導原則;授課效果
對話教學是相對于傳統(tǒng)“獨白式”的教學而言的,是以“溝通性”的“對話”為其本質的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的顯著區(qū)別之一就在于,對話教學凸顯了教學過程的溝通與合作的本質,體現(xiàn)了師生之間的社會交往,把教學建立在滿足學生心理需求的基礎之上,使教學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師生通過朋友式的合作,可以互相交流、彼此爭論、互教互學、共同提高,這種教學方式非常適合語言教學。
在對話教學模式下,教師需重新審視教學目的、教學倫理、教學方式與教學思維。而這些需要審視的教學因素的實現(xiàn)都是以教師的課堂語言為載體的,因此,在對話教學的背景下,教師需要解構傳統(tǒng)的課堂話語策略,對其進行重新調整與組合。雖然對話教學成為普遍的教育現(xiàn)實為時尚早,但由于它非常適合語文教學,因此我們提倡在實際教學中對它進行嘗試性的使用,教師應以對話教學理念為指導,實現(xiàn)與學生的合作溝通以及互動交往,把學生培育成能動的、創(chuàng)造的、富有對話理性和健康心理的現(xiàn)代人,實現(xiàn)創(chuàng)造、生成的教學效果。
一、運用平等策略,尊重學生主體
對話教學中師生之間是民主的、平等的關系。實現(xiàn)師生之間真正的民主、平等關系是對話教學的前提。對話的現(xiàn)代意義不僅僅是師生間的語言交談,而且是師生雙方彼此敞開心扉和彼此接納。從人格上說,學生與教師一樣平等獨立,每一個學生都有著自己豐富的內心世界和獨特的情感表達方式,都需要教師的理解和尊重。沒有民主與平等,師生之間是無法對話的。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言語策略上要始終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氣氛,使學生樂于開口,樂于實踐。教師課堂言語的選擇與使用最能體現(xiàn)這種師生心理世界的開放特征和民主與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師應選擇使用能體現(xiàn)這種民主平等關系的言語策略,以互動為方式,以恰當?shù)难哉Z為手段,達到預想的教學效果。
在對話教學中,學生是建構知識的主體,教師的一切活動是為學生建構知識服務的。傳統(tǒng)上對于課堂話語權理解的錯位,常常導致課堂上教師言語行為的偏差。教師的傳統(tǒng)角色被定位為“傳道、授業(yè)、解惑”,因此導致了長期以來教師講解學生被動接受的課堂話語關系,教師是主體,言語中居高臨下,學生則只是被動的接受教育的對象,沒有話語權。在這種以傳統(tǒng)講授式為主的課堂中,教師追求的是把知識點講明、講透,但教學效果卻不很理想。關鍵的原因在于課堂主體的錯位。如果教師忽視學生的主體性,把持課堂,那么即使教師把知識講得再明再透,也不能激發(fā)學生積極、主動地改變舊經(jīng)驗,建構新知識。
二、運用有情語,實現(xiàn)和諧師生關系
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是學校教學中最基本的人際關系,它的性質自然也制約著教師和學生的思想和行為方式。傳統(tǒng)的師生關系,由于受傳統(tǒng)社會政治和社會生活的約定,是一種不平等的權威依從關系。作為教師,只有運用學生可接受的言語策略授課才能使學生更好地融人課堂氛圍,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在當今的學校環(huán)境中,討人喜歡和受人重視是學生的首要需求。促進學生的自尊心,尤其是促進困難學生的自尊心,會產(chǎn)生良好的課堂效果。許多學校的課堂經(jīng)驗表明,如果教師重視學生的成就,面帶微笑,鼓勵學生發(fā)表想法,在管理學生和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方面就不會產(chǎn)生太多的間題。從互動理論的觀點看,語言是維系社會關系的紐帶和工具,語言交流不僅是信息的交流,也是思想和感情的交流。提高語文學習的成效不光是簡單的語言知識的灌輸和學習,還是情感、態(tài)度和動機等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積極良好的情感因素是促進學生學習、提高學習成績的心理保障。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情感性的話語比單純的理論性話語,更能收到好的教育教學效果。語言的學習更是如此??鬃釉f:“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边@里的“好”與“樂”就是學習中的情感因素。學生自身就具有一種情感潛勢,這種潛勢在外界刺激下就會引發(fā)出來。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運用適當?shù)恼Z言策略,挖掘和激發(fā)這種情感潛勢。優(yōu)秀教師的高明之處就在于,用滿面春風的語態(tài),帶有濃郁情味的話語,飽含激情的語氣來引發(fā)學生的情感潛勢,產(chǎn)生一種情感共鳴的語境,使學生為之所感,為之所動,從而轉化為良好的學習動機,使得教學內容被學生接受,使得學生真正學到知識,使學生對于所學內容有了親切感與可觸感,從而收到了水到渠成的預期的教學效果。
另外在評價語的使用上,教師也需要運用“有情語”的藝術。當贊賞學生時,教師的話語不應只針對學生學習中小小的進步和成績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贊賞每一位學生的獨特性、興趣和專長,贊賞學生在語言學習中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
三、運用體態(tài)語,實現(xiàn)最大效率溝通
語言學家研究的結果表明:在交際過程中,言語信息只占交際信息總盤的35%,其它非言語信息則占65%。不僅如此,體態(tài)語言的運用也自然豐富了交際手段,使得言語的重復和強調相對減少,言語活動的負擔也大大減輕;而信息的增加,也有益于人們突破通過單一渠道理解話語意義的局限,從而能夠提高信息傳輸?shù)馁|量。因此,不少國家都非常重視“體態(tài)語言”的教學。從某種意義來說,師生交往中的非語言交流比言語交流更為重要。人們能夠一時停止有聲的說話,但卻不能停止通過各種身體的姿勢有意無意地不斷發(fā)出信息,沒有表情的呆板說教只能使學生永遠對教師敬而遠之,永遠不會對教師敞開心扉。教師必須盡可能解讀學生的肢體語言,在教學中盡量策略性地采用目光、手勢等非言語手段來傳遞信息,以此提高教學效率,實現(xiàn)最大教學效果。
由此可見,體態(tài)語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占有不可忽視的重要地位,應引起每位教師的高度重視。教師除了要在有聲語言的傳遞上下工夫,還必須加強課堂上自身行為動作的修養(yǎng),努力掌握體態(tài)語的表達藝術。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科學、合理、藝術地使用體態(tài)語,并與有聲語言有機結合,這不僅會使我們的教學藝術錦上添花,而且能高效率地完成語文教學任務,最終達到培養(yǎng)學生用語言進行自我表達,理解他人以及在語言交際中的靈活應變能力。
綜上所述,對話教學符合對話時代的精神,正成為一種新的教學形態(tài)。對話教學的出現(xiàn),決不僅僅是某一種教學藝術的復興與新興,而是教學活動歷史性的、革命性的變化。它不僅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目的、教學方式,更使教學倫理和教學思維發(fā)生了革命性的變化。從思維和思想的深層,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對話教學不是對傳統(tǒng)教學的簡單改良,而是對其進行批判。從對話教學中,我們又一次看到教學要素的重構,但是這一次重構不同于以往,甚至不同于20世紀初杜威對傳統(tǒng)教育的批判。對話教學是對話時代的產(chǎn)物。民主、平等,溝通、合作,互動、交往,創(chuàng)造、生成,以人為本,無疑是對傳統(tǒng)教學全方位的改造,應當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對話教學成為普遍的教育現(xiàn)實為時尚早,但作為新的教育精神和現(xiàn)代教學改革的方向則是無可爭議的。對話教學背景下的教師課堂言語策略應體現(xiàn)對話教學的特征與需求,教師應以對話教學理念為指導,實現(xiàn)與學生的合作溝通以及互動交往,把學生培育成能動的、創(chuàng)造的、富有對話理性和健康心理的現(xiàn)代人,實現(xiàn)創(chuàng)造、生成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