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福璋
吉林省通化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吉林通化134001
卡馬西平聯合巴氯芬治療三叉神經痛的臨床分析
程福璋
吉林省通化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吉林通化134001
目的探討卡馬西平聯合巴氯芬治療三叉神經痛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符合臨床診斷標準的三叉神經痛患者82例作為研究對象,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成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41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單純卡馬西平治療;治療組患者給予卡馬西平聯合巴氯芬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三叉神經痛癥狀消失時間和用藥治療計劃實施總時間、治療效果、不良反應發生率等。結果治療組患者的三叉神經痛癥狀消失時間[(7.32±1.08)d]和用藥治療計劃實施總時間[(10.75±1.68)d]明顯短于對照組的[(10.68±2.15)、(14.79±2.53)d)(P<0.05);治療組的總有效率為90.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8.3%(P<0.05);治療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17.1%)明顯低于對照組(2.4%)(P<0.05)。結論卡馬西平聯合巴氯芬治療三叉神經痛的臨床效果非常明顯。
巴氯芬;卡馬西平;三叉神經痛
原發性三叉神經痛屬于神經內科中最常見的一種頜面部疼痛性疾病,中老年屬于高發人群,該病的特征性表現為三又神經分布的區域出現陣發性電擊樣的劇烈疼痛[1]。除藥物、神經阻滯等方法外,臨床上還采用微血管減壓術、三叉神經節射頻熱凝術等方法治療該病,但患者在治療后病情的再次復發率較高,隨之會產生較強的恐懼心理,對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2-3]。本研究為探討卡馬西平聯合巴氯芬治療三叉神經痛的臨床效果,對我院收治的三叉神經痛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符合臨床診斷標準的三叉神經痛患者82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成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41例。對照組患者三叉神經痛病史1~8年,平均(3.2± 0.5)年;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6例;年齡36~78歲,平均(56.7±1.4)歲;本次三叉神經痛發病時間1~6 d,平均(2.1±0.4)d。治療組患者三叉神經痛病史1~9年,平均(3.1±0.3)年;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5例;年齡38~75歲,平均(56.9±1.2)歲;本次三叉神經痛發病時間1~5 d,平均(2.0±0.3)d。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口服卡馬西平(北京諾華制藥有限公司,H11022279),100 mg/次,3次/d,計劃治療1個月;治療組:口服卡馬西平(北京諾華制藥有限公司,H11022279),100 mg/次,3次/d,口服巴氯芬(衛達化學制藥股份有限公司,HC20140013),5 mg/次,3次/d,計劃治療1個月[4]。
1.3 治療效果評價方法
顯效:三叉神經痛癥狀徹底或基本消失,VAS疼痛程度評分下降幅度>75%,生活和工作完全恢復正常;有效:三叉神經痛癥狀明顯減輕,50%≤VAS疼痛程度評分下降程度<75%,生活和工作情況顯著改善;無效:三叉神經痛癥狀未減輕,VAS疼痛程度評分<50%,生活和工作未恢復正常,或病情加重[5]。
1.4 觀察指標
兩組三叉神經痛癥狀消失時間和用藥治療計劃實施總時間、三叉神經痛疾病藥物治療效果、應用藥物治療期間出現的不良反應等。
1.5 統計學處理
數據采用SPSS 18.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三叉神經痛癥狀消失時間和用藥治療計劃實施總時間的比較
對照組治療后(10.68±2.15)d三叉神經痛癥狀消失,該組三叉神經痛藥物治療計劃共實施(14.79± 2.53)d;治療組治療后(7.32±1.08)d三叉神經痛癥狀消失,該組三叉神經痛藥物治療計劃共實施(10.75± 1.68)d。治療組患者的癥狀消失時間、治療時間均較對照組明顯縮短(P<0.05)。
2.2 兩組治療效果的比較
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68.3%,治療組為90.3%。治療組的總有效率較對照組顯著升高(P<0.05)(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的比較[n(%)]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的比較
治療期間,對照組患者中有7例出現頭暈、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7.1%,治療組患者中有1例出現頭暈,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4%,治療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導致原發性三叉神經痛發病的主要機制目前在臨床上還不十分明確,比較普及的說法主要包括兩種。①中樞病變學說理論:該理論主要認為三叉神經痛的病變部位集中在腦干三叉神經脊束核的位置,但發病的具體機制不是十分明確;②周圍性病變學說理論:該理論主要認為三叉神經痛的病變部位集中在半月節或腦橋之間的神經根部分,導致發病的主要機制可能是某種致病因素的刺激使患者的半月節感覺根和相鄰位置的運動支發生脫髓鞘性的病理學改變,脫失髓鞘的軸突與相鄰纖維之間發生嚴重的短路,程度較為輕微的觸覺刺激就可以進一步通過短路傳入到中樞系統中,而中樞系統原本所具有的傳出沖動亦可經短路成為傳入沖動,如此的改變會以很快的速度發生疊加,從而達到一定總和后,對半月節內神經元的疼痛產生一種強烈的激發效果[6-9]。
目前臨床治療原發性三叉神經痛的方法包括很多種,卡馬西平屬于首選藥物[10]。近年來,有文獻[11-12]報道,對于一些在應用卡馬西平治療后效果不是十分理想,或病情進一步加重的患者,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應用巴氯芬、拉莫三嗪等藥物,并能夠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巴氯芬在臨床上通常被認為屬于γ-氨基丁酸受體激動劑類藥物的一種,其在化學結構方面與γ-氨基丁酸非常類似,γ-氨基丁酸主要參與調節運動神經元的活性。相關研究結果[13]已充分證實,巴氯芬對實驗鼠可以產生明顯的止痛效應,且該效應的產生并不完全依賴于其對實驗動物運動活性的抑制作用,其所具有的止痛作用與鴉片受體之間無任何關系。巴氯芬的主要藥理學作用是對GABAB受體產生一定的激動作用,使位于突觸前的GABAB受體被迅速激活,使背根節C及A纖維傳入神經動作電位的過程所需時間明顯縮短,Ca2+內流量明顯減小,復極化過程的變化速度明顯加快,一方面可以對一些常見的致痛物質,如P物質、谷氨酸等興奮性氨基酸的釋放過程產生明顯抑制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對抑制疼痛信息傳遞的相關遞質,如GABA、內啡肽的釋放過程產生積極的加速作用[11,14]。
總之,卡馬西平聯合巴氯芬治療三叉神經痛可進一步提高臨床效果,縮短治療時間,減少不良反應,在今后的臨床工作中可以將該項聯合用藥方案作為三叉神經痛疾療的常規方案,使更多的患者能從中受益。
[1]馮保會,李世亭.原發性三叉神經痛治療研究進展[J].中華神經外科疾病研究雜志,2009,8(3):280-282.
[2]陳曦,蔣雨平,張云云.奧卡西平治療神經痛的研究進展[J].中國臨床神經科學,2008,16(5):543-546.[3]王靜華,鄧本強,丁素菊,等.奧卡西平治療原發性三叉神經痛療效觀察[J].第二軍醫大學學報,2006,27(12):1379-1380.
[4]陳靜,王薇薇,吳遜.奧卡西平——一種新型抗癲癇藥物[J].臨床神經病學雜志,2004,17(1):73-74.
[5]金丹,楊靈,盧家璋,等.立體定向選擇性射頻熱凝術加甘油注射治療原發性三叉神經痛[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2007,23(8):614-615.
[6]高明見.采用經皮熱凝神經術輔助經皮熱凝三叉神經節根治療三叉神經痛[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2006,22(4):223-225.
[7]趙和平,朱曉瑜,魏謀達.氫化可的松注射液治療三叉神經痛45例分析[J].山西醫藥雜志,2007,36(5):461-462.
[8]鄭衛平,陳仲偉,王啟朋,等.阿霉素治療復發性三叉神經痛的臨床研究[J].實用醫學雜志,2007,23(23):3765-3766.
[9]陳光貴,陶祥玉,牛朝詩.原發性三叉神經痛病因及治療的研究進展[J].中國微侵襲神經外科雜志,2008,13(10):474-477.
[10]張劍寧,李明.三叉神經痛病因病理及發病機制研究進展[J].中國中西醫結合耳鼻咽喉科雜志,2008,16(2):153-156.
[11]李建萍,李穎,林智,等.EFNS的神經病理性痛藥物治療指南:2010修訂[J].神經病學與神經康復學雜志,2012,9(1):23-42.
[12]陳勇軍,何玉泉,沈云霞,等.三叉神經痛——三種治療方法對比分析[J].南通醫學院學報,2009,29(3):186-187.
[13]劉道寬,呂傳真,蔣雨平,等.神經病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76-77.
[14]史玉泉.實用神經病學[M].3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187-188.
Clinical analysis of carbamazepine combined with baclofen treating trigeminal neuralgia
CHENG Fu-zhang
Department of Neurology,Tonghua People′s Hospital in Jilin Province,Tonghua 134001,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arbamazepine combined with baclofen treating trigeminal neuralgia.Methods 82 patients with trigeminal neuralgia meeting clinical diagnostic criteria and received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3 to February 2015 were selected as study object.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treatment group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and each group was 41 cases.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simply with carbamazepine,while patients in treatment group were given carbamazepine combined with baclofen.Disappear time of trigeminal neuralgia symptom,the total time of medicine treatment plan implement,treatment effect and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 and so on in patients between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pectively.Results The disappear time of trigeminal neuralgia symptom and the total time of medicine treatment plan implement in treatment group[(7.32±1.08)d and(10.75±1.68)d]was obviously shor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10.68±2.15)d and(14.79±2.53)d]respectively(P<0.05).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reatment group(90.3%)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68.3%)(P<0.05).The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 in treatment group(2.4%)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17.1%)(P<0.05).Conclusion The clinical effect is very obvious by using carbamazepine combined with baclofen treating trigeminal neuralgia.
Baclofen;Carbamazepine;Trigeminal neuralgia
R745.1+1
A
1674-4721(2015)12(b)-0130-03
2015-09-08 本文編輯:許俊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