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虹
中國古典舞漫談
■楊虹
中國古典舞是我國民族文化的藝術結晶,在專業舞蹈教學中也是極具代表性的學科之一。舞蹈是一門專業性極強的藝術學科,且不同舞種的訓練要求和風格特點都各不相同,如基訓課中每個動作和技巧的名稱、古典舞中的提沉沖靠含腆移等元素名稱,民族民間舞中各個步法和手位的名稱以及舞種的一些文化背景等等。古典舞作為中國博大精深的一門肢體藝術,由于它的特殊性,想學習好古典舞則需要特殊的方法和手段。
1933年,中國古典舞被國家教育委員會列為優秀教學成果。北京舞蹈學院李正一和唐滿城兩位古典老教授,創建了古典“身韻”課!先說說基本的站位。站姿時,必須要膝蓋夾緊,提腰拔背,整個胯骨也要有上提的感覺,沉肩,后背拉長,頭頂要有頭懸梁的感覺,即使不能松弛也不能后仰,目光堅定的看前方。這些還只是外在的要求,氣息的調理是內在的要求。在跳古典舞當中尤其需要形神兼備。例如《春江花月夜》,是極具古典舞風格的,舞者在跳的時候包括指間、腳尖動作,連接身上的韻律、眼神與呼吸,還強調古典舞形態上之“擰”、“傾”、“圓”、“曲”、“仰”、“俯”、“翻”、“卷”等技巧,尤其也要注意古典舞的神態,比如在做動作的時候需眼睛看著手的方向,眼睛拉長往遠看,這樣后背脖子拉長動作就會好看很多,整個氣場也會不一樣!
下面說說古典舞身韻中的“呼吸”、“身體”、“節奏”三大點。
1.身韻中對“呼吸”的要求用“動作”這個詞來形容就很不確切,那么怎樣才能表達得清晰明確呢?這一問題的關鍵是抓住那一時間差的韻律,做到呼吸與動作的連接,并對其加以神領、意會才是身韻傳達的精髓所在。比如身韻中最基礎的“提沉”,雖然是最早進入,但事實上這個動作卻是難上加難。分清“提”與“沉”的氣息與中間路線的區別。2.身韻課中“神態”示范的重要性。眼部的傳達,“以目傳情”,每一個眼神與動作的搭配都需要協調、到位,這在古典舞中也需要自身的表演天賦,反復對鏡子,自己看眼睛是否有神,是否從眼神中傳達了動作的含義。另一方面,要自信、相信自己不要害羞、膽怯。可以說,古典舞的每一個動作都是具有生命力和表現力的,自身要準確、規范、生動的表演,才能使自身最直接獲得古典舞的感性經驗。在古典舞中,動作順利完成且極具神態才能更好體現古典舞的訓練價值,更能體現自身的專業水準。3.身韻課中“節奏”的重要性。節奏上的特點十分突出,這與我們民族音樂的特點是分不開的,我們民族音樂很少像西洋音樂那樣強弱相同、有規律的勻速、脈動式的節奏,一般表現為彈性節奏和點線結合。因此,所形成動作的內在節奏,諸如動靜、緩急、放收、吞吐、抑揚頓挫等,便產生了我們特定的動律特點和韻律感,繼而可以隨節奏舞出來。這也正是古典舞動作的重要表現方式。中國古典舞身韻創始人之一的唐滿城先生認為:“身韻的目的是要融化在古典舞的一切舞姿和技術技巧中,表現在節奏處理、起始連接、點線處理、動勢渲染、內在修養等諸方面”,需要在練功房對著鏡子多學、多練,才能使得一個成熟的舞蹈演員在臺上具備審美價值和藝術魅力!
當然,中國的專業舞蹈教育還遠不止這幾十年所經歷的一切,更加艱巨的任務還需要我們去面對和完成!
[1]高偉,雷娟.淺談中國古典舞身韻課中“元素”教學的積極作用[J].安徽文學2008(5).
[2]劉曼麗.從《扇舞丹青》看“舞蹈呼吸”[J]劇影月報.2006(4).
[3]任亦男.古典舞教學中的表演素質培養[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
[4]汪麗紅.談中國古典舞的美學特征與基礎訓練[J].上饒師范學院學報.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