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王穎 于淑香

2015年5月11~17日,第十二屆全國工程建設系統職業技能競賽在歷史文化名鎮浙江慈溪舉行,對于工程建設系統兩年一屆的盛事,《金屬加工》雜志也特派記者前往比賽現場進行報道。
本屆競賽由中國工程建設焊接協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聯合主辦,慈溪杭州灣中等職業學校和浙江精工鋼結構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承辦。共有來自石化、船舶重工、化工和中建4個行業代表隊,以及來自電力、石油、冶金及水利等行業的13個企業代表隊和9個技工院校代表隊的139名選手參賽。
組委會在總結以往歷屆競賽經驗的基礎上,對本屆競賽的組隊方式、決定選手競賽工藝方法等內容的抽簽細則都做了調整和詳細的規定。本屆競賽首次允許以獨立法人為單位組隊,并在人數上將第十一屆的4人/隊,減少至3人/隊,主要為了促進企業的參賽積極性,在提高競賽質量的同時,減少承辦單位的成本壓力。
在競賽內容方面,本屆焊工競賽項目繼續保留第十一屆競賽的3個模塊,但模塊1組合件新增焊接方法的選擇,模塊2鋁合金板/管結構維持不變,模塊3則采用第42屆技能大賽鋁合金結構件競賽圖樣,焊接母材為低碳鋼;冷作鈑金工競賽項目在總結上一屆經驗的基礎上,將項目設置為鋼板結構件制作,增加了焊、切及裝配的精度,旨在推進復合型人才的培養。
此外,為了確保大賽的順利進行,組委會辦公室多次組織有關專家、相關單位進行賽場考察,嚴格檢查、模擬、演練,使大賽的各項環節更加完善。在競賽開始的前一天,組委會領導、與會嘉賓及大賽裁判長、裁判員等再次對競賽場地進行視察,確保萬無一失。

賽前部分專家考察焊工組比賽場地
按照競賽規程的要求,三個工種的參賽選手首先于5月13日通過抽簽確定選手證號和競賽場次,并于當天晚上進行了理論考試。實操競賽則于5月14~15日分場地、分時段進行。經過所有參賽選手的激烈角逐、各裁判組嚴格、公正的執裁與反復評審,本屆競賽最終決出成人組焊工金獎3名(世界技能大賽備選選手楊金發、山東電力建設第一工程公司蘇東振、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高永前),成人組冷作鈑金工金獎3名,無損檢測員金獎3名,以上人員將按照相關程序,報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授予 “全國技術能手”稱號。此外,大賽還決出青工組焊工金獎3名、青工組冷作鈑金工金獎1名以及各項目團體獎、單項獎等多個獎項。
競賽本著我國對做好人才工作、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的重要論述,適應新常態下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為出發點,通過技能競賽的途徑,激發了我國工程建設系統廣大工人學習專業技術的積極性,增強了行業之間的技術交流和相互促進。從已成功舉辦的十一屆競賽中脫穎而出的選手,除獲得“全國技術能手”的光榮稱號外,一些選手已經成長為企業的技能骨干力量、培訓中心教師,更有選手被評為各級勞動模范、人大代表等。
本屆比賽在硬件方面得到了國內知名生產企業的大力支持,焊工組所需焊機由北京時代、山東奧太、上海滬工等企業提供。四川大西洋、天津大橋和昆山京群為比賽提供了焊條、藥芯焊絲、實芯焊絲、鋁焊絲和氬弧焊絲等焊接材料。這些企業不僅為選手提供設備,而且還派出了專門的技術支持人員,在比賽現場為選手解決設備出現的技術問題,保證了比賽順利地進行。
除競賽外,大賽組委會還邀請天津大學博士生導師、著名學者杜則裕教授作關于焊接新技術發展的報告,同時還安排了新技術與技術能手操作展示,為焊接設備、材料提供商與行業用戶提供了技術交流的機會。
在比賽間隙,本刊記者采訪的眾多選手都表示,通過參加這樣的活動,自己的焊接理論和實際操作水平都有了很大提升;而且對整個焊接行業和焊接技術的發展方向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為以后的職業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此,我們期待下一屆競賽涌現出更多的技能人才,為我國的工程建設發光發熱!

選手風采

北京時代TDN3500CO2氣體保護焊機

上海滬工WSM—400I手工/氬弧焊機

山東奧太WSME—315交直流方波鋁焊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