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英
【摘 要】學習困難學生是學校教育中的一個特殊群體,具有自己獨特的表現形態(tài),其形成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因此需要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困難形成的原因,采取切實有效的應對策略營造良好的家庭和學校環(huán)境,不斷提高他們的學習動機,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以轉變其學習困難的不利狀況。
【關鍵詞】學習困難;表現與成因;學習策略
學習困難這一概念是由美國著名特殊教育家柯克于1963年首次正式提出的,此后便受到教育界和心理學界的廣泛關注,并迅速成為世界各國教育研究的熱點之一。學習困難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學習困難指各種原因引起的學習成績低下;狹義的學習困難是指感官和智力正常,但學習成績低于智力潛能的期望水平,遠未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
一、學習困難學生的表現
(一)主動性學習能力較弱
主動性學習能力較弱是學習困難學生普遍的學習障礙、學習困難學生在學習方面缺乏自覺性、積極性和主動性,主動性學習水平明顯低于非學習困難學生,他們的學習愿望、學習主動性和堅持性也與非學習困難學生存在顯著性差異。學習困難學生的成就目的明顯低于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他們缺乏理想抱負和階段性學習目標,每天只是應付性地學習,即在老師和家長的督促下勉強地、被動地學習。
(二)缺乏學習興趣
學習困難學生大多學習興趣不足。他們的學習多為近景動機,內在需要較低,志向水平與成就動機低下。如果對某種活動產生了興趣,就能夠提高這種活動的效率;反之,如果對所學的知識不感興趣,就會感覺學習很枯燥、乏味,不愿意投入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
(三)情緒穩(wěn)定性較差
認識的不斷發(fā)展和變化必然引起情感的變化,認識越豐富、越深刻,相應地他們的情感就越豐富。個體的情感活動和他們之間的認識活動是一種作用與反作用的關系。學習困難的學生,他們自身對于學習本身缺乏良好的認知,但被迫于家庭和學校的壓力而不得不學習。這種內心的矛盾和壓力使他們極易產生焦慮和緊張的情緒,而這種情緒則可能加劇學習困難,進而導致其學習成績繼續(xù)下滑。
(四)學習意志力薄弱
學習困難學生往往覺得學習是一種苦差事,缺乏學習的社會責任感,沒有一種在學習方面的主人翁態(tài)度。在意志的獨立性方面,表現為缺乏獨立性,人云亦云,學習被動,常常遠離學習活動,很少把自己的時間花在學習上面。
二、學習困難學生形成的原因分析
(一)社會原因
我國社會正處在轉型期,許多制度不夠完善健全,無法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社會雖重視文憑和學歷,但是由于高校盲目擴招和人才培養(yǎng)機制眾多原因而導致的許多大學生畢業(yè)難以就業(yè)。在這種現象的影響下,厭學、棄學的現象不斷發(fā)生。此外拜金主義等不良的社會風氣對學生產生的影響也愈演愈烈。
(二)家庭原因
其一,家庭教育高期望值帶來的沉重壓力。其二,父母不當教養(yǎng)方式下的孩子不良行為和心理。父母教養(yǎng)方式得當,可以促進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保持較好的心態(tài),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許多研究表明,若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注重溝通、關愛、嚴格,其子女的學習成績往往較好。反之,父母與子女在相處的過程中,采取專制、冷漠、遷就,其子女的學習成績往往較差。其三,家庭經濟困難,容易使學習困難學生產生焦慮心理。最后,不和諧的家庭關系,容易導致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
(三)自身原因
其一,基礎知識差。由于學習困難學生基礎知識差,他們進行獨立學習的能力就較差,而教師為了升學率和省心都把自己主要精力花在中等以上層次的學生,往往不能兼顧到基礎較差的學生,即使想去關注他們,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其二,相關的知識不足或知識結構不合理。學習困難學生很少或幾乎沒有擴充知識的需求,僅僅滿足于課本知識的掌握都有一定的難度。他們掌握課本知識都是主要依靠自己死記硬背而得來的,往往不能對基礎知識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更別說要依靠現有的知識去解決生活實踐中遇見的實際問題,他們不可能讓知識融會貫通。其三,閱讀能力和閱讀技巧較差。有專家指出: 在學習成績偏差的學生中,閱讀速度慢者高達96%。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也指出:“不會迅速地、自覺地、富有表達力地閱讀和領會所讀的東西,就談不上在中高年級能順利地學習”。最后,不會學習,出現學習方法障礙。學習困難學生往往缺乏自覺的、主動的、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善于科學用腦,更不會掌握與調節(jié)自我的學習策略,即元認知能力缺陷。
三、學習困難學生的應對策略
第一,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自我評價,提高學習動機水平。第二,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學會學習。第三,學校要不斷端正校風班風,切實推行素質教育。第四,家庭應給予孩子多方面的支持。第五,不斷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鞏固維護學生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戴斌榮.學習困難學生的心理障礙與教育[J].教育理論與實踐,1996年6月.
[2]曾丹.學習困難學生的心理障礙、成因及對策[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2008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