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力
【摘 要】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勵。”因此,教師營造和諧、愉悅、充滿求知欲的課堂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學生的求知欲,能使學生在課堂上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狀態,在輕松、愉快、歡樂的氣氛中學習。
【關鍵詞】化學課堂;教學氛圍;營造;良好
課堂教學氣氛,主要指班集體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形成的一種情緒情感狀態。它是在課堂教學情境的作用下,在學生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情緒、情感狀態,其中包括了師生的心境、精神體驗和情緒波動,以及師生彼此間的關系,它反映了課堂教學情境與學生集體之間的關系。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有利于師生間情況交流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教師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得到教學的反饋信息,從而根據具體的教學情境不斷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那么怎樣營造一個良好的化學課堂教學氛圍呢?
一、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過程是師生雙邊活動的過程,師生之間心理和諧,情感相融,可以消除學生的逆反心理,雙邊活動就能積極開展,課堂氣氛就會活躍,“親其師,信其道”。實踐證明,教師有正確的“學生觀”,才能滿腔熱忱地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在我們這些普通中學里,后進生面較廣,尤其要對他們特別關心和愛護,應多支持、多鼓勵、多幫助的態度,使其增強學習信心,和諧的教學環境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筆者在課堂教學創設問題情景時,對答對的同學給予表揚,對答不上或答錯的給予提示,一旦答對,同樣給予真誠的表揚,使學生形成“我學會了,我也能學會”的良好心理狀態,享受到成功的樂趣。學生在情感上認可,才會愿意聽教師的課,與教師交流,形成良好的課堂氛圍。
同時,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化學實驗具有形象鮮明、聯系實際的特點,對學生具有極強的吸引力。生動形象的實驗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就會積極主動地深入到課堂中來,與教師共同營造出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使課堂成為我們學習的樂園。充分利用化學實驗是提高學習興趣營造良好課堂氛圍的重要途徑。
二、運用生動恰當的比喻,營造課堂氛圍
教師把生動形象、貼切恰當的比喻運用在化學教學中,可增加趣味性、說服性,能很好地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在化學學習過程中遇到的一些抽象難懂的知識,使學生在一種熟悉的課堂氛圍中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如教學《氣體摩爾體積》內容時,教學的難點是:在相同狀態下,為什么1mol不同的固體和液體物質體積不同,而氣態物質的體積卻幾乎相同呢?原因是:物質的體積大小決定于三個因素:①構成物質的微粒數目;②微粒的大小;③微粒間的距離。而構成物質的微粒是看不見摸不著的。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這部分抽象的知識,我拿出八個乒乓球,學生看到乒乓球,立即注意力都集中在這些球上。我對學生說:“現在我們把籃球和乒乓球分別代表不同的微粒。首先大家告訴我四個乒乓球放一起體積大,還是八個乒乓球放一起體積大?”答案顯而易見。再問:“現在把八個乒乓球放一起體積大,還是八個籃球放一起體積大呢?”答案又是顯而易見。最后我說:“同學們,現在抬頭看看教室的八個角,如果我們將八個乒乓球分別放在八個角上,然后再將八個籃球分別放在八個角上,你們認為會對教室的體積有無影響呢?”答案當然也是顯而易見的。乒乓球及籃球分別代表不同氣體的微粒,對于氣體來說,微粒數量,以及微粒間的距離決定了其體積。一個形象的比喻將學生不熟悉的、抽象的知識進行了直觀的描述,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自主地理解、接受新知識。
三、恰當使用化學實驗和電化教學
化學實驗中各種生動、鮮明的變化現象,可以引起學生對化學的直接興趣,使他們積極主動地觀察實驗,獲得豐富的感性知識。學生親自動手進行實驗操作,使化學變化重現出來,這有助于培養他們的實驗操作興趣,進而對化學實驗現象產生原因的探究,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穩定性興趣和概括性興趣,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斷發展和豐富的電教媒體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有效地改進了教和學的活動方式,使教學信息傳遞更加生動活潑。學生或在提供的事實、過程中積極討論思維;或在創設的情境中受到陶冶、凈化。這樣,可使教學重點、難點易于突破,教學方法變得靈活多樣,教學環境輕松和諧,教學氣氛民主、活躍,教學目標便容易實現。
四、運用激勵手段活躍課堂氣氛
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的實踐告訴人們,學生能否持之以恒地學習,與教師的信任程度有密切的關系。當學生站起來不能流利的回答問題的時候,教師投去一個期待的目光,說一句信任的話語,幫助他成功一次,那么,他在課堂上發言的水平會更高,學習能力會更強。人需要賞識,作為課堂主體的學生更不例外。他們常常把教師的賞識看成是對自己的評價,當他們得到賞識時,就覺得自己有進步,能學好,有發展前途,以為自己在教師心目中是好學生,因而產生自身增值感,增強學習的內部動力。我們教師要在學生的課堂行為表現中多發現可以肯定的東西,對學生的答案或方法,正確的加以贊賞,這是“錦上添花”;錯誤的也可以從思維方式、答題方式或態度上加以肯定,這是“雪中送炭”。至于答錯的內容,教師可以用多種手段讓其自己認識并糾正,只要糾正對了就要贊賞,讓他看到自己的成績,以利再學。
五、運用“主體參與型”教學模式
“主體參與型”教學主要體現在教學主體――學生是否真正參與到教學過程中,與教師共同完成教學任務。
“主體參與型”教學模式,滲透“教一得一,學一會一”的教育理念,激活課堂,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提高課堂效率,保證教學質量。如《有機推斷專題――結構簡式》一節課的設計屬于“主體參與”型教學模式中的分析型習題課,此節課的目的在于使學生了解此類題型的解題思路,知識點的掌握和運用,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等。
(1)個別輔導,領其“悟”。給出例題,由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思考、分析,在學生進行思考的過程中,對學生提出的問題,不急于給出答案,而是讓學生敘述自己的思維過程,教師仔細地抓住學生的癥結所在,在關鍵之處反問學生,或加以引導,領其所悟,對自己思維方式不妥之處加以改正,使其走出誤區。這樣做可使學生主動去動腦,積極思維,真正參與到教學的過程中,并領會和掌握所涉及到的知識。
(2)鞏固練習是教學過程的必要環節,也是檢查學生對所學知識能否運用的方式。對練習題的處理方式大膽放手,即全部由學生完成。先讓某位學生說出其思維方式與所用的知識點,再由其余的學生給出評價,集思廣議,最后教師進行點評,選出最佳方案。這樣做可使學生的思維活躍且不受限制,達到一題多解,從而使學到的知識及時得到鞏固,完成教學任務。
總之,在化學課堂教學中,輕松、愉快、和諧的課堂氛圍固然重要,但它是建立在教師深刻鉆研教材、了解學生的基礎上營造的。如果忽視了這一點,就談不上營造愉快和諧的教學氛圍,并讓它發揮教學助長的作用。對于教學中怎樣營造良好的化學課堂氣氛是一個我們化學教師值得重視和探究的話題,教師只有積極主動的創造條件從而形成良好的課堂氣氛,學生才能在輕松愉快中掌握知識,從而顯著提高教育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