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鈺
創設教學情境是指教師有意利用環境、情感、藝術等因素來調動學生無意識的心理活動,以協調有意識的心理活動,最大限度地發掘人的生理和心理潛能,它可以激發學習情趣,拓展思維空間,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創設教學情境運用于教學中,通過創設情境使學生在教室里就能感受與實踐緊密聯系的豐富教學資源,如生動的畫面,悅耳的聲音以及知識建構的過程等。合理將創設教學情境有效地運用到課堂中, 把抽象的知識運用可以使形象,枯燥的問題變得有趣, 使學生印象深刻,更好的理解掌握知識,不僅“知其然”,而且 “知其所以然”,把握知識的本質,提高課堂效率,增加知識容量。在這里我結合個人的實踐經驗, 談談自己對創設教學情境一點粗淺的認識。
一、合理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新課標指導下的教材,越來越注意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很多數學問題從生活問題出發。老師可結合教材內容,合理創設教學情境,以有趣的情境調動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探究欲,從心理上為學生獲取新知鋪路搭橋。例如,在講備課“直線 射線 線段”時 ,若只用語言描述,或用粉筆畫出來,甚至是實物,很多學生都難以理解到位。備課時,準備圖片“孫悟空的金箍棒無限變長”讓學生理解直線是可以向兩端無限延長的。這樣可以清晰區別射線和線段,又能體現出直線的特點。既生動形象,又印象深刻。 又如,在備課知識點“兩點確定一條直線”時,我想到通過體現:用一個釘子釘木板,木板會掉下;用兩個釘子釘木板,木板會穩定。感悟數學事實的同時,配以特殊音效,讓學生對此知識印象深刻。接著應用于生活中的“砌墻問題”,用動畫展示出工人用繩子作為參照線,砌出的墻就是直的。學生們普遍感到很有意思,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學習數學能夠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發自內心愿意喜歡數學,從而在情感上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合理創設教學情境,突出教學重點和難點
數學學科是一門抽象性、 邏輯性很強的學科, 因此備課時要注意利用合理創設教學情境幫助學生把難懂的知識變成好理解的內容。利用動畫、音頻,視頻等,使學生通過這些形象的、動態的、三維的圖像把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 從而突破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使學生降低接受知識的難度,提高數學課堂的有效性。 所以,在備課時我常常結合教材的內容, 充分利用多媒體電腦制作課件來揭示數學規律。例如,我在備課“平移”時,由于學生對知識“連接各組對應點了線段平行且相等”難以理解到位,更不用說運用于做題了。于是我在課件中添加了對應線段移動的動畫,學生很自然的自己就概括出了“平行且相等”特點。同時添加蕩秋千等各種動畫和圖片,使學生進一步認識了平移的特點。讓學生形象感知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這樣不把僅解決了問題,而且讓學生記憶深刻。再如,備課“實數”這一節內容時,為了讓學生真正理解數軸上的點可以表示無理數π,想到如果把圓在數軸上滾動的過程展示給學生看,讓他們“眼見為實”,看到無理數π這個點就在數軸上,理解后就不用機械記憶,真正明白“每一個無理數都可以用數軸上的點表示”。使學生經歷從有理數逐步擴充到實數,經歷對實數進行分類,發展學生的分類意識。了解到人類對數的認識是不斷發展的。使學生感受數學活動充滿了探索性與創造性,體驗發現的快樂,獲取成功的體驗。通過合理創設教學情境解決了教師難以講清,學生難以聽懂的抽象的數學內容, 而且記憶非常深刻,突破了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三、合理創設教學情境,增加數學課堂信息量
合理創設教學情境,課堂的知識容量可以達到大大超過傳統課堂,同一教學情境可穿插多個教學內容、知識點,實際課堂效果非常好,是傳統教學無法比較的。既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益,又降低了學生的學習難度,能最大限度地調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實現課堂教學的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
總之,教師合理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通過直觀感知,獲得感性的知識,突破傳統教學中枯燥無味的教學模式,能夠多角度地調動學生的興趣提高注意力。 這些直觀形象的資源也有利于節約時間和空間,增加課堂信息量。把學生帶入特定教學生活情境中,讓學生去感受、體驗抽象的概念,自覺主動地探究知識,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達到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