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目的:研究排球運動員步態支撐起的足底壓力特征。方法:選取某大學體育學院排球運動員40例和普通人群40例,運動員中其中男的18例,女的22例。在正常的步行速度下,利用FOOTSCAN足底壓力分布測量系統和QUALISYS-MUC500紅外線測試系統收集運動員和普通人群在腳開始著地階段、前腳掌接觸階段、整足接觸階段以及離地階段時的足底壓力數據,左右腳各采集3次數據。結果:男女運動員在步態支撐的不同時期,足底壓力比例也有不同。男運動員壓力比例為:開始著地階段6.2%、前腳掌接觸階段5.7%、整足接觸階段46.1%、離地階段42%;女運動員壓力比例:開始著地階段6.7%、前腳掌接觸階段7.3%、整足接觸階段41.5%以及離地階段44.5%,普通人群開始著地階段8.8%、前腳掌接觸階段23.9%、整足接觸階段27.6%、離地階段39.7%。結論:排球運動員在步態支撐的不同時期,所對應的足底壓力也不同,為防止運動員足部受傷,應格外注意運動時整足接觸階段和離地階段對足底的壓力。
【關鍵詞】排球;運動員;步態支撐;足底壓力;特征
足底壓力是指人體在靜止站立或者動態行走時,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足底受到的來自垂直方向上的地面的反作用力。通過壓力測量儀器可以對人體在靜止或者運動狀態下足底壓力的力學、幾何學以及時間參數值進行測定,分析得出不同狀態下的足底壓力特征,這對足部疾病的成因分析、病理研究和治療方法都有很重要的指導作用。
我國在足底壓力方面的研究很多,但絕大部分都是對老年群體或者肥胖群里的研究,對運動員特別是排球運動員的足底壓力研究卻少之又少。排球是我國最出名的球類運動之一,受歡迎程度僅次于乒乓球。為了幫助排球運動員在日常訓練中更加科學合理,降低運動員的損傷率,本文研究了排球運動員步態支撐起的足底壓力特征。現將結果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資料
選取某大學體育學院排球運動員40例(男的18例,女的22例)以及普通人群40例作為研究對象。先對運動員的基本資料(雙腿靈敏度、身高、體重、年齡、步長、速度等)進行調查和篩選,見表1。
1.2 研究方法
首先讓運動員和普通人群在專門的測量板上按正常的步行速度行走,測量板上的數據將會傳到FOOTSCAN足底壓力分布測量系統和QUALISYS-MUC500紅外線測試系統,系統自動收集運動員在腳開始著地階段、前腳掌接觸階段、整足接觸階段以及離地階段時的足底壓力數據,左右腳各采集3次數據。
1.3 數據整理方法
將采集到的數據利用SPSS11.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采用均值±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第一,人在行走過程中的步態周期分為支撐時期和擺動時期,支撐時期又分為四個階段,即腳著地階段、前腳掌接觸階段、整足接觸階段以及離地階段。根據收集數據顯示,女子排球運動員壓力所占比例開始著地階段6.7%、前腳掌接觸階段7.3%、整足接觸階段41.5%以及離地階段44.5%,結果顯示女子排球運動員壓力在離地階段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整足接觸階段;男子排球運動員壓力所占比例開始著地階段6.2%、前腳掌接觸階段5.7%、整足接觸階段46.1%、離地階段42%,可見男子排球運動員壓力在整足接觸階段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離地階段。兩組數據對比差異具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可以得出,男子排球運動員在步態周期中的整足接觸時間比女子運動員長、離地時間短,所以運動速度就比女子運動員快,見表2。
第二,根據收集的數據,我們得出普通人群的步態周期各階段壓力比例為開始著地階段8.8%、前腳掌接觸階段23.9%、整足接觸階段27.6%、離地階段39.7%。將男女排球運動員的步態周期數據結合,我們得出排球運動員步態周期各階段壓力比例為開始著地階段6.4%、前腳掌接觸階段6.5%、整足接觸階段43.8%、離地階段43.3%,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人體的足底壓力分布,反映了足的結構功能以及整個身體機能情況。足底壓力分布是根據足底和接觸地面之間的壓力分布。總所周知,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足部賦予了接觸地面多少的力,那么在運動過程中人體就需要接受地面所給的反作用力。如果在運動過程中力道使用不均衡,就極有可能賦予足部不能承受之重,也就極可能造成足部機能受損。這是每個運動員最怕出現的情況。
本研究通過排球運動員和普通人群的步態支撐不同階段的足底壓力特征比較,得出排球運動員離地時間比普通人群早很多,說明運動員的快速移動的機敏度比普通人群要高,而且排球運動員的前腳掌接觸地面的時間要比普通人群短很多,這說明運動員能夠將體重迅速從足外側轉移至足內側,相延伸的排球運動員的步行速度和身體靈活度也應該快于普通人群。
本文還對男女排球運動員的足底壓力特征進行比較,比較結果顯示,男女運動員足底壓力雖有所不同,但是差異不大,比較沒有統計學意義。
總之,排球運動員在步態支撐的不同時期,所對應的足底壓力也不同,為防止運動員足部受傷,應格外注意運動時整足接觸階段和離地階段對足底的壓力。
參考文獻:
[1]蒼海,李翰君,高維緯.排球運動員步態支撐期的足底壓力特征[].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2(2):84-87.
[2]王琳琳.我國青年排球不同專位運動員運動損傷特征研究[D].西安:西安體育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13(5):1-84.
[3]劉正軍,施延昭.國家排球隊運動員足底壓力特征及矯正1例報道[J].第三屆北京國際康復論壇論文集,2008(10):115.
[4]范育飛.不同運動形式對足底壓力影響的實驗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3):1-64.
[5]孫瀟.籃球專項學生的步態特征和足底壓力[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5):1-63.
作者簡介:
張博(1984.12~ ),男,漢,山東濱州人,研究生,實驗員,就職于廣州體育學院,研究方向,運動人體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