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興華+同黎娜
半年,棉紡織行業內外棉價差縮小,企業生產平穩,紗布市場產銷順暢,貿易環境逐步改善,投資大幅增加。那么,眾多棉紡織企業自身實實在在的感受又是怎樣的呢? 大型棉紡織企業與中小型棉紡織企業的贏利差距是否加大?
近兩年來,雖然我國的棉紡織行業經歷了一段痛苦的時期,內外棉價差高企、用工成本不斷上漲、下游需求減弱等困難重重,但是,棉紡織企業從未停止對于自身設備技術的提高,無論是大型還是中小型棉紡織企業,都不斷加大調整產品結構的力度,適應市場變化,經歷過棉紡織行業的困難時期,“優勝劣汰”使得存活下來的企業,產品的贏利能力不斷增強。
隨著我國棉花直補政策的出臺,我國棉價與國內棉價逐步接軌,棉花市場回歸市場化運行,電價的下調、貿易環境改善等,我國棉紡織行業的市場信心逐漸恢復,棉紡織企業對于發展前景開始抱有樂觀態度。
眾多棉紡織行業投資新疆,就是對行業抱有信心的最好證明。華孚色紡上半年在新疆持續推行高效色紡技術,利用新疆優質棉花資源和新疆紡織行業十大優惠政策,進一步提高了產品質量,降低了成本,增強了“新疆灰”的品牌競爭力。而新疆的各子公司每年獲得數額可觀的多種補貼,也成為拉動業績提升的支撐力。半年報顯示,上半年計入公司收益的政府補助合計1.416億元,其中獲得稅收返還款2707.4萬元,獲得出疆棉運輸補貼2764.48萬元,使用新疆地產棉獲得補貼 2457.98萬元。或許正因逐步嘗到了投資新疆的甜頭,今年以來,華孚色紡更是“大手筆”斥巨資布局新疆。7月14日,華孚色紡宣布與中國恒天集團、新疆阿克蘇地區行政公署簽訂《阿克蘇華孚恒天色紡工業園項目投資協議》,項目總投資額約50億元,規模為100萬錠色紡紗及6萬噸棉花染色,達產后可實現20萬噸色紡紗線產能。
此外,天虹集團、如意集團、新疆溢達、華茂集團等也都積極布局新疆,以期待棉紡織行業更好的發展態勢。中棉行協表示,2015年,隨著國家政策的調整,市場改革進程不斷加快,棉紡織行業將面臨更為有利的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