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廣奇 李 潔
互聯網+農業:我國農村電商發展之路
□ 馬廣奇 李 潔
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將“互聯網+”概念上升至國家戰略高度。“互聯網+”代表的是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即將互聯網融入生產要素的配置中,充分發揮其優化和集成作用,用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以互聯網為基礎的經濟發展新形態。同時,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破解農業生產成本與價格“雙重擠壓”、資源與環境“雙重約束”的困境,加強農產品流通方式的轉型升級,支持電商、物流、商貿等企業共同參與涉農電子商務平臺建設。互聯網與農業的這一碰撞帶來了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春天,農村市場開始被電商們視為一片新的藍海,如何抓住這一重要的戰略機遇率先搶占廣闊的農村市場成為阿里巴巴等電商們的當務之急。
1.農村網民規模不斷擴大。中國互聯網絡中心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2014)》規模達到6指出,截至2014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到6.49億,其中農村網民占比27.5%,規模達1.78億,較2011年底增加188萬人。而農村網民規模在2007年12月僅為5262萬人,同時近年來農村網民占比也是在不斷擴大。農村網民數量的快速增長意味著農村電子商務潛在的交易參與群體在不斷增加,這就為電商們開拓農村電子商務市場奠定了基礎。
2.農村居民購買力提升。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大對三農的投入,國家花費巨大物力和財力進行新農村建設,農村經濟不斷發展,城鎮化規模不斷擴大,農民的收入水平也在不斷提高,隨之而來的是購買力的不斷增強,農村居民購買力的提升強力吸引著電商向農村進軍。阿里巴巴研究院發布的《農村電子商務消費報告(2014)》顯示,淘寶農村網購的占比從2012年的7.11%增長到2014年的8.3%,在2014年的第一季度達到最高點9.11%。雖然淘寶農村網購占比依然較低,但其比例呈現總體上升趨勢,并且2014年全國農村網購市場總量達1800億元以上,報告預計2016年這個數字將突破4600億元。顯然,電商非常看好農村網購市場將來的發展前景。
達到最高點9.11%。雖然淘寶農村網購占比依然較低,但其比例呈現總體上升趨勢,并且2014年全國農村網購市場總量達1800億元以上,報告預計2016年這個數字將突破4600億元。顯然,電商非常看好農村網購市場將來的發展前景。
3.農村居民的網購需求增強。2013年,農村網民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達到84.6%,高出城鎮5個百分點,隨著網絡在農村地區的普及以及農村人口的知識結構的變化,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慢慢接受和需要網絡購物。農村居民對網購商品模式的接受率高達84.41%,他們中間的大多數人都愿意在網絡上購買日常買不到的商品。在農產品輸出方面,20年阿里巴巴農產品網上銷售額達到500億元,2014年達到1000億元,反映了農村市場的潛力巨大。因此,不管是向農村輸入商品還是從農村輸出商品都給農村居民帶來了實惠,農村電商的發展顯得必要而迫切。
農村市場潛力巨大,各大電商激戰正酣,如何進一步推進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使農村電子商務成為真正的惠民工程,各大電商們還需在以下幾個方面共同努力。
1.全面打造職能物流網。目前農村電商市場的物流基礎設施和設備投入嚴重滯后,阻礙了快遞行業的發展,導致貨物不能及時送達和丟失的現象頻發。同時,由于我國大部分農村地區地理位置較偏遠且人口分散,給快遞行業的送件和攬件都造成了不少的壓力,導致物流運營成本居高不下,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快遞向農村地區的擴展。農村電商要想發展壯大,解決物流問題是重中之重。智能物流網是一種多層次的立體網絡,打造智能物流網需做到如下幾方面。一要在全國各地建立物流基礎設施平臺,例如倉庫和服務站點。二要充分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來實現各個站點之間的信息共享,以此來提高各個物流倉庫的運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三要建立農村地區的雙向物流體系,既要解決商品輸入農村地區的“最后一公里”問題,又要做到能將農村的土特產品快速輸送出農村。
2.確保商品和服務的質量。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初級階段,就是利用網絡把商品賣到農村去或者把農村的土特產賣到網絡另一端的城里去這樣一個雙向流通的環節,連接著農村和城市的重要媒介就是商品和服務了。因此,確保和提高商品和服務的質量是電商必須要重視的問題。一方面,電商要不斷制定各項規則來開展嚴厲的打假活動,使流入農村的產品質量能夠得到保證,產生口碑效應。另一方面,電商應深入了解各地農村的特色產業和產品,引導農村電商向特色化經營發展,不但可以避免農產品電商同質化嚴重,還能提高農產品的競爭力,產生品牌效應。同時,為適應農村電商發展,還應簡化網絡購物和退換貨的一系列程序,要么制定出適合農村居民的程序,要么在各個鄉村設立售后服務店,由專業人士幫助村民完成一系列繁瑣的程序,提高服務的質量,最大程度地便捷農村居民的網購生活。
3.激發農村地區潛在客戶。我國農村人口雖然眾多,但是農村的青壯年大多外出學習或務工,留在農村的多數是留守婦女、留守兒童、空巢老人。他們中的大多數對互聯網都比較陌生,對于網絡購物或者手機購物更是抱著一種將信將疑的態度,激發這些潛在客戶的消費能力,有利于電商開拓農村市場。為此,可以從以下兩方面著手,一是電商加大宣傳力度,定期下鄉宣傳好的產品和服務,把能夠切實促進身體健康、改善生活質量的產品帶到村民的眼前,打消村民對網購商品質量的懷疑,并將七天無理由退換貨等實惠政策介紹給村民,讓他們網購無后顧之憂,慢慢改變他們的消費習慣。二是發展農村金融,聯合銀行一起下鄉免費為村民們辦理銀行卡,開通網上支付、手機支付等功能,并由專業人士對村民們進行培訓,教導他們怎么利用互聯網或手機方便快捷地在網絡上進行購物。
4.建立農村電商企業用人機制。企業的發展需要人才的支撐,建立企業用人機制使得農村電商的發展具有可持續性。一方面,農村電商應聯合社會上的培訓學校專門進行農村電商方面人才的培養,為農村電商的發展儲備人力資源,同時企業也可選取現有的一批優秀員工,對其進行培訓后派往農村地區,讓他們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為農村地區的電子商務發展出謀劃策。另一方面,農村電商應在農村中選取具有較高文化素質,對電子商務也有一定認識和了解的人員作為自己在農村地區的聯絡員或者推廣員,例如農村的創業青年和大學生村官。因為他們更加貼切農村人群,懂得村民們的實際需求,可以更好地去服務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
5.加強與政府部門的溝通與合作。農村電商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支持。2014年,阿里巴巴召集全國百余縣長召開“縣長大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將來,阿里巴巴應把“縣長大會”繼續開下去,讓更多的縣長們認識到阿里巴巴促進農民增收、解決數以百萬計的社會就業、推動傳統產業升級等方面的社會價值,讓政府與企業合力來建設更好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同時,企業在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過程中遇到了困難或障礙要及時和政府部門進行溝通,使政府了解企業的訴求,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
目前我國的農村電子商務還處于摸索階段,各大電商都對這片充滿無限財富可能的“藍海”虎視眈眈,電商們要想在這場爭奪戰中占據到盡可能多的領土就一定要堅持以人為本,以商品和服務至上,切實深入農村,不斷創造出真正給農村居民帶來實惠和便利的產品和服務。[項目基金:2015年度西安社會科學規劃(重點)基金,絲綢之路經濟帶西安金融定位與發展研究,項目編號:15Z34]
(作者單位:陜西科技大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