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彥
近年來,隨著國家出臺一系列惠農政策,不斷加大對三農的投入,隨之而來的是涉農惠民領域發生職務犯罪案件不斷增多,社會危害特別巨大。本文從恩施州查處的該領域職務犯罪情況,分析原因,提出預防對策。
一、危害民生民利職務犯罪案件的特點
一是串案、窩案多。2010年-2014年,我州反貪系統查辦的危害民生民利類瀆職案件196件268人,其中窩案串案63件156人,分別占32%和58%。從整體來看,此類案件多發生在涉及惠民利民的征地拆遷、糧食直補、退耕還林、農村水利治理工程款的管理與使用過程中。
二是作案手段簡單,“空手”套“白狼”,集體私分國家專項資金的多。調查發現,鄉鎮林業站、種子站、林場、財經所等負責人利用管理、申報、審核國家惠民利民項目資金的便利條件,借單位經費困難之名,采取冒用他人名義領取、編造虛假姓名騙取、以少報多等方式,套取和騙取國家專項資金,進行集體私分,此類犯罪表面看是為了單位小集體的利益,其實為達到個人貪污的目的。
三是作案具有連續性,時間跨度較長。恩施州院反貪部門查辦的危害民生民利職務犯罪案件,經統計分析其主要作案手段是虛增退耕還林面積、虛列工程支出、虛報工程量等低級手段,利用權錢交易,相關部門對申報糧補、退耕還林等項目材料把關不嚴、監管不力,從而造成國家專項資金被人惡意套取。同時,一旦虛報面積套取國家資金一次成功,這些虛報耕地將繼續在后面的年份相繼出現,造成惡性延續,作案手段較為單一,但作案跨度較長。
四是危害民生民利案件隱蔽性強,不易被發現。由于這類案件在本質上侵害的是廣大農民的利益,但老百姓往往無從知曉,就談不上舉報,查處此類案件需要靠辦案中發現和挖掘線索。加之危害民生民利的濫用職權、玩忽職守、貪污賄賂犯罪嫌疑人多是打著為大家謀福利的幌子,相當一部分人對其危害認識不深,持寬容、理解心態,有些領導干部甚至對其給予包庇,導致發現和查處更加困難。
二、危害民生民利類職務犯罪的原因
一是配套政策不到位。國家惠民利民政策項目多資金多,是改善全球生態環境、居民生活水平和質量的重大科學決策,但作為國家的重大決策,在具體操作層面上,必須根據各地的實際,出臺相應的規程及實施細則。目前在如何保障國家惠民利民專項資金有效合理合規的使用,如何防止資金被套取、貪污、私分,還缺乏與之相適應的配套措施。
二是干部素質偏低。基層干部文化素質普遍偏低。據統計,2010年至2012年期間,61名走上犯罪道路的縣、鄉、村干部中,有大專文化的6人,占總數的10%,有小學或初中文化程度的55人,占總數的90%。
三是法制教育滯后。調查情況表明,鄉、村干部文化水平不高,法制教育存在盲區,直接導致對虛報、冒領種糧補貼行為認識存在誤區。有的認為,只要把領取的退耕還林款記入村委會的賬目,不集體私分,落入個人腰包、不影響農戶的實際利益,就算不上違紀犯法。有的認為,只要農戶的補償款一分不少,個人撈一點,錢是國家的,無關緊要。
四是制度形同虛設。具體表現為核定如退耕還林、低產田改造等面積數量及其真實性不嚴格。按照政策規定,涉農補助資金原則上由農民申報,鄉鎮政府組織農業、林業、水利、財政等相關部門對農民申報情況進行核實。凡不需要農民申報的,由村、鄉鎮(區、辦事處)或具體組織辦理單位代為如實申報。調查發現普遍存在對農民退耕還林、低產林改造等面積申報的審核,均由村干部代為進行,鄉鎮政府和財政所極少實地核定。
五是監督缺位。首先,對惠民利民項目資金的支付公示程序不到位。各鄉鎮和村委會沒有嚴格按規定對農民退耕還林、糧食直補等補貼面積、補貼標準、補貼金額進行公示。其次是財政部門監督不到位。國家發放惠民利民補貼有具體的申報程序,但實際情況是惠農資金管理的整個工作流程在基層財經所,且財經所基本上都只安排一人負責電腦錄入農戶惠民利民項目的申報信息。無論是從業務工作流程,還是從執行財經紀律角度,都必然會出現監督缺位、監督乏力。其三,缺乏必要的審計程序。對惠民利民項目資金在支付前,并未進行必要的審計,資金的安全無法保證。
三、危害民生民利類職務犯罪的應對策略
一是強化對干部隊伍的教育管理,提升素質,營造“不愿違”的思想氛圍。強化干部職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和引導干部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理念。加強干部的法制教育,通過對憲法、刑法等基礎理論的宣教、同時輔之以必要的以案釋法,不斷增強他們的法制意識。拓寬宣傳渠道,加大中央惠農政策宣傳力度,向廣大農戶宣傳國家涉林惠農有關政策、補貼標準。
二是變事后審計、監督為同步審計、監督,營造“不可違”的工作氛圍。對國家惠農政策資金的支付應在支付前進行必要的審計,徹底解決以往在資金已經發放甚至發放多年以后或者接到舉報以后才進行審計的做法,只有如此才能保證在發現問題之后及時糾正,確保資金的安全。
三是健全監督體系,構建“不能違”的監督氛圍。建立健全監督體系,即內部和外部的監督制約制度。自覺接受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的監督,規范惠民資金發放監督制度與流程設計,做到專人管理,分工負責,適時指派審計、紀檢監察等部門的專人進行各項涉及民生民利惠農資金發放的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監督,著重搞好事前和事中的監督,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四是加大違法犯罪的打擊力度,營造“不敢違”的法制氛圍。近年來,職務犯罪的輕刑化一直受到廣泛的詬病,從調查情況看,2010年至2012年檢察機關立案查處的61名涉林職務犯罪中,法院判處實刑11人,占18%,緩刑15人,占24.6%,免處10人,占16%,不訴5人,占8%。不難看出,要從根本上遏制職務犯罪的高發態勢,還必須堅持打防并重的策略。要切實加大預防和查處危害惠民利民職務犯罪力度。一手抓打擊,一手抓預防,兩手都要硬。對構成犯罪的,發現一件就堅決查處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