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俊亞
摘 要:以前的經濟法有很多缺點,甚至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所以社會上的有關部門正在不斷改進經濟法。使其處于一個轉型期。而經濟法和行政法之間的聯系一直被人們研究。現在正處于一個轉性的時期,當然要對兩者重新進行分析和定位。本文從對兩法的認識、兩法的差別、兩法關系的定位與重構展開討論。
關鍵詞:轉型時期;經濟法;行政法;定位;重構
對于以前經濟法的發展歷史很容易看出來,其發展歷程是坎坷的。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包括沖突、意見不一致,資料不能統一等問題。經濟法和行政法的關系確定起來還是比較困難的。以前有過一些關于這方面的法律,但是確定的是經濟法和民法。對于這兩法之間的聯系、關系始終沒有得出一個同意的看法。但是這兩法關系的確定對于我國法律制度的完善很是重要,還能保證市場經濟在一個可以控制的范圍。
一、對經濟法的認識
經濟法存在與社會很久了,有關部門利用其的特點來調節和控制社會。其法主要是國家在一個大市場經濟的基礎下,對發展中出現了問題會及時的調節。從而讓社會的經濟走在一個正確的發展道路上,不會偏離。在我們的社會上,每個人主要構成了整個社會進步的因素,在不斷進行物質生產,勞動運動,一起為社會創造一定的經濟流動。正常情況下,社會會在一個正確的方向上面發展,但是也會有失去平衡的時候。那么這個時候經濟的發展就偏離了軌道,時間長了就會影響到每個參與社會經濟的人。所以在一個我們難以看到的經濟環境下需要有一個調節和控制的經濟管理辦法。那么應需求出現的就是經濟法。國家的一些有權利的機關可以依照這個法律進行社會經濟的調節。使社會的經濟和物質變化處于一個平衡的狀態。
二、對行政法的認識
行政法是行政機關對與人們的一些不正確的行為實行辦法的依據。行政法主要是對國家一些官員的行為進行管理的依據。是區分于普通平民百姓的一項法律。指的是如果國家一些高官違反了一些法律,可以通過這個法律來約束他們。因為他們是高于普通百姓的人員,他們的受教育水平一般較高,而且知道什么是部隊的行為甚至是違法的行為。那么如果他們做錯了,那自然應該比其他人的懲罰要大,這就屬于一種知法犯法的行為,不能和一般的行為處理的方法一樣。當然行政法只是一個廣泛的定義,他可以分為許多小類型。上到國家一些重要機構的法律,小到基層干部的規范要求。同樣也可以根據具體事項分為經濟、教育、民事等分支法律。
三、經濟法和行政法的差別
1.產生的背景不一樣
前者主要是調節經濟方面的。是在市場經濟出現一個不平衡的基礎下調節的,期間社會的經濟在一個放任的前提下,發展出現了很多的問題。而后者是調整政治關系的。是在某些領域的行政管理出現了問題,普通人不能干預,只能國家來控制的情況下出現的。所以說每個法制的產生都有其特定的根源,不是憑空臆想出來,都是特定的背景條件決定的。
2.面臨的對象是不一樣的
前者面臨的當然是在社會經濟環境下進行生產勞作的每一個人,是社會上每一個人都應該遵守的。具體是調節經濟和物質之間的不科學發展,兩者的關系已經不在一個正常的方向上。后者當然面臨的是一些國家的行政部門所做出的不正確行為。其中可能有,濫用職權,壓迫平民,私下進行貪污等一些違背職務的行為。后者不是對于社會上的每一個人使用的,而是具體做行政工作方面的人。
3.主要目的不一樣
前者主要是對社會上一些背離大體經濟環境的行為。對他們進行調節和控制,讓他們的發展趨于正常,符合規律。只有保證每一個小的經濟體系正常發展,不脫離大的軌道,才能使得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的很好。后者主要是為了實現國家的行政機構的穩定。對一些不正確的,違背其的行為進行懲罰和糾正,保證整個體系的正常。
4.使用的方法不同
前者,國家主要是間接地進行調節和控制。因為在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中主要的參與者是社會上的每一個人,他們組成市場經濟的每個部分。國家是間接的來調節和控制每一個個體。對于情況比較輕的,可以采取私下調節,如果情節比較嚴重,可以采取強制改變。后者,是有關部門對于違反的行為采取比較強制的辦法來使其改正。
四、兩法的關系定位和重構
1.現今的定位
雖然,兩法之間存在著很多差異,但是兩者也有一些共同點。比如說,兩者面臨的對象有一定的相似性。面臨的對象可能都是政府。政府可能即涉及到經濟法,其也可能進行社會上的有關經濟活動。同時也會涉及到行政法,因為有政府的存在,就少不了一些行政事件。有些學者認為兩者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他們的共同作用才使得社會大市場下的經濟發展得以順利進行。認為兩者是相互配合和補充的,不是自己獨立的。有的學界還沒有對經濟法到底是獨立的還是歸屬于什么法律得出結論。學者們的看法各有不同,有的人認為其是一個獨立的法律,而有的則認為其既不是獨立也不是有所歸屬的,是發展出來的第三種關系。
2.轉型期如何定位和重構
(1)我國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快了,但是卻存在一些問題。為了更好地完善與發展,必須進行改革制度和完善法律。由于經濟法主要還是有國家權利機關所實行的,所以在進行的操作和發布的文件等都或多或少的有政府的因素,這時候,為了公平,就必須和行政法相結合。兩個法一起實行,能起到相互之間的制約和監督作用。
(2)應該分清楚兩法的管理部門的職責。在兩法共同實施的情況下,可能有些人對于自己應該干什么不應該干什么分不清楚,對于這兩項法律混淆。所以要制定一些條文來規定部門的職責。如果兩個管理部門對自己的職責還有疑惑的地方這是絕對所不允許的。
(3)加強經濟法的權威性。兩法的權威性差別比較大。因為行政法有很大強制性,所以人們對于此法比較畏懼。但是經濟法的定位不明確,使人們對其不太重視。會導致權威性的降低。所以,兩個要互相結合,權威性才能互相彌補。只有將其權威性提高上去才會讓相關的法制發揮其最大的社會作用。
參考文獻:
[1]馬榮輝,趙傳順.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法與行政法的關系[J].法學雜志,2004(09):12-16.
[2]彭飛榮.中國經濟法學知識結構之分析—以經濟法學研究10年(2001-2010)年會綜述為樣本[J].法商研究,2011(02):23-27.
[3]李正華.經濟法的定位與經濟法學體系之重構[J].河北法學,2003(06):45-49.
[4]李振東.論我國市場規制法的缺失及其完善[J].商業時代,2011(10):23-27.
[5]李希.轉型時期經濟法與行政法關系的定位與重構[J].商業經濟研究,2015(15):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