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雪萍
摘 要:婚姻是神圣而又純潔的,但是近年來,一些人為了達到某些目的,以假離婚規避法律、逃避執行的現象開始出現,而且呈上升趨勢,已成為當前困擾法院執行工作的一大難題。很多夫妻離婚不是夫妻感情破裂,而是懷著不可告人的意圖,一方單獨或雙方聯合通過訴訟欺詐行為,鉆法律程序的空子,在法律的庇護下,最終達到實現自己的意圖,這些離婚虛假訴訟行為即假離婚現象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重視。
關鍵詞:虛假訴訟婚姻;常見表現;危害;遏制方法
虛假訴訟,亦稱訴訟欺詐,其與平時所談論的一般的詐騙他人財產的行為有所不同,在許多情況下,訴訟欺詐只是表現為一種規避法律的行為,也就是說,鉆法律程序的空子。而且這種空子又不明顯違背法律,在大多數情況下它只是一個道德倫理問題而非法律問題。近年來,離婚案件中的虛假訴訟即假離婚現象在虛假訴訟案件中居多,我國《民事訴訟法》第181條規定: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解除婚姻關系的判決,不得申請再審,如果離婚案件的虛假訴訟一旦成功,很容易造成一些不可挽回的影響和損失。
一、離婚案件中常見的虛假訴訟表現
1.夫妻雙方假離婚,以達到拆遷補償、轉移財產、逃避債務等目的
當前市場經濟下,城市建設加快,土地征用頻繁,當事人以離婚為手段,達到離婚后戶口分立的目的,從而獲取更多的補償、安置待遇。某市某地曾出臺一政策,規定只要擁有本市農村戶口并已達適婚年齡的單身者均可在農村城鎮化時分得一套一室一廳的住房外加每月百十元的補貼,當地的人們紛紛離婚并得到了優惠的待遇,這些離婚者明明都是鉆了法律的空子,但又有政策的保護,所以很難說他們的做法是違法的,對他們的虛假訴訟行為只能聽之任之。
以假離婚轉移財產、逃避債務的現象更是屢見不鮮。按有關法律規定,法院在執行債務案時,債務人如果無償還能力,一般情況下應中止執行。為此,有些欠債人在案件執行前便千方百計處分財產,以制造無力償還的假象來逃避法律的制裁。曾有一案例,王某欠外債20余萬元,債權人曾三番五次向其索取,他一直不償還。無奈中,債權人訴至法院。王某得知后,便與妻子合謀離婚,并提出由一方撫養孩子,家庭財產作為撫養費全部歸其所有;另一方因不撫養孩子,沒有任何財產,并負責清償全部債務。而實際上他們仍在一起共同生活,一旦法院去執行,他們便拿出離婚證書作為“上方寶劍”,讓法院執行陷入困境。
2.夫妻雙方假離婚,以逃避計劃生育政策的處罰
離婚訴訟過程中,夫妻共同財產、債權債務必須查明。實物性財產及依法登記的財產容易查明,而涉及第三人的債權債務則容易虛構,無法真正查明。在訴訟過程中,經常出現一方提出夫妻關系存續期間單方經手的債務,要求確認為夫妻共同債務,另一方予以否認的情況。有一對夫妻在離婚時,丈夫提出夫妻關系存續期間,其向他人借款5萬元用于生活需要,至今未還,要求妻子共同歸還。案件審理過程中,債權人出庭作證并當庭提供了借條一份。妻子表示對該借款不知情,并且對借條的真實性表示異議。本案中,對借款事實的認定是個關鍵問題,作為借款事實的證據的借條,極其容易偽造。如果對該借款的真實性不予認定,那么就無法保護債權人的利益。但在借條偽造可能性極大的情況下,如果對該借條的證明效力予以確認,則缺乏了法律的公正性。
二、離婚案件中虛假訴訟的社會危害性
虛假訴訟是社會發展的畸形兒。離婚案件中虛假訴訟現象的存在,既增加了社會不安定因素,破壞了正常的婚姻家庭制度,也嚴重地干擾了人民法院和婚姻登記機關的正常工作,損害了法律的權威和尊嚴。它不僅是對婚姻的褻瀆,也是對法律的公然蔑視和挑戰。
1.動搖司法權威,影響法院的司法公信力
眾所周知,法院的民事審判職能是代表國家公權力行使審判權,化解社會矛盾以及定爭止紛,具有強制性和權威性,對當事人具有不可置疑的拘束力。當事人之所以服判息訴,乃是緣于對法律和國家公信力的尊重。而虛假訴訟的出現,不僅破壞了本已形成的公平法制環境,也讓當事人對國家司法機關的公正性和權威性產生置疑,長此以往,當事人將不會通過訴訟解決紛爭,法治理念和環境難以推行和形成,這與當前倡導的建設和諧社會更是背道而弛。
2.嚴重干擾正常的審判秩序
訴訟制度的目的在于化解社會矛盾、保持社會穩定、維持社會秩序。但虛假訴訟假離婚不僅讓某些當事人披著合法的外衣非法牟取利益,也使其他無辜公民的合法權益因此遭受損害,從而引發和激化新的社會矛盾。
四、遏制假離婚帶來的危害的方法
1.首先要認清夫妻共同債務的本質屬性
債權人就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主張權利的,應當按夫妻共同債務處理。但夫妻一方能夠證明債權人與債務人明確約定為個人債務,或者能夠證明屬于婚姻法第十九條第三款規定情形的除外。對夫妻一方單獨巨額負債的行為進行嚴格限制。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向外巨額負債,須夫妻雙方事先協商一致,并有書面協議,未經協商一致,一方單獨負巨額債務的,除債權人能夠證明債務人的負債行為沒有超出日常家事代理范圍或確屬夫妻共同債務外,應按夫妻個人債務處理。
2.建立離婚時債務公示制度
無論是協議離婚還是訴訟離婚,當事人都應承擔如實說明所負債務的義務,為保證債權人及時知悉債務人婚姻、財產變更狀況,婚姻登記機關或人民法院在處理婚姻糾紛時,可將依法解除婚姻關系的事由予以公示,便于債權人及時主張權利。
3.建立債權人撤銷請求權制度
即當事人在協議離婚時未向婚姻登記機關如實申報債權債務或債權人確因法定理由未能及時申報債權的,債權人有權通過民事訴訟程序,行使撤銷請求權,由人民法院依法對離婚協議中的財產和債務部門的內容進行審查,并對惡意逃避債務的約定宣告撤銷。
4.建立債權人選擇起訴制度,賦予受詐害人一定的救濟權
即對于夫妻雙方經過訴訟已解除婚姻關系,并就財產、債務進行分割時,債權人只要能舉證證明債權發生在對方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可對原夫妻一方或雙方提起給付之訴。從而在尊重夫妻婚姻自由的同時,遏制利用離婚逃避債務的不道德行為,以維護社會誠信和交易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