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堅捷
摘 要:新農合專項資金并不屬于“國有財產”的范疇,農村合作醫療定點機構對該資金亦無“經營、管理”權限,不符合貪污罪的主體要件。
新農合醫療定點機構醫生利用報銷系統采取虛假藥品入庫、虛構病歷的方式騙取新農合專項資金的行為亦未侵犯市場經濟秩序,不符合合同詐騙罪的構成要件,應以詐騙罪追究其刑事責任。
關鍵詞:詐騙;新農合醫療
【案情】
被告人姚某某所開的天臺縣某村衛生室系天臺縣農村合作醫療定點醫療機構。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3月31日,被告人姚某某用撿到的陳某某、李某某以及本村村民姚某某等寄存的共26人的新農合醫保卡,在新農合報銷系統中采取虛假藥品入庫、虛構病歷的方式重復刷卡套取新農合專項資金共計64134元。
【審判】
天臺縣人民法院審理后認為:被告人姚某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采用隱瞞事實真相的手段騙取他人財物,數額較大,其行為已構成詐騙罪。公訴機關指控被告人的罪名不當,依法應予以更正。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等規定以詐騙罪判處被告人姚某某犯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八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60000元。
【評析】
本案爭議焦點是對被告人姚某某行為的定性問題,在審理過程中存在不同觀點:第一種意見認為,新農合基金由財政、央行代理國庫集中支付,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并由新農合管理中心代表政府具體負責監管、把關、審批,其性質在刑法意義上應屬國有財產。被告人經營的村衛生室受委托新農合專項資金有墊付報賬等職能,是受國家機關委托管理國有財產的人員,其利用職務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國有財產,構成貪污罪。第二種意見認為,被告人在新農合報銷系統中采取虛假藥品入庫、虛構病歷的方式重復刷卡騙取新農合專項資金,數額較大,構成詐騙罪。第三種意見認為,被告人所在的村衛生室為天臺縣新農合定點機構,被告人在履行醫療服務協議過程中,采取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手段,騙取新農合資金,數額較大,構成合同詐騙罪。我們同意第二種觀點,理由如下:
一、關于新農合資金的財產性質
《刑法》第九十一條確定了公共財產的范圍:(一)國有財產;(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三)用于扶貧和其他公益事業的社會捐助或者專項基金的財產;(四)在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集體企業和人民團體管理、使用或者運輸中的私人財產,以公共財產論。在司法實踐中,國有財產往往與其他所有性質的財產混合在一起,但從《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條第二款的立法精神出發,“國有財產”應當指的是公共財產范圍內純粹的國有單位的財產。根據財政部制定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會計制度》的規定:“本制度所稱新農合基金是指各統籌地區根據有關規定設立的,通過參加新農合的農民個人繳納、集體扶持、政府資助籌集的,用于對參合農民醫療費用進行補償的專項資金”。因此,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應為混合所有的財產,系用于社會公益性質的資金,雖被列入政府財政專戶,但應屬《刑法》第九十一條規定的“公共財產”中的“用于扶貧和其他公益事業的社會捐助或者專項基金的財產”,而非純粹的“國有財產”。
二、村衛生室受委托對新農合資金墊付、報賬行為性質的分析
根據2003年《全國法院審理經濟犯罪案件工作座談會紀要》的相關規定:“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條第二款規定的受委托管理、經營國有財產是指因承包、租賃、臨時聘用等管理、經營國有財產?!毙滦娃r村合作醫療制度主要是為了解決農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問題,保障農民獲得基本衛生服務、緩解農民因病致貧和因病返貧,所以在實踐中對新農合基金的“管理、經營”主要是處分行為,即審核或者決定新農合基金是否撥付的行為。根據《天臺縣社會辦村衛生室實行基本藥物制度的工作方案(試行)》的規定,村衛生室資金墊付報賬的具體操作流程是:①衛生室將參合人員的病情以及使用的西藥費、中藥費等基本藥物情況輸入新農合報銷服務平臺;②每月5號前將上月的新農合醫療費用申報明細表上報天臺縣平橋鎮醫院;③天臺縣平橋鎮醫院審核后上報天臺縣新農合管理中心;④天臺縣新農合管理中心審核后從新農合基金中核撥村衛生室墊付的資金;⑤基金先發放至天臺縣平橋醫院賬戶,再由天臺縣平橋鎮醫院返還村衛生室,對不符合新農合基金支付條件以及相關規定的,天臺縣平橋醫院以及天臺縣新農合管理中心不予支付。簡而言之,村衛生室將每月的基本藥物采購計劃上報鄉鎮衛生院是為了申請核撥已墊付的資金,并無權決定新農合基金的撥付,屬于事務性工作,對新農合基金并沒有任何的處分權,也不享有決策權、控制權、監管權。被告人姚某某對新農合資金領取、使用、支出等經營公共財物流轉事務的“經手”行為,不屬于刑法意義上的受委托管理國有財產的人員,不符合貪污罪的主體身份。
三、區分詐騙罪與合同詐騙,應圍繞構成要件來分析
區分詐騙與合同詐騙罪應圍繞二罪的構成要件進行分析。合同詐騙罪里的“合同”雖不限于書面合同,但就合同內容而言,應限于經濟合同,即合同的內容是通過市場行為獲得利潤,屬于侵犯市場經濟秩序的犯罪。因此,只有利用體現市場經濟秩序的合同進行詐騙,且符合擾亂市場秩序的特征,才構成合同詐騙罪。在本案中,我國實施基本藥物制度旨在保障農村居民基本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的公平性與可及性,村衛生室與鄉鎮衛生院簽訂實施基本藥物制度的“購買服務”合同后實行藥品零差率銷售和基本藥物報銷政策,具有明顯的公益性與非市場化。故被告人經營的茅垟村衛生室與鎮衛生院簽訂的《天臺縣村衛生室實施基本藥物制度一體化管理協議書》與經濟方面的交易內容無關,未侵犯了市場的正常管理秩序,不符合合同詐騙罪的構成要件。
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的解釋》的規定,“以欺詐、偽造證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騙取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生育等社會保險金或者其他社會保障待遇的,屬于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的詐騙公私財物的行為?!北桓嫒艘δ衬骋苑欠ㄕ加袨槟康?,在新農合報銷系統中采取虛假藥品入庫、虛構病歷的方式重復刷卡騙取新農合醫療專項資金,數額較大,應以詐騙罪追究被告人姚某某的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