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靜靜
摘 要:損害認定的研究對我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根據WTO反傾銷協議以及世界各國反傾銷法的規定,實質性損害的裁定應基于以下三個方面因素的詳細審查:傾銷進口產品的數量、價格,以及對進口國同類產品生產商的影響。對前兩項的認定以定量分析為主,而對評估進口產品對國內生產商的影響最為復雜,也最具主觀任意性。實質性阻礙國內產業的建立是指一個新產業在實際建立過程中受到傾銷進口產品的嚴重阻礙。
關鍵詞:反傾銷;損害;認定;國際
一、反傾銷的傾銷的認定的相關內容
(一)關于國內的反傾銷規定
我國反傾銷法中關于損害認定的相關規定關于同類產品的相關規定。《反傾銷條例》第十二條中對此作出了規定:“同類產品是指與傾銷進口產品相同的產品。如果沒有相同產品,則以與傾銷進口產品的特性最相似的產品為同類產品”。關于國內產業的相關規定。由于損害的對象就是國內產業,所以,國內產業在反傾銷法上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反傾銷條例》第十一條規定:“國內產業,是指中畢人民共和國國內同類產品的全部生產者,或者其總產量占國內同類產品全部總產量的主要部分的生產者;但是,國內生產者與出口經營者或者進口經營者有關聯的,或者其本身為傾銷進口產品的進口經營者的,可以排除在國內產業之外”。定的爭議。
損害包括三類:實質性損害、實質性損害威脅和實質阻礙。實質性損害威脅是指進口產品尚未對國內產業造成實質損害,但有證據表明如不采取措施將會導致這種實質損害發生。《反傾銷協議》借鑒了美國、歐盟等國家反傾銷立法,規定如果有充分的證據證明存在下列情形時,不采取保護性行動,則將發生實質損害,此時可以認定存在損害威脅:一是傾銷進口產品進入國內市場的大幅增長率,表明進口實質增加的可能性;二是出口商可充分自由使用的、或即將實質增加的能力,表明傾銷出口產品進入進口成員市場實質增加的可能性,同時考慮吸收任何額外出口的其他出口市場的可獲性:三是進口產品是否以將對國內價格產生大幅度抑制或壓低影響的價格進入,是否會增加對更多進口產品的需求:四是被調查產品的庫存情況。
(二)國際關于反傾銷中傾銷的認定
WTO及歐美等國家關于反傾銷損害確定的立法和實踐中,由于損害確定在反傾銷中地位和作用非同一般,因而如何衡量損害及其程度是最重要的。而損害又是傾銷對進口國生產同類產品的國內產業的損害,所以弄清國內產業和相同產品的含義和范圍是必要的步驟和前提。
損害威脅是預期發生的損害,是實質性損害發生的量的積累。它的確定是建立在事實基礎上的,產生傾銷將造成實質性損害狀況的各種情況變化必須是明確可見的和即將發生的。根據《反傾銷協議》第3、7的規定,有關存在實質損害威脅的確定,主管機關應特別考慮下列因素:第一,傾銷進口產品進入國內,有場大幅增長率,表明進口實質增加的可能;第二,出口商可充分自由使用的、或即將實質增加的能力,表明傾銷產況,進入進口成員市場實質增加的可能性,同時考慮吸收任何額外出口的其他出口市場的可獲得性;第三,進口產品是否將對國內價格產生大幅度抑制或壓低影響的價格進入,是否會增加對更多進口產品的需求;第四,被調查產品的庫存情況;同時,協議規定以上因素中的任何一個都未必能夠給一子決定性的指導,但作為整體必須得出如下結論:即更多的傾銷出口產品是迫近的,除非采取保護性行動,否則損害很可能會發生。
二、我國反傾銷的立法實踐
反傾銷是世界貿易組織所允許采用的抵制外來不公平競爭的手段之一。從20世紀初使用以來,反傾銷法不斷發展完善。自從1979年8月歐共體對我國企業糖精、鈉和銅出口發起調查以來,美歐一些國家頻繁地使用反傾銷手段對我國發起反傾銷調查。在我國出口產品在國外屢遭反傾銷調查的同時,我國國內產業卻頻繁地受到外國傾銷產品的嚴重影響,他們或對我困國內相關產業形成了實質性損害,或實質性損害威脅,或阻礙了國內產業的新建,這給我國的國內產業造成了巨大的損失。1997年3月25日,國務院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和反補貼條例》,新的反傾銷法規改變了過去將反傾銷和反補貼合在一起立法的狀況,這可以說是一種進步,是一種立法的完善。
三、完善我國反傾銷法損害認定的思考和建議
從總體上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和《反傾銷產業損害調查規定》頒布后,中國有關同類產品和國內產業認定的立法己相當完善,而且與WTO《反傾銷協議》的相關規定已基本趨同,不存在明顯與WTO《反傾銷協議》相違背的地方。進一步完善關于“實質性阻礙國內產業的新建”標準的規定。實質損害或實質性損害威脅的損害對象是進口國已經建立起來的國內產業,而實質性阻礙國內產業建立的損害對象是進口國正在形成中的國內產業,它們具有不同的本質特點。反傾銷立案時對以“實質阻礙國內產業新建”為由提出申請的,要求申請人提供關于傾銷進口產品的證據是沒有必要的,也是不符合常理的。我國國情決定我國反傾銷實踐應重視“實質阻礙國內產業新建”的這一損害標準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卜景琦.中外反傾銷法律與實務[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168
[2]宋和平.反傾銷法律制度概論[M].中國檢察出版社:2001.69
[3]宋和平,黃文俊.反傾銷法律制度概論[M].北京:中國檢察出版社,2003.69
[4]姜圣復.國際貿易實務與法律[M].北京: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2000.539
[5]熊思浩.反傾銷案例:驚心動魄的國際貿易烽火[M].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2000.16
[6]彭文革,徐文芳著.傾銷與反傾銷法論[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7.70一94
[7]李圣敬.反傾銷法律與訴訟代理[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8]陳笑影.國際貿易法[M].北京:立信會計一出版社,2003.78
[9]候淑波.國際反傾銷法律比較研究[M].大連:大連海事大學出版社,2006.80
[10]王景琦.中外反傾銷法律與實務[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168
[11]余先予.世貿組織法律規則與中國[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