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錕
摘 要:現(xiàn)代管理體系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法治政府,國家治理方面現(xiàn)代化的要求就是法治政府為主要內容,簡政放權對全面深化改革和轉變政府職能的作用很有效果,通過簡政放權為轉變政府職能起到了關鍵作用,通過制定新的法律法規(guī)使得轉變政府職能的效果法制化從而促進法治政府建設。
關鍵詞:簡政放權;法治政府
“法無授權不可為、法無禁止皆可為、法定責任必須為”正是我國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簡政放權,打造法治政府的生動詮釋。簡政放權促進法治政府建設,新一屆國務院組成以來,把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簡政放權作為開門第一件大事,把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作為重要抓手和突破口。2014年、2015年的第一次國務院會議都研究了簡政放權。2014年共開了40次常務會議,有21次部署了簡政放權,在中央及各級地方政府簡政放權的實踐中,權力清單、責任清單、負面清單日漸明晰,法治政府理念得到充分體現(xiàn),人民群眾也切身感受到政府行政的明顯變化。
簡政放權是打造法治政府的內在要求。法治政府就是政府在行使權力履行職責過程中堅持法治原則,嚴格依法行政,政府的各項權力都在法治軌道上運行。政府履行職能必須依靠法治,市場經濟的本質是法治經濟,轉變政府職能本身就是建設法治政府的要求。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是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重要內容。各級政府要帶頭維護憲法法律權威,無論履行哪一項職能,從行為到程序、從內容到形式、從決策到執(zhí)行都必須符合法律規(guī)定,讓行政權力在法律和制度的框架內運行,確保行政決策依法作出、行政權力依法行使、行政違法行為依法得到追究。建設法治政府就是要把法律放在神圣的位置,無論任何人、辦任何事,都不能超越法律的權限,要用法治精神來建設現(xiàn)代經濟、現(xiàn)代社會、現(xiàn)代政府。當前在簡政放權和法治政府建設方面仍然有很多困難和難題需要面對,還存在很多的需要解決的問題。一是簡政放權還存在權力不放或少放的問題,有些權力想放和不想放的問題。二是政府在監(jiān)管方面的不足之處,也就是權責問題,有些政府的個別部門和人員認為不審批就沒有了監(jiān)管的職責,一些地方和部門監(jiān)管體制和方式不適應簡政放權,對市場主體規(guī)模的增長和新業(yè)態(tài)的發(fā)展不適應,總是以人員不足、編制不夠、財力不夠為理由。三是政府的服務意識方面有待加強,服務內容方面有待充實,服務方式方面有待改善,服務水平方面有待提高。四是法治政府建設的觀念與體制,需要有待簡政放權的促進。
2004年《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實施以來,我國法治政府建設不斷邁上新臺階。當前,以規(guī)范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及政府自身活動為主要內容的法治政府建設制度體系已初步形成,行政管理各方面基本實現(xiàn)有法可依。
簡政放權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和轉變政府職能的“當頭炮”。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政府職能轉變到哪一步,法治建設就要跟進到哪一步。要發(fā)揮法治對轉變政府職能的引導和規(guī)范作用,既要重視通過制定新的法律法規(guī)來固定轉變政府職能已經取得的成果,引導和推動轉變政府職能的下一步工作,又要重視通過修改或廢止不合適的現(xiàn)行法律法規(guī)為轉變政府職能掃除障礙。
摸清現(xiàn)有行政審批事項家底并向社會公開,是厘清政府權力邊界進而推進改革的基礎性工作。經過“三下三上”反復核實,最終確定國務院60個部門正在實施的審批事項為1235項。其中,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有369項。這些事項很多名義上不是行政許可,但實際面向社會和企業(yè),設定隨意性大、實施不規(guī)范,與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的原則相違背。為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國務院專門印發(fā)文件,開展清理工作,堵住違規(guī)設置的“偏門”,消除行政審批灰色地帶。
為根除行政許可事項“邊減邊增”的痼疾,國務院印發(fā)了嚴格控制新設行政許可的通知,對新設行政許可的標準、審查程序和監(jiān)督等作了更為具體嚴格的規(guī)定。今年,國務院還將出臺規(guī)范行政審批行為的指導文件,最大限度減少和規(guī)范審批的自由裁量權,嚴禁變相審批,逐步建立公開透明、便利高效、程序嚴密、權責一致的行政審批制度。
此次簡政放權善于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改革,從部署到落實,嚴格遵循職權法定、程序合法、公開透明、法制統(tǒng)一的原則,不省步驟、不缺環(huán)節(jié),充分發(fā)揮了法治對改革的引導、規(guī)范、促進和保障作用。
改革涉及的每個項目,都經過了深入論證、專家評估、多方協(xié)調、國務院審議等慎重研究決策過程。對法律設定的審批事項擬取消和下放的,國務院均及時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出修改法律的議案;對行政法規(guī)設定的審批事項取消和下放的,經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后,以國務院令形式發(fā)布;行政法規(guī)設定的審批事項是以法律為依據的,待全國人大常委會修改有關法律后,再修改相關行政法規(guī)。
新一屆中央政府成立以來,已3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修改法律22部,4次一攬子修改行政法規(guī)63部,廢止3部。法治政府建設是政府的一場“自我革命”。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必須不斷提高各級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問題的能力,努力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識、規(guī)范發(fā)展行為、促進矛盾化解、保障社會和諧。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jiān)督、違法必追究,為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文明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法治保障。
參考文獻:
[1]鄧文奎.《把簡政放權向縱深推進》.中國言實出版室,2015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