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遠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源流》以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及早謀劃并啟動紀念抗戰勝利這一重大題材的系列宣傳報道,從今年第4期開始設立“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專題,統籌安排宣傳活動,大篇幅進行特別報道,深切緬懷抗戰英烈的光輝業績,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精神。
我們看到,新近幾期的《源流》從“人物、故事、史略、訪談、記憶”等抗戰題材入手,通過活動報道、抗戰英雄人物事跡、文物和史料等的收集整理和深度挖掘,再現抗日戰爭的崢嶸歲月,再現革命先輩的英雄偉績。如第4期的《烽火南路》、《夜襲遂溪飛機場》;第5期的《七十五年前的陣地畫報》、《和平縣抗日英烈血灑淞滬》;第6期的《70年:不能忘卻的記憶》、《95歲黃埔生回憶抗戰往事》;第7期的《粵桂湘邊縱隊革命史略》、《忘記歷史就等于背叛》、《南坪激戰》等,都是通過史實和故事,描繪抗戰中的重要事件和英雄人物,緬懷和頌揚抗戰先烈不畏外敵入侵,團結一致、不屈不撓、前仆后繼、百折不回的崇高民族精神,突出表現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偉大歷史意義。對廣大讀者進行重溫歷史、勿忘國恥、矢志振興中華的愛國主義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引導廣大讀者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強憂患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70年前的抗日戰爭鑄就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可以說,抗戰精神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閱讀《源流》大型專題報道,就是重新閱讀中國人民抗日戰爭這部厚重的大書;就是重溫中國共產黨為中國人民奮斗到底的光輝歷程;就是重憶中國人民不屈不撓與日本法西斯殊死搏斗的烽火歲月;就是重建汲取民族復興力量的精神家園。
銘記歷史方能更好地開創未來;緬懷先烈需要倍加珍愛和平。還是第7期的卷首語說得好、說得對—“要牢牢記住,我們是怎樣走過來的”。我們不忍回憶,但我們必須銘記,是先輩的血淚換得了今天的和平!重溫抗日戰爭那段苦難與輝煌的歲月,進行生動的革命傳統教育,是讓今天生活在幸福與和平中的人們,共同傳承一個民族在艱苦奮戰中留下的集體記憶,共同守護無數先烈用鮮血與生命創造的寶貴財富,進一步激勵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共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