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口調查局一份最新的統計報告顯示,2014年美國工薪階層中,男性收入比女性高出21%。
點評:男性和女性的薪酬差距容易被簡單定義為職場性別歧視,而成為美國社會長盛不衰的熱門話題。美國總統奧巴馬也經常在不同場合談及社會對性別歧視的刻板印象,當然,作為兩個女兒的爸爸,女性是否能在職場受到公平對待與他的家庭息息相關。
調查顯示,2014年,美國有40%的職場女性認為,男女薪酬平等是她們在職場中最緊迫的訴求。不過,康奈爾大學教授弗朗西斯·布勞認為,性別歧視可能是造成薪酬差距的因素之一,但其影響難以量化,而且薪酬差距并不只跟性別歧視有關。他表示,人口調查局21%的性別薪酬差距帶有“誤導性”。如果在工作經驗、教育、職位和行業等變量一致的情況下,得出的實際薪酬差距將縮小為9%。
比如教育方面,男性不再處于優勢地位,因為目前女性的平均受教育程度甚至比男性更高。而體現男性薪酬優勢的領域主要為律師、工程師、工廠高技術崗位等收入較高的職業。
然而,即便布勞提出的理論縮小了性別薪酬差距,但仍有不少人無法接受差距的存在。美國大學婦女協會政府關系副會長麗莎·馬茲對一些人能夠忍受7%或10%的差距的做法感到絕望,“對任何努力工作維持生計的人來說,多10%的收入是筆大數目。”
政治舞臺上,隨著美國總統競選日趨激烈,薪酬話題被許多候選人熱烈討論,尤其是在民主黨中,對此議題更是大肆渲染。民主黨號召,雖然性別薪酬差距在過去30年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如今卻止步不前,應該將男女薪酬平等納入法律。為了拉攏女性選票,民主黨人批評共和黨阻撓國會關于加強聯邦反歧視政策的立法。
總統競選中就薪酬平等這個議題爭論如此熱烈,最大原因是美國實行的兒童撫養制度中,兒童只有在5歲之后才能接受公共教育的服務,這意味著女性需要花更多的時間撫養學齡前子女。而這一政策的后果是,如果雇主在女性雇員需要撫養子女的期間無法提供彈性工作或者遠程工作制度,那么一些女性往往不會接受這樣的工作,這就導致了可供女性選擇的工作機會大大減少。不過反過來看,一些經濟學家也建議,為女性提供更多彈性工作將是創造平等工作和薪酬的一個絕佳起點。